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学习流程及内容】
一、自主预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的问题。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_____________的始终,是一切_______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_____________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___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两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_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_意识。
(3)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__________,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____________物质。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将,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互助讨论 (7分)
三、课堂展示(20分)
一区:探究一:
中国古代有“天人之辩”。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孟子提出“天人合一”。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柳宗元用元气来揭示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
(1)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实质上是在探讨什么哲学问题?
(2)古人为何热衷讨论“天人关系”?
二区:探究二:
原来以为迷信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几年,在各种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彷徨青少年加入互联网占卜的行列。一些年轻人热衷网络算命,不管是传统的八字、手相,还是新兴的塔罗牌、占星术,不少人尝试从“玄学”中寻找人生方向。
“9.9元测运势”“19.9元测感情”“199元改运势”……95后的“大师”为80后“安排”人生,高达3 888.88元的“转运水墨画”实为网购的印刷品,价值才50元。长期患病、意志消沉的王女士听信所谓可以消灾祛病的迷信手段并越陷越深,高价买来的“驱邪符”并没能使身体好转,反而被骗了200多万元。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说一说迷信的危害性,并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四、课堂小结:
五、效果检测:(10道共50分)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指出,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材料表明(  )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
2.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说明( )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对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3.哲学家休谟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但又认为人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同时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因此,恩格斯称他们为“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可见( )
①休谟与康德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休谟与康德在哲学上都属于不可知论者
③休谟与康德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思想
④休谟与康德都是唯心主义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从哲学上看,中国将探测火星是基于( )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9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院校不能闭门造车,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充实教育方向,发挥好“城市美容师”的作用。从哲学上看,“闭门造车”的思想根源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主观唯心主义
7.在疫情期间,某大国国民认为,只要我不检测,病毒就感染不了我,只要我不检测,就不会有新增。下列观点与这个观点的哲学派别相一致的是( )
①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④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由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合作,通过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勾勒出的人类首张黑洞图像于2019年4月10日发布,黑洞终于得到影像印证。由此可知(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④→② B. ③→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①→③
10.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班级: 姓名: 学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2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D C B B C
二、探究题
1. 合作探究一
答案 (1)“天人之辩”探讨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天人关系”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对“天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2.【合作探究二
答案 (1)①我们周围存在迷信现象。②迷信现象的实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夸大意识的作用,会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甚至失去独立的人格,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广大青少年应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坚信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