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微粒观点解释现象一、单选题(共0分1.(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引起的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2.(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荷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3.(2022·山东济南·统考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液氧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 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 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A B.B C.C D.D4.(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微粒 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5.(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说明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B.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说明原子大小随温度改变会发生变化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化合物D.洗洁精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6.(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开幕式上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B.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奥运村中日常消毒——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D.使用氢气燃料火炬——氢气燃烧,分子种类发生改变7.(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对现象或问题解释不正确的是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氧气被压缩后体积减小,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D.食物放久后腐败,因为分子种类发生变化8.(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科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中, 不相符的是A.一花独放,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00 mL 水与 100 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 OH-9.(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天雪花纷飞说明分子不断运动B.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以分10.(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增大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11.(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内完成冰水转换——水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2.(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B.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C.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13.(2022·山东济南·统考三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牡丹花开全城飘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再分D.水银体温计可以测定体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发生变化14.(2022·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 ——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15.(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的构成不同C.不锈钢餐具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D.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的体积变小16.(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B.变化观—铁与盐酸反应可以一步转化为氯化铁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D.能量观一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17.(2022·山东济南·校考模拟预测)对于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18.(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B.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C.石块研磨成粉末状,是因为分子变小了D.金秋时节闻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19.(2022·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表对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 加热条件下,分子体积变大了C 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D 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NaOH、KOH溶液中都含有OHA.A B.B C.C D.D20.(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21.(2021·山东济南·统考三模)液氢是火箭发射的常用推进剂,是由氢气降温而得到的一种无色无味的高能低温液体燃料。在氢气液化的过程中,下列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大22.(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学习化学可以让我们从化学的视角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来测量人体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B.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储存在手机电池中的化学能的过程C.用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D.将煤制成蜂窝状是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23.(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将间隔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入试管内,然后用浸有浓氨水的棉花堵住试管口(如下图),观察一会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纸条无明显变化B.整条滤纸同时变为红色C.棉花团逐渐变成红色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4.(2021·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25.(2021·山东济南·统考三模)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自身体积大小发生改变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C.能量观—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D.变化观—二氧化碳和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不断运动,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分子自身的大小不变,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荷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逸散到空气中被人闻到,选项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是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即氧气的含量不同造成的,选项正确;故选:C。3.A【详解】A、无色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两种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4.A【详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闻到,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选项错误;C、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选项错误;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后,汞原子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汞原子本身大小没变,选项错误;答案为:A。5.D【详解】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无明显现象,但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B、水银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原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D、洗洁精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A、干冰升华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了,正确;B、分子原子永远在不停的运动,温度降低,运动速率变慢,错误;C、消毒液挥发,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正确;D、氢气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7.C【详解】A、一氧化碳气体可以燃烧、二氧化碳气体却可以用来灭火,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由CO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故其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花朵中的芳香物质由于分子运动,逐渐扩散到空气中,随后被人鼻子捕捉到花香分子,由此嗅到花香,不符合题意;C、氧气被压缩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的分子间隔缩小,分子的大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符合题意;D、食物腐败是因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等被微生物等分解,期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有所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A、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能满屋飘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大小没有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都显碱性,所以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9.A【详解】A、冬天雪花纷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不正确;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B正确;C、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则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C正确;D、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以分,故D正确。故选A。10.B【详解】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1.B【详解】A、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间有间隔,“水立方”内完成冰水转换,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2.A【详解】A .氧气被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选项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碱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都能解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不同,故C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能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D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3.C【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B、“牡丹花开全城飘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花香,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D、水银体温计可以测定体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温度越高,原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说法正确;答案:C。14.B【详解】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5.D【详解】A. 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故A选项正确;B. 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B选项正确;C. 由于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所以不锈钢餐具可防锈,故C选项正确;D. 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所以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故D选项错误。故选D。16.B【详解】A、热胀冷缩是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符合题意;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铁,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D、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7.A【详解】A、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气球中分子增多,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但分子体积不变,选项解释不合理;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变化,选项解释合理;C、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变小,选项解释合理;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选项解释合理。故选A。18.D【详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分子之间间隔变大,错误;B、分子永远在运动,水降温会结冰,结冰时水分子运动减慢,错误;C、石块研磨成粉末状,是一个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错误;D、金秋时节闻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故选D。19.B【详解】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太阳底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是因为加热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C、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NaOH、KOH溶液中都含有OH,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D【详解】A、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1.B【详解】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的体积大小不变,说法错误;B、氢气液化过程中,由气态变为液态,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说法正确;C、氢气液化过程中,由气态变为液态,氢分子的数目不变,说法错误;D、氢气液化过程中,需要降温、加压,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说法错误;故选:B。22.D【详解】A、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变大造成的,选项解释正确;B、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储存在手机电池中的化学能的过程,选项解释正确;C、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利用的是溶解原理,选项解释正确;D、将煤制成蜂窝状能够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有效的跟空气中氧气反应,这样可以使煤更充分的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的降低,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23.D【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使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滤纸条从右至左逐渐变红色,错误;B、由A分析可知,整条滤纸不是同时变为红色,错误;C、由A分析可知,不是棉花团逐渐变成红色,错误;D、棉花与滤纸条不直接接触,滤纸条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故选D。24.C【详解】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这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正确;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因为分子受热,间隔增大,导致体积变大,不是分子本身体积变大,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正确。故选C。【点睛】分子基本性质⑴、分子的体积是很小的。⑵、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25.A【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不变,说法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说法正确;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和碳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选A。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