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十七课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课标要求1.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3.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课时1 辩证分合与质量互变核心考点一 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辩证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形而上学思维 如果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2)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 内容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动态性 内容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作用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醒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3)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分析 综合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方法 ①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 ②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侧重点 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辩证关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提醒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1.我们只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纠正: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2.分析是综合的先导,综合是分析的基础。纠正: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3.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纠正: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4.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纠正: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考向一 辩证思维的特征典例1 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调整后的防控措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从2020年2月1日印发第一版,到当年9月15日推出第七版,再到去年5月14日更新第八版……两年多来,我国疫情防控方案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已成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由此可见( )①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②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③要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思维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起始环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两年多来,我国疫情防控方案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已成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说明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我们应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①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逆向思维,③排除;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而不是思维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起始环节,④说法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变式1 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内部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全面地把握事物,从整体出发,没有体现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④排除。考向二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典例2 2022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对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主张: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这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①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②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④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这是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而不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②排除。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材料并没有反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排除。变式2 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固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保护湿地对水资源、粮食、生物安全和生态维护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6月1日,我国首部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湿地立法空白。湿地保护法的出台体现( )①运用分析方法把湿地功能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考察②综合方法在揭示湿地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基础作用③对湿地进行功能分析,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④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对湿地认识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分解分别加以认识,综合是把认识对象统一起来进行考察,①错误。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方法在揭示湿地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基础作用,②错误。易错提醒:对分析与综合区分不清。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核心考点二 理解质量互变1.质量互变规律(1)质及质变: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变即质的变化,表现为飞跃性、间断性。(2)量及量变: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变即量的变化,表现为渐进性、连续性。(3)质量互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遵循质量互变规律,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渐进性与连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事物依然处于原来质的规定性之内,现实中并没有新事物的出现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相互包含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2.适度原则度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②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适度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适度原则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①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提醒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折中主义)1.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纠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纠正: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3.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纠正:遵循“适度”原则,是为使事物的质保持不变。当我们需要促成质变时,就要使量变突破度的范围。考向一 质量互变规律典例1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共同富裕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去推进,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有苦干实干的冲劲,有稳中求进的务实,有水滴石穿的韧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以上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描述反映了(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始于量变而终于质变③事物的质变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对立统一中事物不断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终于质变”说法错误,②排除。“都”的说法太绝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③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事物的发展终于质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变式1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纪录地达到55次,不但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而且在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太阳探测等领域都实现重大突破。2022年,中国航天追逐梦想的脚步不停,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全面开启新征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质变—量变”循环往复的过程②有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③适度思维方式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变化,把握事物的发展④事物变化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循环往复”表述错误,①排除。材料强调航天事业的发展,未涉及适度思维方式,故③排除。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说明有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②④符合题意。考向二 适度原则典例2 过犹不及,是指做事情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引自《论语·先进》①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②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④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切忌走极端,故①②符合题意。“坚持折中主义”说法错误,故③排除。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故④说法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状态就是坚持适度原则。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变式2 “跳起来摘果子”是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院士从事科研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解释说,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让人家摘走了,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烂在树上。“跳起来摘得着”是一个适当的高标准,而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这启示我们要( )①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逐步走向思维具体②善用逆向思维,将其作为正向思维的基础③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④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分寸,“得中”处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②错误。材料中“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而没有体现间断性,③错误。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连接无处不在,数据源源不断,借助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万物互联”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围绕数据的流动循环、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才能进一步为万物互联打开复杂多变的空间,更好服务人们的需求。这体现了( )①辩证思维整体性的特征②为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要坚持适度原则③对万物互联的认识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④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不涉及“度”的范围,也就不体现坚持适度原则,②排除。应该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而不是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③错误。2.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加快联通,要素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实践中还有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如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不完善,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该意见的提出( )①是基于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现状,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②是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在对立统一中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③体现了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对矛盾的科学分析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④运用了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用变化发展、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基于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现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必然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而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①排除。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说法错误,②错误。3.“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在人们普遍看好国民党的时期,他敏锐地发现己方的优势,洞察对手的劣势,争取主动作战。你打你的正规战,我打我的游击战;你打你的速决战,我打我的持久战……把一个个强劲对手拖入到自己最擅长的节奏,克敌制胜。这一重要的军事思想( )①立足实际,坚持用适度观点分析矛盾双方②避实击虚,凸显打破惯例的非常规思维③超前预判,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进行预测④以长克短,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复杂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题干强调要运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并不涉及适度原则,①排除。“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属于战略思想,并不涉及超前预判,③排除。4.“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人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A.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B.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C.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答案 D解析 “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说法过于绝对化,认识事物整体的方法不是唯一的,A错误。“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法本身错误,这也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B错误。材料未体现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也未体现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不符合题意。5.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这主要说明辩证思维( )①用静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②把多层次、多视角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③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④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封闭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运用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①错误。辩证思维应该把认识对象看成是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④错误。6.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下列对材料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②综合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点”上③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④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而没有涉及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①不符合题意。分析把注意力放在“点”上,综合把注意力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②错误。7.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看到一只茧上裂开了个小口,蝴蝶在艰难地将身体从那小口中一点一点地挣扎出来……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孩子于心不忍,用剪刀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身体很快萎缩,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萎缩的身子和瘪塌的翅膀让它永远也不能飞起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B.思考处理问题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D.要创造条件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做事情不能求快,要脚踏实地,点滴积累,说明事物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故A正确。8.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②积极创造条件,维持事物稳定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不能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③错误。9.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但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由此可见( )①“热者寒之”佐证了量变定会引起质变②食姜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③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量变并不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错误。事物丧失自身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④错误。10.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诡辩观点:1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2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3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1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夸大静止,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质变,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积累C.否认量变,认为质变不需要有量的积累D.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答案 B解析 由1粒谷子落地时的声音不易察觉,类推出1整袋谷子落地的声音仍不易察觉,明显是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存在,故B入选。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人民至上的人权实践——新时代我国人权保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评论文章。下面为内容节选:保障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历经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平均在1 300万人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4亿多人。全国5 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再到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功能不断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 430万人……新征程上,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将持续凝聚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合力,并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奋力开创人权事业的美好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分析文章所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答案 (1)整体性和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文章从整体的视角,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对我国的人权发展状况作出了准确的概括。(2)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文章分别从脱贫、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教育等角度介绍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成就,运用了分析的思维方法。(3)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文章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人权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并在列举各方面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的贡献,展望了人权事业的发展前景,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