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古诗,把字音和节奏读准,上下阕之间要注意停顿。背诵古诗。
借助插图、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词的大致意思。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把字音和节奏读准,上下阕之间要注意停顿。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借助插图、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理解词的大致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对比阅读,说说发现
读题目,说发现。
预设:“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咏梅”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对比读两首词,说发现。
预设:格式上有不同。
点拨:词一般都是按照清平乐村居这样的横排格式。前面部分是上阕,后面部分是下阙,中间不换行空两格。毛泽东最初写的《卜算子·咏梅》是竖排的格式。这里展示的只是这首词的一部分,教材中的这首词在排版上进行了修改。
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活动一: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学】①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②说:读了这一句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合学】组内齐读并交流,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达成一致看法,准备交流。
【展学】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
2.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相机正音,通过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预设1:读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仿佛看到了风雨把冬天送走了,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预设2:读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头俏”,我仿佛看到了已经是冰风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傲迎风雪。
预设3:读到“翘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我仿佛看到了梅花虽然俏丽艳芳,却不同百花争春斗艳,只是默默地把春的信息向百花预报。
预设4:读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仿佛看到了满山遍野都开满了色彩绚丽的鲜花,到了那时,梅花只是在群风花丛中淡淡微笑。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一枝枝怎样的梅花?
预设:对春天到来充满信心的梅花。
预设:默默努力,谦逊从容的梅花
整首词中找一个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词,你觉得哪个词最合适?请默读圈画出来。指名说说理由。
预设:俏。
点拨:是啊,上阕中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姿态和坚强,借助梅花生长环境的描写作者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姿态和铮铮傲骨。
预设:笑。
点拨:下阙中一个“笑”字写出了梅花的淡定从容,通过与其他花的对比,更能凸显梅花的默默奉献。
师:同时,这个梅花又代表了谁呢?师出示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表面上是在咏梅,实际上更是表露毛主席坚信中国可以顶住压力,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心与决心。
点拨手法,指导朗读。这种借物来表达志向的手法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叫托物言志。相信了解了毛泽东写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刻了,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朗读一下吧。
8.读着读着,你能把诗歌背诵下来了吗?请你试着背一背。
(1)看课文插图背诵。(2)指名背诵。(3)配乐背诵。
三、对比阅读,体悟情感
拓展阅读。出示王安石的《梅花》,卢钺的《雪梅》,还有王冕的《墨梅》,引导学生说说这些梅花又有什么特点。
预设1:王安石写的《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也表达了自己虽然所处的环境恶劣,但还是坚持自己主张的态度。
预设2:卢钺的《雪梅》写了梅雪争春争相绽放,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短处。从不同角度欣赏,就能体会到不同的美。
预设3:王冕的《墨梅》赞扬了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舒怀,借梅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对比阅读。宋代词人陆游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同样的词,牌名和题目,和毛泽东写的这一首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预设:陆游写的梅花透露着悲惨、凄凉、孤独的味道,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虽终身坎坷,却坚贞不屈,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冬天终将过去,是对春天到来的满满信心。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不同作家描写的梅花的诗词我们就可以发现,同样是写梅,但作者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课后可以多去积累几首名的诗词。
完成作业本第四题。指导学生抄写正确、书写端正、力求美观、注意格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