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课程名称:《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讲授课题:外国雕塑艺术课题名称 外国雕塑艺术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授课班级 课时 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三章雕塑中第二节外国雕塑艺术。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外国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的鉴赏。通过鉴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特征,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表现要素、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学会从不同文化语境中理解雕塑艺术的人文内涵,通过对中外国雕塑作品的比较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设1~2课时。教学目标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 1.了解外国雕塑的种类和基本发展脉络。 2.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雕塑作品。 3.初步理解外国雕塑的审美特征,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意表达: 1.通过比较观察和实践探究中外雕塑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创作手法。 2.通过创意表达任务了解巩固、验证对不同外国雕塑艺术特征的理解,熟悉并尝试运用雕塑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文化理解: 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表现和鉴赏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增强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作品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雕塑作品之间的差异,认识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培养多元文化的观念。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文化、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教学策略与手段 将外国雕塑的发展脉络和特征的基本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前发布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主学对外国雕塑的历史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对典型外国雕塑的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外国雕塑艺术作品风格类型的划分方式。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外国雕塑艺术的鉴赏做好准备。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选用教材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 雕塑鉴赏基础知识学习。 1.教师在艺术课程学习平台上传外国雕塑艺术课前学习课件,内容为外国雕塑艺术发展脉络和典型外国雕塑的特征辨析。 2.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件内容,初步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征。 感知不同时期外国雕塑的风格特征,了解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作品的标题、时代及作者。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和记忆,对典型雕塑的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外国雕塑作品风格类型的划分方式。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做好准备。环节一 课前导学 预习内容并进行课前小测试。 进行一组外国雕塑辨识测试,通过测试让学生们可以提前预习并了解外国雕塑的几个重大历史时期。 跟随老师引导,完成外国雕塑辨识测试。 检测巩固学生对外国雕塑重大历史时期的辨识能力。环节二 明晰概念 外国雕塑的重要时期和特征。 1. 结合知识窗讲解雕塑的表现手法和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时期。 2.讲解雕塑的代表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19世纪、现代 1. 回应老师的问题,了解雕塑的表现手法和外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时期。 2.用心观察雕塑作品,思考并回应老师的问题。 1.明确雕塑的表现形式并对外国雕塑发展时期进行梳理。 2.让学生了解鉴赏外国雕塑作品要从哪几个时期进行对比与分析。环节三 古希腊 感受外国雕塑史辉煌高峰时期的开端,并去对比分析这一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代表雕塑家。 展示这一时期的代表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图像,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时期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带领学生熟悉古希腊代表雕塑家米隆 观察老师展示的雕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古希腊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时期雕塑的形式特征,了解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环节四 古罗马 感受外国雕塑的发展,并去对比分析这一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代表雕塑家。 展示这一时期的代表雕塑作品《和平祭坛浮雕》图像,引导学生对古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深入挖掘雕塑所传达的人文内涵。 观察老师展示的雕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古罗马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时期雕塑的形式特征,了解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环节五 文艺复兴 感受外国雕塑的发展,并去对比分析这一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代表雕塑家。 展示这一时期的代表雕塑作品《天堂之门》《大卫》《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图像 观察老师展示的雕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时期雕塑的形式特征,了解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环节六 19世纪 感受外国雕塑风格多样化的开端,并去对比分析这一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代表雕塑家。 展示这一时期的代表雕塑作品《马赛曲》《思想者》图像,引导学生对19世纪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带领学生熟悉19世纪代表雕塑家吕德、罗丹,从而深入挖掘雕塑所传达的人文内涵。 观察老师展示的雕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19世纪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时期雕塑的形式特征,了解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环节七 现代 感受外国雕塑风格多样化的发展,并去对比分析这一时期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代表雕塑家。 展示这一时期的代表雕塑作品《云门》图像,引导学生对现代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并深入挖掘雕塑所传达的人文内涵。 观察老师展示的雕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现代雕塑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时期雕塑的形式特征,了解雕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环节八 感受经典 探究四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 展示《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拉奥孔》《被缚的奴隶》和《斜倚的人形》作品图像,引导学生观察雕塑作品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文化语境中分析雕塑作品的审美特征。 仔细观察雕塑作品图像,聆听老师的介绍,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1.让学生感知经典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鉴赏的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对雕塑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课后实践 布置作业任务: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找一找,做一做,写一写,议一议。通过这四个部分巩固所学知识。 1.布置任务,分为四大板块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通过找一找,写一写,议一议部分将外国雕塑的发展史与重要性进行整合梳理,再通过动手操作带领学生运用雕塑材料与工具进行雕塑模型创作。 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问题回答以及雕塑模型的创作。 1.增强学生对雕塑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美感的感知与理解。 2.让学生发现不同艺术形式的雕塑作品,培养同学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