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民族复兴之路——新时代,新在哪里?
一、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本课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本册教材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第4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书的落脚点,同时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这一逻辑思路展开论述,而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本课的逻辑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就得明确时代任务,把握时代坐标。当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这是中国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体知识还停留在表面化,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一以贯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分小组探究,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自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树立政治认同。
2、通过查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能够对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3、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4、通过分析问题情境,把握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我国社会的变与不变,辩证认识时代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一以贯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三、评价设计
维度 行为表现
活动目标明确恰当 问题明晰,查阅收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搜集信息充分、精当 收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内容全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
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积极探究 能够通过对比,发现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已进入新时代,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 通过分析问题情境,认识到要一以贯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流利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 分析有理有据 发言踊跃,准确表达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全面认识 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有全面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意义
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充分体会新时代带来的意义,树立道路自信,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分析总结当前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认清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把握我国社会的变与不变,辨清新时代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深刻理解进入新时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在判断、分析、比较、辨别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勇于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从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与基本国情“不变”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一以贯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
【教师活动】第三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第四课,我们将会更加明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起回望过去、走进新时代、憧憬未来。
出示本课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
【新课讲授】
议题1:新内涵——新时代科学内涵如何准确理解?
【议学活动1】举例论证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总结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议学问题】 课前分小组搜集资料,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什么时候迈入新时代的,并从科技、民生、国防、国际、梦想等某一角度来举例来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形成汇报成果,课堂展示汇报,分享自己对新时代的感悟,让大家感受新时代的变化,引出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小组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设计意图】结合搜集的素材和课文,初步理解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时代的变化,增强政治认同。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过渡:究竟什么是新时代,我们如何科学把握新时代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伟大事业)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奋斗目标)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期待)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历史使命)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国际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议题引导学生对新时代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形成积极的政治认同,增强对新时代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过渡:从无到有,从粗到精,我们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意义有哪些?
【议学情境2】观看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议学问题】结合课本和视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涵养政治认同。
议题2:新矛盾—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如何全面把握?
【议学情境3】观看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分析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和上述材料,分小组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是否依然是落后的?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举例说明并总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3、“一个变,两个没有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学生讨论回答】
【议学提示】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因?
3.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把握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的原因
①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从要吃饱到要吃好)
②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③突出问题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一步深化学生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体现】
3.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的变”:
“新时代的不变”: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过渡:、中国跨度,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拼搏,我们应如何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历史新篇章?
议题3: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
【议学情境4】观看视频《新时代,去奋斗!》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一以贯之?怎样坚持一以贯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原因
(1)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2)事业崇高: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一以贯之
(1)领导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参与者: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主要矛盾,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自觉地在新时代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时代呼唤使命,使命引领未来,青年一代应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
【课后作业】
“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将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蓝图贡献聪明才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成绩?请围绕上述问题,准备10分钟以内的主题演讲活动,下节课请大家来展示汇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