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1 素描(结构与明暗)课题 素描(结构与明暗)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线描后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绘制能力的一次综合和提高训练。并着重强调了所绘制对象的结构和明暗关系。对于未来的教学有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校一年级上半学期美术教学。本时期的学生学习美术已经半个学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构图、透视等观察对象的方法,也学习了线描绘制对象的方法,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在此时进行素描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的训练。学会对复杂的对象进行总结和归纳,理解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人物的头部特征。重点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熟练的表现手法;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物体的比例、透视、结构关系。难点 掌握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的处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观察正方体,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看不见的面是怎样的。请一个同学尝试画在黑板上。 回答老师问题 激发兴趣讲授新课 一、素描的概念1.素描是与色彩画相对而言的。素即素色,朴素之意,也包含单色的意思。素描是借助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塑造形象,是一种对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作朴素表现的绘画形式。也可定义:指作一种颜色来描绘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质感、神态于平面材质媒介画面上的形象。2.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造型,包括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形式要素和造型的表现手法等,构成了绘画艺术语言的基础。可以说除色彩而外,绘画造型的基础都属于素描研究的内容。3.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作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美术创作服务的。它可以是画家最原始、最直接的创作意图的形象表现,也可以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的创作或设计的草图、正稿、粉本(中国画),以及资料性习作。二、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1.结构素描根据形体的形状结构,以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以简练、概括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和质感,着重研究对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画法。2. 结构素描写生工具和材料笔、纸、橡皮、削笔刀、图钉、擦布、画板、画荚等。笔:包括铅笔、炭笔、粉笔、毛笔、圆珠笔和钢笔等。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艺术效果,也能影响作画者的情绪和技巧,初学者素描常从铅笔开始。国产中华铅笔较好,铅笔型号有6H(硬)、5H、4H、3H、2H、H、HB、B、2B、3B、4B、5B、6B(软)和速写铅笔(8B)。炭笔:又分炭笔、木炭条和炭精条等。钢笔:包括美工笔、书军民一致钢笔等。纸:有洁白、厚薄、质地、纹理之分。常用有素描纸、铅画纸、卡纸等。橡皮:分绘画作用可塑橡皮和硬方形橡皮。前者进口的质量较好;后者以质地柔软的较好。画板:以光滑无缝平整为好,有大小型号多种。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视觉敏锐性和识图能力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演示:结构素描的写生步骤a、观察,最初的感性认识b、塑造大型,用辅助线长线条定比例,透视c、描绘细节,从关键部位开始,明确结构d、深入刻画细节特征,强调明暗交界线e、丰富线条,用粗细不同的线加强效果。学生写生 3)在观察和表现时,要善于运用概括的形体块面来理解物象的基本构造,关注大的形体的变化,注意各结构体面的位置。注意比例和透视变化,注意形体的起伏平缓。在塑造时,往往会产生平面化,难以含蓄地表现出它的空间关系。因此,在观察时,要作详细分析,整体的理解它的结构关系。在表现时,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与形体关系,尤其要体会它内在结构对外在形体的作用,采用简练的手法来表达它的丰富变化。随着视角的转移,其空间形体也随之变化,所以,在作画时,要在特定的角度下理解和分析其结构的造型规律,特别要反复推敲,抓住其转承起落的虚实变化进行刻画,要始终关注整体关系下的体面如何体现对象的结构关系;体面的起落变化和透视方向又是如何展示对象的空间关系。由于处于不同的视角下,表现的节奏强弱变化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要不断地比较,在比较中深入刻画,在比较中调整。学生的练习,造型上尽量做到严谨扎实。用笔、技法兼有自己的理解与个性的表现。 学生练习与老师讲评同步进行,及时指出学生练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督促及时改正。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一一进行辅导,有必要时才能做修改,尽量避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让学生感知并实践透视,在实际练习中解决问题新知探索 三、石膏头像的明暗调子1. 要想画好一幅素描头像,首先要认识这个形象。怎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这就要求我们从形象的结构特征出发,对人物形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2. 五官的造型特征为正确生动地画好这些部分,不仅要熟悉它们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现变化而形成的相互关系。不注意五官周围肌肉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表现就不自然。眼: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组成球形嵌在眼睛窝里,上、下眼睑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脸的边缘长有睫毛,呈放射状。上眼睑,睫毛较粗长向上翘,下眼睑睫毛细而短向下弯。两只眼球的运动是联合一致的,视点在同一个方向上,由于头部的扭动,眼睛出现了不同的透视变化。眼睛的形状不同,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年龄段不同,眼睛的形状也不同。有的人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内外眼角较平,观察表现应认真注意区分。眉毛:眉头起自眶上缘内角,向外延展,越眶而过成为眉梢,分上、下两列,下列呈放射状,内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势向下,内侧直而刚,并且常因背光而显得深暗,外侧呈弧形,因受光显得轻柔弯曲。人的眉毛形状、走向、浓淡、长短、宽窄都不尽相同,是显示年龄、性别、性格、表情的有力标志。鼻: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有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宽等。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很多,因人而异,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状随鼻形而变化,特别与鼻翼有很大的关系。嘴: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颅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颌骨和牙齿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双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颅骨和牙齿的弧线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颅骨齿槽内,外部是呈圆形体积。上唇中间皮肤表面有条凹,称人中。嘴唇的表面有唇纹,各人的唇纹形状不同。上、下唇的活动十分灵活,彼此呼应,不仅对发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表情也有直接的影响。耳:耳朵由外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哥垂组成,是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似水饺。耳朵稍斜长在头部的两侧。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的结构外,还应注意它的体积。3. 头部形体结构人的头部结构较复杂,我们应以研究造型为目的,为更好地理解头部的体积,将人的头部予以几何化的归纳。头部骨路是头部造型的本质所在。它是处在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圆球或立方体或楔形之间的复合体。用立方体概括头部,便于掌握头部的空间结构。头骨有几个突出的点,我们叫它骨点。这些骨点通过面部肌肉显示出来。从额头的额结节到眉弓、颞线、颧骨结节和下颌结节骨点的连接,便构成了头部不同面的转折。由此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处在一个面上,耳朵是长在两个侧面上。4. 头部比例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这是前人概括的头部的基本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正面看人物头部,从发际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头,从鼻头到下颌等距离的三段为三停。两只耳朵中间的距离为五只眼睛的长度。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缘,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两耳在眉与鼻尖之间的平行线内。这些普通化的头部比例只能作为写生开始时的参考,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区别不同的形态结构,才能体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5. 明暗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阶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适宜于立体地表现光线照射下物象的形体结构、物体各种不同的质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间距离感等等,使画面形象更加具体,有较强的直觉效果。在早期的绘画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种手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学法则。这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同一个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所以,物体明度调子的变化,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物体受光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作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间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投影属于背光部。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五调子的规律是塑造立体感的主要法则,也是表现质感、量感、空间感的重要手段。素描造型正确地表现出这种关系,就可达到十分真实的效果。明暗交界线是由亮部向暗部转折的部分。这个最暗的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条重的线,它有宽窄、浓淡虚实等变化,其特点是由光源的强弱和物象的形体特征所决定。我们非常重视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是因为它在造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暗交界线是区别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标志。暗部与反光是一个整体。反光部很自然地统一在暗部。过亮或过暗都会影响物象体积和空间的塑造,画得过亮,同亮部的中间色重复,显得孤立,影响整体协调的统一。中间色是物体固有色中心区域,也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它是明暗分界线的壳部的过渡面,是个不易观察清楚而又要认真研究和刻画的重要部分,同时,它应和暗部自然地衔接起来。投影在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学习中,应注意掌握投影的形体变化和虚实关系。四、学生练习a、观察,最初的感性认识b、塑造大型,用辅助线长线条定比例,透视c、描绘细节,从关键部位开始,明确结构d、深入刻画细节特征,强调明暗交界线e、从明暗交界线入手,画出暗部基本色调。f、敢于肯定画出明暗交界面、反光、投影的调子关系。g、深入塑造,深入刻画灰面以及暗部转折。h、调整统一。 展示学生作业,分析和解决问题。展示与点评 ◇优点:对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物体质感的表现能力有一定提升,造型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常见错误:不用辅助线,使本来对称的物体产生大小不一,形体各部分之间比例不准;明暗关系模糊,没有层次感;画面的层次,空间感较弱;构图形式感不强;存在一定的透视问题;细节部分不注意,感觉不到细微的形体变化。◇解决办法:1)多加强理论认识,多看多想多训练,提高基础素描的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2)要对所画对象观察其光源方向,考虑受光与背光部分情况、投影方向与深浅;3)多加强对比和比较,处理好形体的结构关系,拉开画面层次,注意虚实关系;4)经常调整视距,多观察,注意把握画面整体色调关系;5)在调整画面时要检查透视线,观察画面的整体透视变化。教学反思 素描由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构成,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素描都具有很高系统性。素描客观方面的基础是“形”,它的最高层次是整体上的“透视”。主观方面的基础是夸张,它的最高层次是个性。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造型作品的质量,在工艺设计方面尤其突出,因为设计更加依靠造型的原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