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政治与法治 对应章节 第四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题目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一、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所授学生为高一下的学生,学生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内容的学习中,以及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有所了解,但认识还较浅显。 学习能力:学生经过高一上的锻炼,探究能力、辨析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锻炼中增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于实行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等观念有很强的认同感,并且也拥护我国的国体,但这样的情感,由于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知,故而多是一种感性的认同,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国体的理性认识,实现深层次认同和自觉的拥护。
二、教材地位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围绕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展开,着重探讨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本框从宪法的角度阐释我国的本质及人民民主的特点,为本单元教学奠定基础。该框下设两目: 第一目“我国的国体”,讲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第二目“全过程人民民主”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具有独特优势。
三、课程标准依据
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模块3“政治与法治”的内容要求:“2.1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要求我们了解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明确人民民主专政本质、要求及意义,了解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内容,理解我国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四、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 理解我国国体的内涵,明确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增强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人民民主的根本性意义,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人民民主的特点。 3、公共参与:关注热点事件,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发挥主人翁作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突破策略:搜集整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确立的历史资料,理解人民民主专 政在我国确立以及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 突破策略:通过指导学生整合分析搜集的材料,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3分钟) 视频《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
讲授新课 (25分钟) 探究一:我国的国体 展示材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 2022 年 10 月 16 日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 思考:党和国家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根本原因是什么 1、我国的国体含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明确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这里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阶级基础,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国体就是国家性质,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2、重要性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2)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誓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知识拓展:“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3、我国的政权特征 (1)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①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②阶级基础——工农联盟。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 探究二:全过程人民民主 展示材料: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3月“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特别加入了“人民”二字。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成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含义: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播放视频《2022年全国两会夜话》,从全国两会中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有何特点?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 最广泛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14 亿多人民共同持续参与,56 个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均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 表现: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批评、建议、检举、控告权;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等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 (2) 最真实的民主 表现:①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 ③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展示材料:中国的民主和美国的民主有何不同?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哪个特点? (3)最管用的民主 ①表现: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②这套制度体系的意义: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拓展:关键词区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情感升华 (3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揭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意义。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课堂测试 (5分钟) 例1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共产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让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和政府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的根本原因是( B ) A 在我国,全体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B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D 实现人民生活幸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 例2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民主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需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要完整的参与实践。这意味着( A ) ①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要素与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②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 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了全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④ 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总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整理。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
八、教学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