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王毅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 1949.11.23 阿尔本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 1950.4.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2 1950.10.4 印度13 1950.4.13 印度尼西亚14 1950.5.9 瑞典15 1950.5.11 丹麦16 1950.6.8 缅甸17 1950.9.14 瑞士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第七舰队封锁中国台湾海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台湾日本美国的盟友美国对华海上包围圈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相关史事: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中苏建交,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949.12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1950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如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处?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周恩来总理是如何消除他的顾虑的?“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周恩来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首次提出:内容:重申: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影响: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背景: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进程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初衷是保卫地区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会上,一些国家在美国挑拨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遇到的难题万隆会议会场伊拉克代表泰国代表菲律宾代表锡兰代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的三股势力!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我们不希望再次屈从于外国统治者。共产主义将会颠覆我们的社会制度。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会中美帝国主义的挑拨周总理怎么处理?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领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同异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会议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几内亚等一批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本课小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时间:内容:作用:2、万隆会议的召开1、万隆会议的背景3、求同异方针1953年底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课堂练习CC1、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赢共享的理念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共产党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的目的……使人相信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