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北京版)7.2 熔化和凝固 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二下册物理(北京版)7.2 熔化和凝固 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熔化和凝固》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发现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会利用逆向思维,通过对熔化过程的学习探寻凝固过程的特点
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尝试用物质熔化凝固规律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物质的熔点,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1.阅读教材(172页到176页)中《熔化和凝固》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状态的相关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
一.基本概念:
物态变化:物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熔化:物体从____态变为____态;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物体从____态变为____态;生活中常见的凝固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冰雪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吗?
1.实验器材:
萘、试管、热水、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搅拌器
实验中的加热方式叫做__________,相对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组装顺序为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每隔30s记录萘的温度
4.数据处理:根据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请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
时间/分钟
温度/

)
(
萘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
5.数据分析:
(
A
B
C
D
)
(
D
)
(1)萘的状态: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2)晶体和非晶体:
大量实验发现:很多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具有这样特点的固体叫做________;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如上图所示。我们将这些固体叫做___________;生活中常见的非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晶体的熔点:晶体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的____________。根据晶体的曲线图可知:
萘的熔点为______℃;海波的熔点为______℃;冰的熔点为______℃。
(4)熔点表
根据上面的熔点表,思考并回答问题:
能否用铜制的容器熔化钢或铝?
三.逆向思维探寻凝固过程
(
E
F
G
H
)1.晶体凝固:
(
萘凝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1)萘的状态:EF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FG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GH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晶体______热温度_____
(2)晶体的凝固点:晶体的凝固温度称为晶体的____________。根据晶体的曲线图可知:萘的凝点为______℃
(3)大量实验表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___。
2.非晶体凝固:
(
松香凝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观察曲线图,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___。
3.凝固点:
根据上面的凝固点表,思考并回答问题:
能否用铜制的容器熔化钢或铝?
南极的气温在冬季可达到-80℃以下,那么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来测气温吗?
四.应用
利用所学知识对以下现象进行解释:
1.夏天喝饮料为什么放冰块,而不是直接放入冷水?
2.为什么在发烧的时候会采用冰块进行物理降温?
3.在北方的冬天,为了能够很好的保存蔬菜,会在蔬菜旁白放一桶水的目的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都学习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一.习题:
1.如图所示,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现象中,由熔化引起的是( )
(
清晨叶子上的露珠 山中云雾缭绕 春天冰雪消融 冬天霜打枝头
A
B
C
D
)
2.如图所示,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曲线是( )
(
A
B
C
D
)
3.(多选)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4.为了探究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其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所得曲线图如图所示。
(
A
B
)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确定______(选填“铁棒A”或“铁圈B”)的位置;
(2)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其目的是使海波_____________;
(3)由图像可知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
(4)在BC段,海波处于________态;DE段,海波处于________态;
(5)海波熔化时间为_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热,温度_________;
5.请在下表中填写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熔化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
熔化过程的状态
举例
二.拓展阅读
融雪剂
融雪剂,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药剂,是一种化学品。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该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基本没有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我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工业盐)。
普通融雪剂的融雪原理是: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凝固点在零度以下,如氯化钠融雪剂溶于水后冰点在-10℃,氯化钙在-20℃左右。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简单地说,就是融雪剂降低了雪的融点,使其更容易融化。我们知道,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结冰后密度变小,因此,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常常见到,车轮碾过的地方雪往往易于融化就是这个道理。积雪的路面上洒上融雪剂后,再经车辆的碾压就更易使雪融化。
但普通融雪剂对各个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融雪剂对农作物的危害:使用融雪剂后的积雪常常堆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农田,开春后其盐类残留物全部堆积在农田和绿化带里,农作物和树木怕盐,将会造成绿化植物大量死亡,甚至是毁灭性的。即使重新补植,也要全部换土才行,农田就更在劫难逃,其损失不言而喻。
融雪剂对道路的危害:盐类物质与沥青会产生化学反应,将大大折减沥青材料与砂石料的握裹能力,造成沥青表面脱落,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而大面积路面破损。融雪剂盐类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又会造成道路路基破坏,直接造成道路寿终正寝,这将给后期道路维护大大加大难度。氯化钠等融雪剂和路基上的铁等金属形成原电池,加快路面破损。
融雪剂对人身体的危害:盐类物质进入地下以后,势必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食用被融雪剂污染的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北方在冬天下雪时仍采用沙土和铲雪车为主,融雪剂为辅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保证交通通畅。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产品应该绿色环保,对路面、绿化植物及公共设施基本无伤害,并且融雪速度快,投加剂量小,使用成本低。从源头上解决传统的产品对道路桥梁的腐蚀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融雪剂对道路及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融雪残留的产物可促进植物生产,实现二次利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融雪剂的危害。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C
2.A
3.ABD
4.(1)铁圈B;
(2)受热均匀;
(3)晶体,48℃;
(4)固液共存,液态;
(5)4min,吸热,不变.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有 无
熔化或凝固时温度的变化 不变 熔化升温;凝固降温
熔化过程的状态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举例 冰,海波,萘,食盐,水晶,石英,各种金属 玻璃,塑料,石蜡,松香,沥青
5.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