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党支部:一二·九事件背景12·9 Event background01目录—CONTENTS—一二·九事件过程一二·九事件成果一二·九运动意义12·9 Event process12·9 Event outcome12·9 Sports meaning030402一二·九事件背景12·9 Event background01一二·九事件背景01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当局操控“华北特殊化”、“华北五省自治”,逼迫国民政府与中国国民党不断退让,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从华北撤出党、政、军、宪、特力量,成立以宋哲元为首的推行“华北高度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局势下,北平的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走上街头,抗议国民政府不对日本进行反击,请愿要求国民党放弃其“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中共北平临时市委的彭涛成功透过潜伏在燕大、清华和东北大学的地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他们所设立的学生组织,鼓动学生的爱国热忱,在国内制造尽快与日本开战的舆论。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当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大四女生陆璀(21岁)进行抗日演讲一二·九事件背景011935年12月6日,北平学联召开代表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随即,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讨伐汉奸殷汝耕,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在这天,传来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广大同学和各界进步人士极为震惊。12月7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8日,彭涛、姚依林、郭明秋、黄敬、孙敬文等人开会研究,决定由黄敬任游行队伍总指挥,姚依林、郭明秋进行队外指挥。黄敬同志扶着电车向群众讲话下为宋黎同志事件背景“冀察政务委员会”一二·九事件过程12·9 Event process02一二·九事件过程02事件过程走上街头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1935.12.09 凌晨上午10点半,新华门前汇集了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十多所学校1000多人的请愿队伍。推选董毓华、宋黎和于刚等12人为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上午11时,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反共政策百般狡辩。学生代表未见到何应钦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国民党当局镇压一二·九事件过程02事件过程救亡怒潮“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市民大会结束后,1万多名爱国学生整队向前门方向行进。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伍。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北平爱国学生游行队伍一二·九事件过程02事件过程声援北平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宋庆龄鲁迅主要人物一二·九事件成果12·9 Event outcome03一二·九事件成果03事件成果争取抗日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事件成果全国响应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事件成果工人阶级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事件成果海外声援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一二·九运动意义12·9 Sports meaning04一二·九运动意义04“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毛泽东指出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发生的,党给学生运动指明了方向。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把原来比较分散的爱国民众运动汇合成一股更为壮观的洪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持续向纵深发展。一二·九爱国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01.给学生运动指明方向02.促进中国人民觉醒03.促进国内和平和抗日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砥砺奋进党支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