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九课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核心考点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 认识世界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
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
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前提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归纳提升 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内涵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想”“做”“精神状态”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影响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纠正: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纠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纠正:客观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纠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考向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典例1 (2022·湖南高考)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启示我们(  )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
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由漫画可知,人生难免有波澜,有出乎意料,但要积极面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正确的选择,①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外力之间的相互否定,②说法错误。虽然有些事情不可预料,但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通过“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③符合题意。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但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受人们实践水平的制约,并不是都能精确预见,人生往往出乎意料,④说法不科学。故本题选A。
变式1 (2022·广东高考)苦瓜味苦性寒,是一种消暑清热的食材。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这样评价苦瓜:“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苦瓜这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号。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
②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③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掌握事物的特性是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而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故①排除。人们根据苦瓜这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号,体现了人的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并且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②③符合题意。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故④排除。故本题选C。
考向二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典例2 (2022·山东高考)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①错误。 “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这说明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②正确切题。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因为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才发生作用的,③错误。 “阴历”和“阳历”反映的内容不同,指导的侧重点不同,但可通过设置闰月协调,使“阴阳”和谐,融为一体,这说明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
易错提醒:误认为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变式2 大熊猫、朱鹮、藏羚羊、雪豹、麋鹿……近年来一系列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保护动物陆续被生态环境部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级”。与此同时,亚洲象、滇金丝猴、扬子鳄、海南长臂猿等一大批濒危动物重新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种群数量稳定回升。从哲学角度看,珍稀动物保护“降级”意味着我国(  )
①各项保护举措在改变生物本性和规律上取得明显成效
②对绿水青山与经济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厘清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更加尊重自然,逐步减少和弱化了对自然界的改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生物本性和规律都是客观的,“改变生物本性和规律”说法错误,①排除。珍稀动物保护“降级”是因为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意味着我国对绿水青山与经济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厘清,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③正确。更加尊重自然并不意味着减少和弱化对自然界的改造,而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④错误。
核心考点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归纳提升 图示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理论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怎样做到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主客观结合——两个结合)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两个反对)
提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归纳提升 全面把握辩证唯物论原理
一般来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两个原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结合下图来把握:
时政术语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
1.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同等重要。
纠正: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是两种不同性质和地位的作用,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纠正: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思想,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唯意志主义。
纠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形而上学思想。
考向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典例1 (2021·广东高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
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说明了他们是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无视物质的决定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①③正确。神灵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②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不受限制的,人的意识活动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错误。故本题选B。
变式1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正确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③错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而不是正确的意识。
易错提醒:误认为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提醒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考向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典例2 (2022·全国甲卷)某市是以铜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该市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思路,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如今,不仅铜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千年铜都正迈向“智造新铜都”。该市的转型发展表明(  )
①实践创新的高度取决于观念更新的程度
②善于抓住机遇是实践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的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该市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思路,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使千年铜都正迈向“智造新铜都”。这表明善于抓住机遇是实践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②④正确。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但并不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易错提醒:误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变式2 (2021·全国甲卷)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易错提醒:误认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表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C.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D.客观精神的外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体现思维是否能正确认识存在,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D排除。
2.2022年4月19日,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这表明(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
B.正确的意识对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起促进作用
C.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前提
答案 B
解析 意识本身不能能动地改造世界,也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A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错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前提,D错误。
3.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东数西算”是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智能化的“算力网”。鉴于此,有人认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有思维。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能进行复杂的运算程序
B.正确,因为织就的这一张“算力网”具有了人所没有的功能
C.错误,因为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错误,因为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不能脱离物质而产生
答案 C
解析 A、B错误,思维和意识是人特有的,“算力网”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其功能是人所赋予的,“算力网”本身没有思维;D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动物没有意识,不能说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
4.在深空探测轨道力学指引下,人类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在星际空间旅行了46年,向地球发回大量的极具科研价值的信息。深空探测有助于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这说明(  )
①正确认识把握运动规律是成功进行深空探测的先决条件
②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正确认识是深空探测成功的客观基础
③深空探测的客观不确定性束缚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④在开展深空探测的实践中坚持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实践是对宇宙空间正确认识的客观基础,②错误。本题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成果,③不符合题意。
5.中国空间站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2022年中国计划发射六次相关航天飞行任务。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于5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6月发射,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工作六个月时间。问天实验室舱于7月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梦天实验室模块于10月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至此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可将人的观念变成现实
②实践活动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③科学幻想是人类创新活动的重要源泉和检验标准
④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人的观念变成现实,①错误。实践是人类创新活动的源泉和检验标准,③错误。
6.孩子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基础教育领域似乎正在“KPI化”。KPI(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常用的一套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其最大特点是能量化、能考核。在这种趋势下,家长成了培训机构营销的对象,孩子成了产品,教学过程成了简单粗暴的“灌输+刷题”,一切都是为了迅速拿到高分。材料启示人们(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用考核企业的办法来评价教育
②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对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先否定后肯定
③只有树立符合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④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事物,找到一种通行的评价办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先否定后肯定,②错误。事物各有各的特点,应该找到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一定是一种通行的评价办法,④错误。
7.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该丛书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的历史足迹。这对我们坚定历史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丛书的编纂(  )
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促进作用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不可分割的
④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故③错误。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是世界观,故④不符合题意。
8.读下面漫画《“严格执行”》,可以从中获取的正确感悟包括(  )
①制定规则要立足实际,符合公众要求
②面对规则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变通
③对待事物要解放思想,不能墨守成规
④解决问题不能表面化,要坚持实事求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看问题僵化死板,没有体现制定规则方面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漫画讽刺的是不能正确认识规则的现象,不涉及面对规则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变通,②不符合题意。
9.2022年以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实施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失业率降低、物价稳定等主要目标。这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源自客观实在的意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④尊重客观实际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都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①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复制”“翻版”所谓西方一流大学发展之路,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85年的办学历程深刻表明,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每个历史时期是否明确有效,除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外,还取决于能否正确反映党在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否真正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些都必须依靠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毫不犹豫地奔赴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让一代代“革命的先锋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办学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
“‘复制’‘翻版’西方大学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办好中国的大学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必须从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出发。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办好中国的大学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反映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真正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引导广大学子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办好中国的大学可以借鉴西方大学中的优秀成果,但不能盲目“复制”“翻版”西方大学,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