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件(30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件(30张)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素养目标
区域
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能够搜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污染物跨境转移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分析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有效途径。
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调查,描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象,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里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结合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国际合作对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探究导入:
1. 为什么这家意大利公司要将有害废物“千里迢迢”地运往非洲的尼日利亚呢?
意大利本国对于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而尼日利亚是欠发达的国家,相关管理较为疏松,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可以规避因为制造过多有害废物而面临的处罚。
.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对移出国和移入国来说,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移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移入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1988 年 6 月初,一家意大利公司将大约 3 800 吨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本德尔州 的科科港,并以每月 100 美元的租金堆放在附近一户农民的土地上。这些有害废物散 发出恶臭,渗出脏水,经检验,发现其中有一种致癌性极高的化学物质——聚氯丁烯 苯基。这些有害废物造成很多码头工人及其家属瘫痪或被灼伤,先后有 19 人中毒死 亡。经调查核实后,尼日利亚政府疏散了被污染地的居民,逮捕了 10 多名涉案人员, 并将此事上升为外交事件。经过交涉,意大利政府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 并将这批有害废物运回意大利。但由于当时意大利的各个港口均拒绝其进港,欧洲其 他国家也拒绝其入境,这批载有有害废物的船只只能长期漂泊在公海上。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2、形式:
(1)自然转移: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2)人为转移: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原因: 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
①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
②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②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③环保法规不健全,相关管理较为疏松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4、方向:
5、影响:
(1)移出国: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输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
(2)移入国: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污染物主要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这包括了污染物的直接输出,以及伴随国际产业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间接输出。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时24分,苏联境内乌克兰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所释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事故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附近的10多万居民紧急撤离,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远期影响而患重病或丧命。连续爆炸散发出的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进入高空平流层,周边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风向的关系,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境内。
(104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05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
1.说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
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等。
(105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
2.列举其他污染物自然跨境转移的事例及其造成的危害。
1986年莱茵河沿岸,位于瑞士境内的化工厂着火,污染物大量进入河流并迅速扩散,造成了跨境环境灾难,直接污染了下游的水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并危害沿岸居民的健康。
2015年,印尼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由此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大量人员呼吸道感染。
污染物跨国传输: 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 河流、洋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拓展:
污染物跨国传输:洋流扩大污范围
(105页) 污染天堂假说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污染天堂假说”又被称为“污染避难所假说”。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标准都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希望把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如皮革、造纸、石油加工等,布局到环境监管较弱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急于发展经济,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准入环保门槛,允许“三高”企业进入,从而加剧了污染物跨境转移,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各种污染事件频发,居民健康受损,接受转移的这些国家和区域成为污染物的“避难所”。
(106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 85% 来自欧洲,8% 来自北美,4% 来自亚洲,其余的 3% 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1. 结合上述材料,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形成大量重金属污染,造成空气、水体的污染。
经济:直接获得部分贵重金属,推动冋收经济的增长。
社会:进口这类旧电器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但危及居民健康。
(106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 85% 来自欧洲,8% 来自北美,4% 来自亚洲,其余的 3% 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2. 有人认为,牺牲环境质量,被动承接污染物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付出的发展代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应该是依靠承接污染物、牺牲环境质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应该在发展中重视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对。
(106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 85% 来自欧洲,8% 来自北美,4% 来自亚洲,其余的 3% 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3.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子垃圾产生国。议一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淘汰的废旧家电都到哪里去了?
部分零件进行回收再利用,部分经过物理粉碎分解后诞生包括铁、塑料、有色金属等各种拆解物。这此拆解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固体废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直接出售 ,进入下游产业成为原料再次投入使用,制成我们手中的笔杆和身上纽扣等。而另一种是危险废物,则会在国家环保部门的监管下,被送到具备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善后”。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的实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
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具体措施:
第一,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107页)
危险废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巴塞尔公约》即《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于 1992 年 5 月正式生效。目前,世界上有 186 个国家正式加入。 《巴塞尔公约》规定的危险废物, 通常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 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的生产性垃圾和生活性垃圾,前者包括废料、废渣、废水、废 气等,后者包括废食、废纸、 废瓶罐、废塑料、废旧日用品等。大量未经处理的危险 废物堆积,占用土地资源,破坏自然景观,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威胁到 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3、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108页)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出台《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 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固体废物回 收利用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 民群众身体健康。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二是完善堵住洋 垃圾进口的监管制度;三是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四是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长 效机制;五是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
(108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如图 3-19 所示的规律
性。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
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随着污染水平上升而开始快速提高,但污染超过自然环境容量后,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而后期随着污染水平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上升,呈现负相关性。
(108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如图 3-19 所示的规律
性。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2)调查你家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看看是否符合图中所示的规律。
符合
(108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的重建与振兴,莱茵河逐渐成为沿岸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沿岸工厂和城镇密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水质恶化,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起事故促成沿岸各国联合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改善沿岸的防洪系统、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1)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讨论如何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控制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综合治理与产业转移的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与低技术产业引入。
经济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贸易,打击整治污染物走私,鼓励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发展权环保权,共同治理,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公众重视污染的跨境转移问题,自觉规范行为,参与监管。
(108页)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的重建与振兴,莱茵河逐渐成为沿岸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沿岸工厂和城镇密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水质恶化,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起事故促成沿岸各国联合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改善沿岸的防洪系统、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2)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措施:①加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技术标准;
②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
③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征收环境污染税;
④提高国内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对污染转移的识别能力;
⑤加强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转移的力度。
污染物跨境转移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自然转移
人为转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国 家 安 全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题。
随堂巩固
【解析】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物质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乎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污染转移与资源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肆意排放等关系不大。故选A。
A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随堂巩固
【解析】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与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以及发展的观念关系不大。故选A。
A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下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是通过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发生的是( )
A.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
B.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
C.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
D.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
随堂巩固
B
【解析】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是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病毒,这是通过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发生的,B正确;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A错误;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和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CD错误;故选B。
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层出不穷,对输入国环境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产生了很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以下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应对的根本措施的是( )
A.应急响应
B.善后处理
C.风险防范
D.源头消除
随堂巩固
D
【解析】从源头上消除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使其不再发生,这是跨国污染问题的根本应对措施,D正确;应急响应、善后处理、风险防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跨国污染问题,ABC错误;故选D。
读漫画“嫁祸于人”,完成下题。
5.漫画中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垃圾转移
B.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C.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D.垃圾分类
随堂巩固
D
【解析】漫画题目“嫁祸于人”是题眼,漫画中衣服上的“洋垃圾”三个字是关键,说明漫画描述的是垃圾转移现象。A正确。
A
谢谢观看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