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标要求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核心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国情 内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原因 ①内因: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②外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地位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的和动力
提醒 结合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理解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原因 现实背景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思想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意义 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主心骨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方案 第二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
方案内容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实践结果 被抛弃了 无法实现 赢得拥护
历史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伟大成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提醒 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世界意义。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纠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纠正: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纠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考向一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典例1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因为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回答了“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
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
④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不是社会各界,③说法错误;④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题目的原因,排除。
变式1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答案 C
解析 A、B、D均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
考向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典例2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不是资产阶级领导,①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错误。
易错提醒:误认为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变式2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B.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
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错误。中华民族不能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B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能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D错误。
核心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提醒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目的 ①生产力角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制度角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角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大意义 ①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伟大成就 在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时政术语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纠正: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纠正: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考向一 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典例1 门头沟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门头沟区红色资源,赓续门头沟区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田庄村,追忆京西山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历史;步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在宛平县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凭吊牺牲的乡亲;驻足黄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当年这里成立的常年互助组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亩产。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
①在改革开放中党领导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改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追忆京西山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历史,在宛平县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凭吊牺牲的乡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故②正确;驻足黄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当年这里成立的常年互助组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亩产,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故③正确。材料未体现改革开放,①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说法错误。
易错提醒:误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变式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
B.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C.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探索和发展,B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探索,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D符合题意。
考向二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典例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不变。然而,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问题上,有很多网友有着不同的见解。下面为部分网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小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
②小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小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否定
④小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本身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③错误。
易错提醒:误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变式2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从风起小岗村到春雷动浦江,从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计;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规律
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③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解放思想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该观点是强调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②与题意不符。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说法错误。
考向三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典例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100年的史诗中,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之于民族复兴有着深远意义。关于这十年的“深远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②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①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表述错误。
易错提醒: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变式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宣示“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  )
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③是决胜初步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应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②错误;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③错误。
课时精练
1.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
A.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答案 D
解析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故A、B、C不符合题意。
2.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
B.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C.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答案 B
解析 半殖民地社会强调民族矛盾,要求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A、C错误。“半封建”强调“阶级矛盾”,而不是强调中外矛盾,D错误。
3.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中国存在的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建国方案,但最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最高理想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①错误。“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强大”不符合当时事实,④排除。
4.从石库门到红船,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说明(  )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而不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③错误。
5.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
④表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阶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①错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阶段,④错误。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经历曲折,但成绩斐然。从1953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这个增长速度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与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相比也是快速的。在此期间,各项事业都取得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  )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④社会生产力取得长足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属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得出的结论,①排除。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情况,也就不体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③排除。
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五千年的情怀,让大中国成为辽阔的舞台,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绽放漫天的光彩,暖暖的春风花儿开,笑望着河流与山脉。”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两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诉求都是一样的
③站起来、富起来,为强起来奠定基础
④五千多年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两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人民诉求是不一样的,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我们的新时代日新月异,④不符合题意。
8.美国汉学家傅高义说:“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这一举动(  )
A.使中国人民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国人民富起来
C.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使得如今的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D.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指引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指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A、C、D不符合题意。
9.1981年,一声开山炮响,宣告了厦门率先踏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征程。随之,“改革”与“开放”两种力量汇聚于此,无数改变呼之欲出。40多年间,“大厦之门”越开越大,道路越走越宽,如今崛起于世界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伟大的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④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开始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②错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④错误。
10.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辽宁省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省,首批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创造了为民解困的“棚改奇迹”,阜新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说明(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
②改革开放是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
③辽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故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尚未实现,还处在建设时期,③错误。
11.“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奋斗目标。“富起来”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下列属于“站起来”和“富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是(  )
①2022年2月举办北京冬奥会
②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③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属于“强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与题意不符。
1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果请你讲述新时代的故事,你选择的角度应该是(  )
①我国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②中国人民锐意进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③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体现的是改革开放,不是新时代,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③不选。
1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下列观点中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入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变化发展的,不能说“解决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①错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没有实现,④错误。
14.2021年8月18日,“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钱币展”在北京德胜门箭楼四层展厅开幕。本次展览通过“红色记忆”“屹立东方”“时代旋律”和“走向复兴”四个部分,追忆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岁月,回顾了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壮举,重温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本次展览的特殊意义是让我们(  )
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决定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③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共产党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而不是意在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③不符合题意。
15.嘉兴南湖,一艘红船,载梦起航,自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这艘“红船”俨然成长为巍巍“巨轮”。一百年虽然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短短一瞬,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
①由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实现国富民强的过程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的过程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的奋斗过程,②③只是其中一个时间点,不是全部过程,排除。
16.“难忘那,人民翻身做主人,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您带领人民绘就崭新蓝图,如火如荼、如歌如泣,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迈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继往开来小康社会步步实现……”诗歌《面对鲜红的党旗》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小康社会为最高奋斗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
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成就,未涉及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②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