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6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68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简介

(共68张PPT)
(构成、引起)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总特征)
根本观点:
(实质和核心)
1.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 . . . . . .
学习目标
矛盾的含义
02
01
矛盾的基本属性
05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
04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
03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06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请问:
李四想剪张三头上的绳子他敢剪吗
一日,冤家张三与李四,命系于一绳。
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理解:
①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
1、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1)“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2)“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当一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构成矛盾,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
家庭教育
父母
子女
学校教育
老师
学生
家庭教育
父母
子女
学校教育
老师
学生
2、区分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1)辩证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是无处不在的。
(2)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
4、提问:
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是矛盾的一方,“统一”是矛盾的另一方,对吗?
(1)“对立”和“统一”是指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2)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哲学上的矛盾的一种具体形式,他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区分哲学上讲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
5、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空间上的: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上的: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上级和下级、哭笑、悲喜、爱恨、师生;
物质属性上的: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
认识领域的: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
社会发展的: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文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
列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的蕴涵矛盾的例子?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
统一属性:同一性
对立属性:斗争性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马良《坦白书》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能变成我,我能变成你)。
①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转化是矛盾双方的转化,而不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转化)
化合中包含着分解、分解中包含着化合,遗传中包含着变异、变异中包含着遗传;
工业中包含着农业提供的粮食和原料,农业中包含着工业提供的机械和化肥;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等。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失败是成功之母;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镜头一: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镜头二: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他和马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拌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思考:1、镜头一和镜头二是如何体现矛盾的同一性的?
2、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需要条件?
1、镜头一和镜头二是如何体现矛盾的同一性的?
2、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需要条件?
(1)矛盾双方不论是依存还是转化都需要条件。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双方依存于统一体之中,统一体是二者依存的条件。(“黑和白”,“上和下”构成矛盾,而“黑和下”没有同一性,所以不构成矛盾。)
(3)而矛盾双方的转化也是现实的、有条件的,不是虚幻的、任意的。
①矛盾双方的转化不仅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②还指矛盾双方在地位(矛盾的主次方面、支配与被支配)、性质(由有利转化为不利,或由不利转化为有利)和作用上(主导与从属)的转化。
镜头一主要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境头二主要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注意:(1)矛盾的斗争性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术语,如排斥、区别、差异、不同等都是对立。
(2)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 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 的。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注意: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可以避免
(共性)
(个性)
即: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同一性 相互依赖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斗争性 相互排斥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1.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C.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同一性: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B.同一性: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再判断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乐极生悲
5.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材料一: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请根据以下三组材料谈谈你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认识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转化都离不开对立面)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材料二: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只有有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
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和斗争。如“上”与“白”)
同一性(拳击场)以斗争性(拳手比赛)为前提,
斗争性(拳手比赛)寓于同一性(拳击场)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同行是冤家。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猫:“假眠”、夜间可见、走路无声无息
老鼠:“装死”、昼伏夜出、听觉极为灵敏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 ——马克思
——这也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
材料三:
阅读材料思考:
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适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没有了狼为什么鹿也大量死亡?
(2)如果把狼和鹿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镜头一: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阅读材料思考:
(1)没有了狼为什么鹿也大量死亡?
(2)如果把狼和鹿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没有了狼,鹿也大死亡量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存在。(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如果把狼和鹿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狼和鹿的斗争将不复存在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这种基本趋势,是由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决定的,正是因为事物的转化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发展表现为确定的方向性。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注意两种情况:
A.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 )
B.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一方战胜另一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知识深化: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 含义
表现
特点
联系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着差别的统一;(旧教材: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归纳:1、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和统一性(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③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A.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方法论】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②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要积极创造条件,防止或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反对】: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发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相关知识)
分析A和B的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问题。A和B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③矛盾具有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A强调什么,B强调什么,A和B之间存在分歧(差异)。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对B如何重要,B对A如何重要,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要处理好A和B的辩证关系,促进XX事物的发展。
答案:①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既对立又统一。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二者在理念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所以应坚持突出保护、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而合理利用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我们在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应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从而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例题: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的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遗产,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运河遗产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提出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样本。
结合材料,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答案: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当下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对立。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而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重视一方势必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的冲击。
③矛盾有统一(同一)性。恢复秩序,科学推动复工复产,可以降低疫情冲击影响,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抗“疫”前线提供充足保障;高效精准的疫情防控能有效促进各行各业平稳有序生产。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准确把握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短期措施之间的度,不可有失偏颇。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数亿人的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既要确保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又要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问答题部分设问: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3、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理解。
4、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国家强”与“人民强”的关系。
5、高峰村实现了由落后到发展的华丽转身。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加以说明。
6、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7、中国与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14分)
8、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9、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课堂训练:
1.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其重。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表明
①“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②要控制好“加法”和“减法”的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加法”与“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④“加法”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减法”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留白的绘画技法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训练:
3.习近平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这启示我们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促进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认识“危”“安”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趋安避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如今,中美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中美合作更多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课堂训练:
5.“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但人生中除了享受“小确幸”,还应去追求实现后所带来的“大欢喜”。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小确幸”和“大欢喜”作为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人们不可能同时拥有
②当“小确幸”变为“大欢喜”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
③由“小确幸”到“大欢喜”体现了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④人生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B
【详解】
①:“小确幸”和“大欢喜”作为矛盾双方,既具有斗争性,又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同时拥有,①错误。
②:“小确幸”变为“大欢喜”说明的矛盾双方的转化,而不是体现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转化,况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也不能转化,②错误。
③④:人生中除了享受“小确幸”,还应去追求实现后所带来的“大欢喜”,这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人生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变化发展,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看到对立,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③④符合题意。
误区:
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 )
【点拨】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 )
【点拨】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
【点拨】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就不可能斗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X )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问题1:人类社会产生至今,每隔一段时间,人类都会遇到瘟疫,而且瘟疫的传播,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体现了矛盾的什么特点?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矛盾具有普遍性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启示(方法论)
人类瘟疫史启示录:
吸引和排斥
正电和负电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自然界存在着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存在着矛盾运动
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的思维存在着矛盾运动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存在着矛盾运动,说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
带领我们站起来
带领我们强起来
带领我们富起来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空间维度、横向角度)
(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理解:
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③理解:“时时有矛盾”
A、说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的状态,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解决矛盾是指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为缓和状态,而不是消灭矛盾。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②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第二种,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即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
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重要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⑥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不能被制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解决,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A、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B、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⑤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矛盾的普遍性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
C、人们能否制造矛盾、消灭矛盾?矛盾是否越多越好?矛盾是否有好坏?
D、矛盾普遍性暗含矛盾客观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问题2:每一场瘟疫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都不同,每一场瘟疫在蔓延的过程中特点也不同,而且人类面对每一场瘟疫的应急反应都不同,体现了矛盾的什么特点?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启示(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你能认出这些漫画中的人吗?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和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不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认识事物。
据说99%的同学寒假都是酱紫过滴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1世纪中)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7年—)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婆媳
矛盾
夫妻
矛盾
父子
矛盾
兄弟姐妹矛盾


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每一种矛盾都各有其特殊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
2、表现: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区别同一事物内部)
3、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
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4、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
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卖方,花言巧语,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1、“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每一种矛盾都各有其特殊性。
连连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73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③作用:
①含义:
②地位: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2019年5月以来,国内各地猪肉价格如同坐上“火箭”,有网友调侃:如今“二师兄”的肉比师傅还贵。据分析,此次猪肉价格上涨,除了与非洲猪瘟疫情有关外,还和国内部分地区对生猪养殖的过度环保要求造成生猪养殖成本上升不无关系。为解决好群众吃肉问题,2019年8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部分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还要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吃肉问题的同时,要谨防因决策盲目造成后续生猪养殖一哄而上带来的后遗症”。
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分析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要求的合理性。
课堂训练:
答案: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面对群众吃肉问题,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各地不仅要采取切实措施,而且部分地方还要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要求将群众当下和长远的吃肉问题结合起来;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一方面切实解决好群众吃肉问题,另一方面要谨防因决策盲目造成生猪养殖一哄而上的负面影响。
1、下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普遍存在,应善于承认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有事”和“没事”具有严格界限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有事”和“没事”可能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联结,应不断提高对事物变化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训练: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中就进城农民承包地处置问题明确提出,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对进城落户的农民,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将承包地转让或者退还集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对长期弃讲抛荒承包地的,发包方可以依法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尊重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③坚持适度原则,做到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爆发并蔓延。顾方舟临危受命,承担疫苗研究任务并于1960年研制成功。由于运输不便难以推广,又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脊灰糖丸疫苗研制成功并得以广泛推广。“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以顾方舟为代表的中国医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佐证了
①必须努力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②人与疾病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③离开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④提高防控意识是搞好疾病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关键点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C
4、“盘扣”是中国传统钮扣的起源和鼻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在盛泽纺织创意园里,“80后”盛泽小伙黄秋停创办的中式服装定制坊,以创新改良旗袍为主打,中式男装及丝绸伴手礼为辅,将传统、经典、时尚、流行有机结合,让包括“盘扣”在内的许多老工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下列诗句与“老工艺的新诠释”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
问题3:放眼整个人类瘟疫史,许多情节都似曾相识,不同瘟疫时期爆发的不仅有肆虑的病毒,还有层出不穷的流言、谣言、恐慌、恐惧,该现象体现了矛盾的什么观点?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思考:
1、世界上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吗?
没有。树叶尽管不同,但都是树叶。
(共同特征—普遍性(共性))
2、世界上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
没有。(各有特点—特殊性(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图片中的人能买到他所说的“水果”吗?他在什么问题上犯了错误?
普遍性
(共性)
寓于
水果
寓于
特殊性
(个性)
都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个性)
都是水果,含果酸等(共性)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甜味等水果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个性离不开共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鸭梨

水果
植物
生物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关系:
【原理】 :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坚持“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原理和方法论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夜经济,打造城市新名片。“夜间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之际起,就有着鲜明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等导向作用。如今,它正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举措,专门支持夜间经济发展。
其中A市做法: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出台夜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为夜经济发展提供总遵循和总要求;经验借鉴,示范引导。积极推进夜经济示范点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治理升级,有序发展。完善硬件配套,提供灯光电资源、合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环境、治安巡逻等随之而来的隐性问题,加大市场监督,净化市场的环境;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将白天经济、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夜经济”有机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建立多元的需求供给,满足多元、健康的需求,特别是在文化需求方面,让“夜经济”文化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A市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夜经济示范点建设?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A市积极推进夜经济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点总结经验,再推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就是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再以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
典型示范,抓好典型、树立榜样,解剖麻雀;
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
共性与个性,求同存异;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成语、俗话、名言:
举一反三;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先“试点”后推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什么是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A、时时有矛盾(纵向)
B、事事有矛盾(横向)
①含义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②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小结:
判 断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
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