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讲义) 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同步精品课件 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讲义) 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同步精品课件 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5.1 判断的概述
【课标要求】
1、了解判断的含义、基本特征
2、了解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表达形式
3、学会区分判断的类型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学会判断的表达与类型,培养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运用判断,理性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判断的类型
【教学难点】
形式逻辑判断的真假,判断的表达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⑴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⑵判断有真假之分。
①真判断: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②假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提醒】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知识拓展】不同领域对判断真假特征的研究
①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②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③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
【典例解析】
1.下列判断中,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是( )
A.中国从来不惹事,也从来不怕事
B.只有拥有了知识,你才真正拥有了财富
C.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D.本次考试王同学比张同学多5分
【答案】D
【详解】A:本观点属于联言判断,包括两个支判断,故A不选。
B:本观点属于假言判断,包括两个支判断,故B不选。
C:本观点属于联言判断,包括三个支判断,故C不选。
D:本观点属于关系判断,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2.一个孤立的概念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应用概念去断定,即判断。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肯定判断
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③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
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要借助于语境,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真判断 ,但不一定是肯定判断,①不选。
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也可能是假判断。只有根据社会实践作出,并如实的反应实际情况的判断才是真的判断,②不选。
③:判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所以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③入选。
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一是否定。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④入选。
故本题选D。
3.有人认为,既然判断源自社会实践,那么此判断一定是真判断。这一观点( )
①正确,肯定了社会实践对判断的重要性
②错误,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③错误,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④正确,认为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断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详解】②③: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就是真判断。题干观点是错误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源自社会实践的判断有真假之分,不一定是真判断,题干观点错误,①④排除。
故本题选D。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⑴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⑵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⑶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①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判断是一种思想,是人们认识事物情况的结果。而语句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言语单位,它受社会、习惯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判断的分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⑴简单判断:
①含义: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②分类: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⑵复合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②分类: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知识整合】从逻辑学角度比较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含义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分类 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逻辑常项 量项、联项、关系项等 逻辑联结词(“并且”、“或者”、“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当且仅当”)
逻辑变项 概念(词项)变项 判断(命题)变项
【典例解析】
4.“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这类包含多个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 )
①性质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选言判断
④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②: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警察
③高二(1)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这两项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关系判断,故①④入选。
②③: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性质判断,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和“高二(1)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都是对事物某种性质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故②③入选。
故本题选C。
6.简单判断是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  )
A.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B.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和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答案】A
【详解】A: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A正确。
BCD: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BCD错误。
故本题选A。
【教材探究与分享】
一、判断的概述
课本P30探究与分享
《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
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这是新学生宿舍。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
(2)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3)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
课本P32探究与分享
以下是四个判断。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上述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前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后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
【易混易错】
1.判断就是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 × )
【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2.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 × )
【解析】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3.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 )
【解析】符合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判断虽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却不是都符合客观实际。
【答题模板】
不同领域对判断真假特征的研究
①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②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③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