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明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545678答案BACDAD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ACDCB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这一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1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实作品,它真实报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揭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规律,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4分)《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指导目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有助于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学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分)18.(1)特点:融合性:中原汉语与南方方言融合,西方民族观与中国传统民族主义融合。持久性:从唐末宋初至近代。传承性:继承中原古汉语。区域性:有闽西与粤东等不同区域间的客家话。自上而下:从精英士人到客家民众。基础性:客家方言成为客家文化的基础。(10分,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2)变化:由表示西方语言演变为表示中国地方语言。(2分)风貌:西方传教士来华,西方文化输入;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观念增强: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以语言统一推动国家统一):新文化运动爆发,“文学革命”兴起。(8分,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3)看法: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加强科学的语言规划:加大各类媒体和各级学校的宣传、教育力度;为方言的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立方言母语传承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言保护合力: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统筹管理和专门保护。(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9,答案示例主题:艺术作品反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2分)论证: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反映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米洛斯的维纳斯》创作于古希腊时期,受到民主政治、商品经济以及智者运动等人文思想影响,维纳斯形象端庄秀丽,肌肤丰腴,面容平静,体态优美,神性与人性统一,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和发展。《宝座上的圣母子》创作于中世纪,基督教一统欧洲,垄断意识形态,艺术作品强调神性,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0000000保密★启用前准考证号姓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三明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强国》主张以秦国强盛的国力为基础建立理想的统一国家,通过讲诚信,使他国能够服从秦的命令,人朝秦国。这一主张A.符合春秋战国的政治需求B.表明了统一成为历史潮流C.肯定儒学对秦统一的作用D.倡导人们对秦文化的认同2.图1、2为江苏徐州发现的汉代遗址图。用石英砂石和桔土夯筑而成炉壁夯筑层地平线炉基夯筑范团◆380em图1汉代遗址剖面图图2汉代遗址平面图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遗址可以考证A.冶铁技术发展进步B.水排广泛推广使用C.军队后勤饮食保障D.青铜器的铸造技术3.公元263年,魏灭蜀。司马昭命有司撰访吴地图,为灭吴做准备。针对汉代地图不设比例尺、方位不准的缺点,司空裴秀使用比例尺绘制《禹贡地域图》。据此可知A.印刷技术落后制约了科技进步B.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生产C.科技发展与国家需求相辅相成D.国家统一促进科技的创新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00000004.有学者认为,就疆域的广度而言,宋代所完成的,与前代相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其对内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控制力度,却是前朝所难比拟的。作者意在说明宋代A.武人擅权问题的解决B.统治疆域广度的收缩C.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化D.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5.表1为《部分省方志中关于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此表可用于表1省份最早年份所查方志浙江1671《山阴县志》辽宁1682《盖平县志》湖南1684《邵阳府志》河北1697《深州志》A.合理推断辣椒在中国传播的路径B.准确把握辣椒传人中国的时间点C.分析亚洲与美洲间的物种大交换D.研究物种传人对饮食结构的影响6。“格致”原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近代《清会典》载“凡格致之学有七”,“一曰力学,二日水学,三日声学,四日气学,五日火学(即热学),六日光学,七日电学。”这一变化A.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近代化B.标志物理学在中国的诞生C.是“西学东渐”的必由之路D.为引进西方科技创造条件7.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人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人伍。”据此可推知A.科举教育提升了士人的家国情怀B.军制改革维护了晚清的封建统治C.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D.军事近代化改变了晚清国家地位8.对于“苏维埃”,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理解。广东的农民因为当地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而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湘赣边区的农民因为当地方言“埃”是“我”的意思,而管“苏维埃”叫“埃政府”。这表明A.农村革命道路成为党内普遍共识B.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结合中国国情C.农民文化水平制约革命运动开展D.农村革命急需共产国际正确指导9.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出现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这一指示A.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B.推动了之后国家开展的工业建设C.促进了国民经济体制的优化调整D.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0.进入21世纪,有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小农业和小农村的“三小农”,不在于模仿美国型的大农户、大农业和大农村,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农业经济需要A.在继承发展中开拓中国式道路B.广泛借鉴他国的农业发展模式C.借助农业科技实现生产力飞跃D.着眼农业市场化实现城乡融合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00000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pdf 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