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小蜻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小蜻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一年级上册音乐
《小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并且能够用自然的歌声和柔美的动作,表演唱歌曲《小蜻蜓》。
2.通过亲身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歌曲,参与演唱、编创等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义。
3.通过歌曲学习,了解关于蜻蜓的小知识,建立学生对大自然、对益虫的关爱之情,提升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能够用柔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教学难点
1.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强调“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
2.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
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入环节:音乐欣赏法
歌曲教唱:律动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歌曲学唱:练习法
综合表现: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碰钟、昆虫头饰、表演小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创设 激趣导课 1.问好歌 2.音阶手势歌 3.绘本导课 播放绘本故事《小蜻蜓变形记》 (结尾处插入《小蜻蜓》伴奏音乐) 1.随琴演唱 2.观看绘本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小蜻蜓的成长过程;插入歌曲伴奏,学生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二 整体感知 歌曲学唱 1.初次组织聆听,引出歌曲情绪与速度。 2.再次组织聆听,引导感知三拍子强弱规律(教师带学生一起做蜻蜓飞舞的律动,感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三次组织聆听,引导学生拍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组织朗读歌词; (1)学生跟伴奏朗读歌词。 (2)教师示范朗读歌词 (3)解决学生未能解决的节奏问题。 (4)学生示范朗读歌词,分组开火车朗读歌词。 5.随琴模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3)学生找出演唱时的问题,教师纠错。 (4)歌曲处理 用歌声体现小蜻蜓又轻又薄的翅膀、翩翩起舞的感觉。 6.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1)师生接龙演唱 (2)生生分组接龙演唱 (3)学生跟伴奏齐唱 1.学生初次聆听,感知歌曲情绪与速度; 2.再次聆听,感知三拍子强弱规律; 3.三次聆听,拍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4.朗读歌词; 5.模唱歌曲。 经过前三次聆听,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及节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跟随音乐朗读歌词,找出自己没有跟上伴奏音乐的地方,或者节奏出现错误的地方。
三 歌曲编创 拓展延伸 1.歌曲中加入碰钟演奏并示范; 2.组织分组演奏并演唱歌曲。 1.聆听/学习碰钟的演奏方法; 2.分组演奏、演唱歌曲。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歌曲完全熟悉,并能完整的演唱下来,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加入小乐器—碰钟为歌曲伴奏,并学会碰钟的正确演奏方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综合表现 课堂总结 1.情境创设,组织分组、分角色; 教师描述池塘景色,学生根据剧情表演歌曲。 2.组织表演歌曲。 3.总结课堂 总结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贯穿保护动物的价值观,最后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飞”出教室。 1.分获角色 2.综合表演歌曲。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来描绘歌曲所表达的画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