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皇权的强化——明朝的统治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升级时期。明朝皇权的强化程度已使国家失去活力,是整个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开始。单元整合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通过阅读课本、识读《明朝形势图》,准确说出明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2.通过阅读课本、分析史料、探究问题等方式掌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重点)3.通过阅读课本与史料,回顾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尝试评价八股取士。(难点)4.通过阅读课本、图片,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概况。5.通过本课的学习,探讨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利弊。(难点)学习目标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1328—1398年)猜猜他是谁?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因为饥荒,被迫云游化缘;元末,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为了改善生活,参加反元起义军;起义成功,当上了皇帝。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壹历经磨难成帝王明朝的建立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朝的建立学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思考元朝末年社会状况是怎样的?①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③爆发农民起义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朝的建立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66--67页,识读《明朝形势图》,完成表格明朝形势图(1433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到北京。背景统一 策略时间建立者年号都城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洪武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光武帝 刘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朝的建立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太祖朱元璋的烦恼国初建,政不稳,心浮动,朕当何以巩固统治、加强君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贰殚精竭虑强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实录》卷五十九学习任务三:化身谋臣,排忧解难,助明太祖强化皇权。阅读课本67---69页,研读史料,完成下列问题。1、寻找元朝灭亡的原因,怎样做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呢?朝臣权力过大地方分权元朝灭亡的原因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巩固统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烦恼一材料二:明初一段时间曾沿袭元代行省制度,但元代行省统辖军民,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权力太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元史·百官志》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该如何有效统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全面改革官制(1)在地方:(政治上)① 取消行省,设三司;② 分封诸王,驻守各地影响:使行省权力分散,巩固皇权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地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烦恼二材料三: 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元史·百官志一》元朝以来,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朕寝食难安啊!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全面改革官制(2)在中央:(政治上)① 废丞相、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更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学习任务四:学习任务五:合作探究: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秦汉时期丞相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宋 朝宰相 副宰相元 朝中书省明 朝废丞相制度坐站跪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朱元璋强化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烦恼三:如何分散兵权?将军事大权握在自己手中?(2)在中央:(军事上)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兵部只有统兵权只有发兵权影响: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习任务六: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 彼此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皇明祖训》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一天,明朝官员宋讷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下来并且交给了朱元璋。结果第二天宋讷上朝,朱元璋问他昨晚为何不悦,宋讷大惊,慌忙解释说是因为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把画像递给他看,宋讷一时间毛骨悚然。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烦恼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朱元璋强化皇权:2、设立特务机构①朱元璋设锦衣卫,②明成祖设东厂“厂卫”锦衣卫印东厂腰牌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影响:加强皇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习任务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强化皇权的利弊。利: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弊:缺乏制约皇权机制,决策失误,削弱政府效能。“据统计,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明代政治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举制始创于隋朝,经唐朝发展,在宋朝鼎盛。读书人如果自以为是,思想上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会威胁朕的统治。举子看榜图烦恼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叁八股取士束思想科举考试的变化强化皇权——科举制的改革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历朝历代如何发展和完善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明清宋初武则天分科考试创立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创立殿试武举增加科举取仕名额?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举考试的变化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考试范围:只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标准: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改革科举制——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举考试的变化全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状元试卷——万历年间赵秉忠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后四部分有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由此可见,皇帝希望通过八股取士录取什么类型的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举考试的变化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材料二: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汉代时期 45(件) 28 62﹪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3、八股取士的影响1.禁锢思想,扼杀人才,加强了皇权;2.阻碍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课本和材料,借助表格,合作探究,找出症结,把强化皇权的解决方案及影响在课本上找出来。具体措施 影响1组 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组 地方 取消行省,设三司; 分封诸王,驻守各地 使行省权力分散,巩固皇权3组 军事 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4组 特务 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加强皇权5组 思想 改革科举制——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加强了皇权,阻碍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肆南北呼应两商帮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1、农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明青地蕃莲印花布南北方涌现出棉纺织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2、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人物纹笔筒青花携琴访友图罐2、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南都积胜图(南京)皇都积胜图(北京)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出现著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农业 引进原产 的农作物,如 、 、 、花生、 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 是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内外。商业 (1)商品经济活跃,出现 和 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2)出现了 、 等有名的商帮。 美洲苏州景德镇青花瓷晋商北京南京徽商玉米甘薯马铃薯向日葵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的发展学习任务八:阅读课本及图片,自主归纳出明代经济发展状况。【达标检测】1--5 ABBDA6.(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2)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3)加强了君主集权。(4)锦衣卫。皇权强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厂卫机构八股取士引进作物新品种纺织、制瓷业发达商品经济活跃强 化 皇 权发 展 经 济明 朝 的 统 治地方中央特务思想农业手工业商业明朝的建立军事五军都督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