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东春考 写作素材积累+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山东春考 写作素材积累+范文

资源简介

2023山东春考 写作素材积累+范文欣赏
写作素材积累
1.“感动中国 2021 年度人物” 江梦南(直面挫折、坚强)
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在父母帮助下,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怀着“解决生命健康难题”的学术志向笃定前行。从无声世界里突围,江梦南用乐观坚强奏响生命的强音,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摘自: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
2.“中国飞人” 苏炳添(超越、坚持)
中国田径曾经有一个梦,那就是在百米赛场上,中国选手能占有一席之地。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 100米半决赛中,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创造了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刷新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运动员。如今除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课堂上除了耐心指导动作外,他也乐于和同学们分享运动生涯中的奋进故事,在更多人心中种下拼搏的种子、注入前行的力量。(摘自:以奋斗成就梦想)
3.冬奥会志愿者群体(责任)
每一个冬奥会志愿者都如同一簇“微火”,无论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热情的气息,绽放着温暖的光芒。来自各领域各方面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成为一抹动人亮色。他们服务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以专业的服务,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为办好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生动的“中国名片”。(摘自:“微火”成炬,温暖盛会)
4.黄旭华院士(默默奉献、爱国)
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 30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摘自:科研报国,无私无我)
5.艺术家蓝天野(文化传承、坚守初心)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期就投身进步文艺活动。1952年,蓝天野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批演员。他出演或导演了《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70多年的从艺道路,正如蓝天野自己所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这颗“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滚烫。(摘白:红心向党·热心从艺》
6.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梦想、坚持、中国梦)
戚发轫的人生选择,始终听从国家召唤、服务航天事业需要。不只是神舟飞船,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背后,都有戚发轫的身影。“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回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戚发到在其中的贡献恰如其名,无论是打造国之重器,还是晚年投身教育、为国育才,戚发轫以航天报国、强国的初心始终未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觉的事业,献给了中国航天。”(摘自:以毕生心血托举航天强国梦)
7.当代“愚公” 毛相林(奋斗、为民请命、不忘初心)
从 1997 年起,毛相林带领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向贫穷言战,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13785 元,是修路前的43倍。毛相林数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实干,用一条“天路”开辟了下庄村的新天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摘自:“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8.“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夏森(无私奉献、执着)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生不变的追求。14 岁投身革命、15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摘自: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9.中国式浪漫(大国风范、航天事业、科技筑梦)
飞天逐梦,揽月摘星。中国航天在太空书写下一个个“中国式浪漫”:“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摘自: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从饱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场馆设计:到“五环同心”的冬奥奖牌;从“激光刻刀”雕琢的冰雪五环,到以大熊猫、红灯笼为设计原型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从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相送……北京冬奥会绽放着中国文化的夺目色彩。“一朵雪花的故事”展现“中国式浪漫”,令世界瞩目“双奥之城”。(摘自:促进文化交流,添彩美好生活)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因这段“冰雪奇缘”呈现美不胜收的风景。从中国选手取自《千里江山图》的比赛服装,到脱胎于篆刻、书法的冬奥标识,“中国式浪漫”为奥林匹克注入多彩的意蕴。透过这幅冰雪画卷,四海宾朋再一次感知中国、读懂中国。
10、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奋斗、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一代冲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年轻的航天团队逐梦星辰大海,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在冬奥赛场上,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摘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范文欣赏
生来平凡但要不甘平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然和米粒一般渺小,但它也学牡丹花勇敢绽放。乡村老师梁俊曾对山里的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每一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都能找到生命的价值,的确如此。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虽然我们出身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凡。
即使出身平凡,也不要小看自己。北大学子刘默涵是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爸苦孩子,但这一先天条件并没有影响他努力学习的决心。他深深知道想要走出大山,就必须要不断地努力,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毕业以后,刘默涵坚持每年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学习用品,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他曾说过:大山深处的孩子想要上学,走出深山,意味着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先天条件的不足,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
不要自甘平庸,要去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有一位著名书法家,从小就喜欢写字,但一开始他的字并不是那么好看,时常受到身边人的嘲笑,他们说:"你不是这块料,别做梦了,你不可能成为书法家。”但是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练习书法,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并在书法界大放异彩。后来他越来越自信,勤练不辍,成为了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或许你现在没有发现,但是也不要自甘平凡,终有一天你的闪光点会显现出来。不要妄自菲薄,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
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平凡的人,也能为社会做出不小的贡献。不管春夏秋冬,每天凌晨就起来工作的环卫工人:每天坚守在自己岗位的公交司机,几十年如一日地载着人们去他们的目的地;在车站、地铁站工作的志愿者,维护着站内的秩序,让每一个人都安心地坐上回乡的车。许多这样看似平凡而渺小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没有人能否定他们。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平凡,也不要小看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力,找到闪光点,发奋学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有无限可能,切莫自我设限,甚至否定自己,要勇敢地绽放生命之花。
成功的道路
齐白石是一位画家,在他的绘画生涯里,几乎每天都坚持作画,只有两次中断,是因为自己生了大病以及母亲去世。除此之外,他没有一天落下过作画,在 1953 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来源于勤奋刻苦、认真严谨和持之以恒。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勤奋刻苦。全红婵是一名跳水运动员,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就靠着家里几亩地来维持生活。她妈妈出过一次车祸,要经常去医院看病。在她七岁那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她被选中去跳水。在跳水生涯的前四年,她已经拿到过很多奖项。然而全红婵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十米跳台比赛中上演了一场惊艳世界的“水花消失术”。五跳之中,三跳满分,总分高达 466.20 分,创造了奥运会该项目的最高分数。有人说她天赋异禀,其实她夺冠靠的是勒奋刻苦的训练,全红婵的教练说:"全红婵每天都练习 400多跳,比同龄人更加勤奋,每次训练都全力以赴。她值得她的成绩。”她的勒奋与努力,由此可见一班。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持之以恒。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研究灯丝,失败了几千次,依然不放弃尝试,终获成功。如果没有这份持之以恒的毅力,那么人类就不可能用上灯泡。意大和伟大的画家达·芬奇,他从画鸡蛋开始练起,春去秋来他画的鸡蛋何止几千个 如果不是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怎会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惊世杰作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地跋山涉水,采集草药,如果不是他的持之以恒,恐怕就没有《草本纲目》。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让许多人获得成功。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认真严谨。科研工作者们,在每次的实验中要经过多次的计算,并反复验证。仅仅一个小数点都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只能一丝不苟。一位哲人曾说过:"要养成严谨的习惯。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不会有什么学习成果的。”严谨不是死板,而是不放过每一个小的细节,每一部分都认真对待,才能把事情做好。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才能取得成功。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勤奋刻苦,唯有持之以恒,唯有认真严谨,方能修成正果。若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默默努力,锲而不舍地奋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那些你暗自努力的时光,终将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亮光。
致敬英雄,传承精神
电影《长津湖》复刻了朝鲜战场上惊心动魄的一战,但在卓绝战功的背后,代价沉重,是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国家的和平安宁。和平来之不易,他们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不应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事迹应该后人被传颂,英雄精神应该被后人传承。我们应该缅怀英雄,向英雄致敬。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崇尚英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为了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把自己的青春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他28年的秘密工作经历才得已披露。邓稼先先生是我们中国的英雄,他有着“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有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抽着。像邓稼先这样的英雄,才应该是青年崇拜的偶像,我们要做他的追随者。
致敬英雄,需要我们传承英椎精神。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吃今帮断了 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她还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 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合运的机会。张桂梅是我们时代的革雄。一个有希望的尾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理想,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所以,我们要传承张桂梅这类英雄的精神,传承她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让英雄的精神得以延续。
致敬英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是为了不忘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借出的伟大牺牲,不忘他们用热血与奋斗铸就的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以,我们要致敬英雄,传承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
坚守理想,不忘初心
面对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是跟随世俗的潮流,选择看起来很有“钱途”的专业,还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踏上自己的追梦之路 钟芳蓉选择了后者,这选择的背后,有旁人异样的眼光,也有网友的质疑声。她钟爱考古专业,这种热爱让她敢于打破他人的成见,保持真我,屏蔽世俗的喧嚣。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如果想做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我们就要坚守理想,不忘初心。
坚守理想,不要太在意旁人的观点。在追梦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质疑、阴力甚至否定,但这时我们一定不要退缩,仍要坚守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专注自我。“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漠在研制预警机之初,遭到了人们的否定,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始终坚守在科研品前线。在紧张的试验现场,地面温度高达40多度,机场上空高分贝的噪声不断,年近七旬的王院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于就是几个月,最终他成功了。正是这种坚守,点燃了中国自主预警机研制的星星之火:正是这种坚守,既壮大了国防力量,又让王院士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坚守理想,要有永不动摇的信念。“敦煌女儿”樊锦诗在毕业后,毅然地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心想研究敦煌壁画。她从来到敦煌的那一天,就没有真正离开过。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差的生活条件也不曾让她动摇过心中的信念。她在敦煌扎下了根,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也让敦煌文化广为人知。在别人看来,选择大城市发展可能是比较好的决定,但对于樊锦诗来说这里才是天堂,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在网友们为钟芳蓉感到遗憾时,樊锦诗送出了温暖的鼓励。“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生命之灯不熄,梦想不灭,坚守理想要先守住自己的信念。
坚守理想,要有淡泊名利的情怀。当下的社会,金钱几乎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许多人为了“钱途”,轻易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迷失在逐利的道路上。这种观念不应该成为补会的主流思想,国家处在鼎盛时期,许多岗位都需要专门人才,这些职业不一定能创造巨大的金钱效益,然而它们对国家对人民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坚守理想,要有淡泊名利的情怀,揩去金钱主义的灰尘。
张爱玲曾经写道:“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与结果,都需自己承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逐梦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坚守理想,不忘初心!面对人生的抉择,不妨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让他人的观点淹没自己最初的梦想。
国强民安,民强国盛
在1987年到2020年期间,许多国家的公司或者个人都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无端制热,但他们几平没有反击,只能默默接受处罚。在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政府非法“囚禁”了1000多天的孟晚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孟晚舟能够平安回国,离不开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由此可见,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国强则民安。当然,人民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祖国强盛,则人民安康。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了反对卡扎菲政权的战争,在利比亚的中国人受到武装袭击的事件时有发生。2 月底,中国政府收到消息,利比亚即将爆发大规模战争,为了保护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政府当机立断,实施大规模撤侨行动。此次撤侨行动,中国第一次采用了海陆空联动的撤离方式,共调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4架军机,租用了20)余艘次外籍邮轮,横跨 9000 公里将 35860 名中国公民安全地送回了祖国,整个撤侨行动仅用了 240个小时。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人民最坚强的后盾。
国力弱小,则百姓遭殃。回顾近代历史,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正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瓦解前夕。帝王专制,官吏腐败,民生凋敝,国力衰落至极。欧洲列强在中国的东海岸,随便架几尊大炮。就让清政府投降,而满清政府最终只得割地赔款。这些大量的战争赔款,由全国百姓分担,沉重的税收让百姓入不敷出,甚至有许多人因此食不果腹,流落街头。当时的清政府羸弱不堪,只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国力弱小,政府则没有能力保护百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民强大,则国家强盛。有中国现代力学之父之称的钱伟长,在中学时物理很差,只考了5分。大学读的是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但“九一八事变”后,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他毅然转到物理系。他说:“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钱伟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并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一一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除此之外,他还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正是有着许名像钱伟长这样的人们,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就给了相围,我们的祖国才得以日渐强盛
回首过去,立足当下,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我们应当发奋读书,努力成才,让祖国更加富强。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