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文言文阅读题
一、课内阅读
1.(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三军可夺帅也
B.心乐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凄神寒骨 林寒涧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
B.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景物的特征,竹树环合的小潭、参差披拂的树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等,绘就成一幅幅美妙图画。
C.作者善用凝练语言,仅“坻”“屿”“嵁”“岩”就写出近岸卷石形态各异的特点,仅“过清”就体现出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
D.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的对象,是借荒远之景,含蓄地暗寓贬谪之怨、抑郁之情。
二、课外阅读
(2022春·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宗元少精敏①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②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柳人以男女质钱⑥,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⑦,视直⑧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①精敏:聪明机警。②擢(zhuó):提拔,选拔。③窜斥:遭贬逐。④疠:瘟疫。⑤堙(yin)厄感郁: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⑥质钱:抵押去借钱。⑦书庸:写雇佣的文书。⑧直:同“值”价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伟精致(卓绝) B.二人者奇其才(怪异)
C.一寓诸文(寄托) D.悉赎归之(都)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4.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三、对比阅读
(2022春·广东韶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合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屋舍俨然(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具答之( ) (4)无论魏晋( )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江北之俗/盖大苏泛赤壁云 B.见四野禾油油然/怡然不动
C.偶舍骑步行/便舍船从口入 D.余顾而慕之/以残年余力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门 有 豆 棚 瓜 架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9.[甲][乙]两段所展示的生活图景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10.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理想生活的代名词,人类从未放弃做那个“问津者”,请结合[甲][乙]选段所展示的生活图景,简单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桃花源”。
(2022春·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选文,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①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沃:洗。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教然后知困 (2)既仕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一部儒家经典论著。
B.甲文开头以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说理严密。
C.甲乙两文都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理层层深入,逻辑严密,语言精炼。
D.乙文主人公范仲淹被贬但仍勤奋自勉,刻苦磨砺自己,可见他对生活的乐观豁达。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分别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022春·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往来翕忽 (4)以其境过清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乙】
①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②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①,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②犹见沙石。
③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理安寺路,石尤诡异。春箨③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⑤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④,出山已亭午矣。
(节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沮(jù)洳(rù):低湿。②渟(tínɡ)蓄:停留积聚,储存积聚。③春箨(tuò)始解:春天的笋壳开始脱落。④岩日翳吐:太阳一时被岩石遮蔽,一时又露出来。⑤滃然:云气腾涌、烟雾弥漫貌。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龙井山数里/人恒过,然后能改 B.沿溪取道/沿溯阻绝
C.向理安寺路/便扶向路 D.若橱若几若函书状/皆若空游无所依
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
1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两选文都是游记,都对周围的石头进行描写,都描写了石头的什么特点?
(2)简析两选文写“水”手法方面的异同。
20.(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②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④。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担纆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③牝:雌性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④骊:纯黑色的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告以良马/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选贤与能
C.召伯乐而谓之日/化而为鸟
D.见其所见/才美不外见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
②[乙]文中,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宝贵,请分析其原因。
(2022春·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日光下澈( )
(3)悄怆幽邃( )(4)以其境过清( )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三游乌龙潭记
【明】谭元春
冈合陂陀①,木杪②之水坠于潭。清凉③一带,坐灌④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⑤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往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⑥,忽复得路,登登至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睥呖砧弥?妒涨昂笾?蹋?煜律?剑?洗宋藓兑樱 币讯?┳又粒?忠愿婷┳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