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课时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十课课时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核心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提醒 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归纳提升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区别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变化,即量变和质变 ③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 ①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 ②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关系图示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含义
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 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走向灭亡的事物
(2)区分标准
正确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错误标准 形式的新旧、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角度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角度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社会历史领域角度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归纳提升 图示法理解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显著的运动、变化。
纠正: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不等于显著的运动、变化。
2.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纠正:新事物在刚刚产生的时候往往力量比较弱小。
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纠正: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不是彻底否定。
4.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属于发展。
纠正: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是旧事物,不属于发展。
考向一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典例1 (2022·北京高考)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对此话理解最贴切的是(  )
A.过去和未来都是现在的表象
B.现在的努力,是激活历史和创造未来的关键
C.过去现在未来时时流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过去未来与现在共处于时间的统一体中,没有界限
答案 B
解析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过去是现在之前,未来是现在之后,认为二者都是现在的表象的观点是错误的,A排除。材料表明现在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现在的努力,是激活历史和创造未来的关键,B符合题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C错误。在宏观世界之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着明确的界限的,此时此刻就是现在,而在此之前就是过去,在此之后则是未来,D错误。
变式1 从引进时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千米、38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  )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生质变意味着发展
④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强调我国“高铁时代”的变化发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不是强调自然界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质变有向好的方向变化,也有向不好的方向变化,而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变化,③说法错误。
易错提醒:误认为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考向二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典例2 (2021·山东高考)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 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时代大势依旧会灭亡,②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并未体现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④不符合题意。
易错提醒:误认为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变式2 (2018·全国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④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错误。③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易错提醒:误认为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而不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 质变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提醒 ①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
②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向好转变)
提醒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应当坚持适度原则;结合《逻辑与思维》理解质量互变的知识,深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时政术语 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因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辩证否定的含义: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辩证否定的特点: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提醒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结合《逻辑与思维》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深入理解辩证的否定。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归纳提升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途径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纠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
2.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纠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3.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纠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事物发展的途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纠正: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考向一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典例1 (2019·全国Ⅰ)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一以贯之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必然会取得重大成效,说明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③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④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并非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说法错误。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只是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形,②说法错误。故选D。
排谬法解答关于量变与质变的选择题
错误说法 更正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二者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更重要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量变是质变的原因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的原因
质变一定是发展 可能是发展,也可能是倒退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
质变完成了事物的发展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只有数量的变化才会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变式1 下列名言与下面漫画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漫画体现了量变和质变,以及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②③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要重视量的积累,入选。①体现了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结果会不同,④强调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进步,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向二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典例2 (2022·湖南高考)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超越规律,故①错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勇于挑战,坚定信心,尽力而为,战胜困难,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错误。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说明世界历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故③正确。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说明了我们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④正确。故本题选D。
易错提醒:误认为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量力而行。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力而为。
变式2 (2021·全国乙卷,改编)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习近平在谈到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
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确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说明新机和新局的开启离不开我们基于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努力创造的条件,也就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定的条件,①正确。材料中强调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同时新机和新局要直面危机和变局,在解决和克服困难中向前迈进,这说明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②正确。适度的困难和挫折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但新事物产生之初往往力量微弱,过量的困难、过大的挫折会阻碍新事物的成长,③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联系。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强调的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差别,应是由矛盾的斗争性确定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考向三 辩证的否定
典例3 (2022·全国乙卷)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①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的观点错误,排除。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只有通过辩证否定,即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②③符合题意。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后来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易错提醒:误认为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不能说肯定与否定谁比谁更重要。
变式3 篮球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起初,这项运动将两只竹筐分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每次投球进筐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继续比赛;后来逐步将竹筐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所以,最初人们称这种游戏为“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定名为“篮球”。“篮球”的发展过程说明(  )
①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并且受周期性所制约、所支配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回到出发点的矛盾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受前进性的制约和支配;④中“回到出发点的矛盾运动”的表述是错误的,排除。
易错提醒:误认为辩证否定是回到出发点的矛盾运动。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首部黑白转彩色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映,通过4K技术修复,使旧时斑驳影像变得清晰饱满、色彩亮丽,以光影向革命先辈致敬。这表明(  )
①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②精心修复红色电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③人们建立自在事物的客观联系是有条件的
④电影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4K技术修复,使旧时斑驳影像变得清晰饱满、色彩亮丽,体现的是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客观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④错误。
2.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重视局部
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3.“所谓文明野蛮,不过循环蝉递……新旧并无一定之界限,何者为新,何者为旧,很难于断定……甲地以为旧者,乙地或反视为新。”这一观点(  )
①否定了人们正确判断新旧事物的可能性
②没有认识到文明与野蛮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
③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④认为新旧更替是循环的,否定了发展的前进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明与野蛮是一对矛盾,其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问题,③不选。
4.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已经从一大召开时的50多名党员逐渐发展成为拥有9 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辉煌成就说明了(  )
①事物的发展就是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能得到群众支持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5.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十年时间,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高质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哲学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③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改造规律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改造规律,③说法错误。
6.郭成旺祖孙四代治沙,坚守沙漠38年,守护4.5万亩林地。餐风沐雨,荒漠终成林。这一事迹体现了(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上升的
④推动事物的发展要注重量的积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②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③错误。
7.下列语句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显示气球越吹越大,有安全隐患,但最终气球破裂酿成事故,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③④符合题意。①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②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
8.底线,最初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后引申为社会实践不能超越的界线、不可撼动的准则,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突破底线后患无穷。我们要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底线思维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重视意识作用,坚守底线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②树立系统观念,以各要素优化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
③把握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发生
④勇于承受挫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底线思维不是系统思维,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排除。
9.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商、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食物品种更丰富,结构需求更优化。从“满足量”加快转向“提升质”,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创新技术稳稳地托起了“舌尖上的幸福”。这表明(  )
①打破事物原有平衡,就能促成其质变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③实现“舌尖上的幸福”取决于人们的需求
④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而打破事物原有平衡未必是超过了一定的“度”,①错误。“取决于人们的需求”夸大了人的主观需求的作用,③错误。
10.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以煤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大省,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经历经济发展的“阵痛期”,率先降低碳排放,助力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最终迎来“碳中和”的曙光。可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①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③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是部分和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不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排除③。材料没有体现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排除④。
11.“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需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付出更大努力。应该看到,目前这个阶段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又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唯有咬牙坚持、一鼓作气,才能早日战胜疫情。从发展观上看,抗疫之路是(  )
①尊重科学和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之路
②重视量的积累,积小胜为大胜坚持不懈之路
③不前进则后退,切实推动局势向好转变之路
④坚定必胜信念,坚持发扬艰苦奋斗拼搏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属于唯物论范畴,③属于矛盾观范畴。
12.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
④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不能相互转化,②错误。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不能突破的,③错误。
13.在庄子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对文惠君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事物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④认识要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错误。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实现载人往返,标志着第一步战略完成。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突破了两者的对接技术;2017年4月,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30年来,中国人在太空越走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渐进性与突破性的统一。未来五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建成空间站也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融合了梦想和实干、凝结了奋起和荣耀、积聚着创新和坚守的中国航天事业,将迎着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远大目标,向着星辰大海的更远更深处不断进发。
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渐进性与突破性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每一步都是为下一步积累相关经验,做必要准备,这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就是一次重大飞跃和质变,而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前一阶段的坚实基础,这一过程就是渐进性与突破性的统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就这样在一个个阶段完成后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积累和飞跃,在太空越走越远。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论是实践之基,实践是理论之源。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众志成城、勇往直前,准确把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内涵实质和实践指向,并落实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起奋进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再创新时代辉煌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说明我们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奋斗。
答案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重温历史,审视当前,展望未来。
(2)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要乘势而上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新征程中,我们既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又要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不畏艰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