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提升复习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阶段提升复习五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阶段提升复习五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5.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热点缘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命题角度1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雪糕到盲盒,从小夜灯到立体书……2022年暑假期间,不少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博物馆文创产品也频频“出圈”,屡屡掀起消费热潮。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源于吴中才子文徵明亲手所植的紫藤;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的设计团队在保留文物原型自身特点的同时,大胆创新,对铜奔马正面昂首嘶鸣的形象做了卡通化、丑萌化的幽默处理,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殷墟博物馆的“网红”雪糕,受到业内人士、游客的热捧;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手推出的“敦煌诗巾”创意小程序,可以让用户通过小程序提炼不同壁画主题元素,设计既展现敦煌之美又独属自己的丝巾。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文创产品能够频频“出圈”的原因。
答案 (1)文创产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文创产品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3)文创产品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当代人的审美趣味。
命题角度2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
〇“人民”与“创作者”的关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〇“中”与“洋”、“古”与“今”的关系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角度,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底色。
答案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的文化需求,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
(2)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3)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要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融合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命题角度3 文化工作如何在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奋进努力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这十年,文化文艺这样见证新时代新征程。2022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这十年文化工作的相关举措:如影视方面,十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聚焦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山海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觉醒年代》《功勋》等都圈粉无数;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推动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为文化方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工作如何在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奋进努力的。
答案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用优秀的作品引导文化发展。
(2)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制度保障,法治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其对文化产品创作的引领作用。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影片展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
(4)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把注重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1.电视剧《警察荣誉》将镜头对准四位刚入职的青年警察,通过平凡百姓的生活烟火故事,诠释“警察”二字背后的责任与担当,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动。不仅意外“通吃”了老、中、少不同年龄段观众,还将很多“多年不追剧”的人拉回荧屏。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作品是经过实践发展的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优秀文化作品彰显出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功能
③文化创作要聚焦青年一代的需求,体现时代特色
④优秀文化作品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①不选。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满足青年一代的需要,③不选。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形式之一。2022年8月,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正式与观众见面。该节目以诗画贯穿全局,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创作了一批歌曲、舞蹈、音乐、吟唱、武术等作品,体现了诗情,更演绎了画意,让观众认识到中国诗画深厚隽永的文化精神,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是(  )
①挖掘出经典诗画中革故鼎新的思想
②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节目内容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④呈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诗画经典的内涵中提炼选粹,但没有涉及革故鼎新的思想,排除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这不是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排除④。
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需要我们(  )
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艺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③弘扬民族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④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艺成果,②错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4.从春节《唐宫夜宴》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以及今年中秋节的《中秋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在持续创新中频频“妙”出圈。
“奇妙游”系列节目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讲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精彩的中国故事。其一帧一画,展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拿出来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奇妙游”系列除了努力找寻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共情点、共鸣点外,还运用5G+AR等先进技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在一起,古新结合、虚实结合。总之,河南卫视正是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艺术形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前沿科技创新交融,才得以打造出一个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妙”出圈的节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频频“妙”出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答案 (1)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立足时代之基,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
(3)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生产出具有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4.体现反映类主观题
设问呈现形式:往往以“是如何体现……(某一现象、原理、观点)的”“是怎样体现……(某一现象、原理、观点)的”“体现了……(某一现象、原理、观点),请予以说明”等形式出现。
(2022·山东高考)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①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③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信息点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答题语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材溯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信息点②: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 答题语言: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材溯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丰富与发展
信息点③: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答题语言: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材溯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参考答案)
设问常以“B(材料)是怎样体现A(原理、观点、概念)”的形式呈现。考生可根据知识逻辑和材料逻辑答题,具体分析如下:
①知识逻辑:将原理(观点、概念)分解为几个并列层次——如A1、A2、A3。
②材料逻辑:材料分层,找出关键词句——如B1、B2、B3。
③组织答案:原理(观点、概念)的层次与材料的相关层次有机结合。
图示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载人航天精神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艰苦创业、奋力攻关,以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不断推进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新飞跃:从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 (1)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大载人航天工作者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
(2)秉持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攻克了一系列航天技术难题,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