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新人教版浙江专用)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新人教版浙江专用)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67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

目标
要求
1.理解惯性的本质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3.了解单位制,并知道七个基本单位.会用国际单位制检查结果表达式是否正确.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
考点三 单位制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或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理想实验:它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梳理
必备知识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3.物理意义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 ,即物体维持其 的特性.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 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强调: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改变,速度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
原有运动状态
维持物体运动状态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 或 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大小的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 ;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 .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质量
越大
越小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3.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
1.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
提升
关键能力
2.惯性的表现形式
(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受到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例1 (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
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
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
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正确.
例2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用细绳悬挂和拴住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当容器突然向右运动时,同等体积的铁球和水比较,铁球的质量大,铁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水向左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
同等体积的乒乓球和水比较,水的质量大,水相对于乒乓球向左偏移,因此乒乓球相对于水向右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故选A.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 ,跟它的质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
2.表达式: .
梳理
必备知识
正比
反比
相同
F=ma
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2.由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
的加速度成反比.(  )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  )

×
×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提升
关键能力
2.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就有加速度.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例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
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
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正确;
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错误;
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会减小,选项D正确.
例4 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合力逐渐减小至零时加速度a不断减小到零;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例5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 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A.3.0 kg B.4.0 kg
C.5.0 kg D.6.0 kg

考向2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6 (2022·全国乙卷·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 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
方法点拨
例7 (多选)某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以1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某时刻撤去F1,此后该物体(sin 37°=0.6)
A.加速度可能为5 m/s2
B.速度的变化率可能为6 m/s2
C.1秒内速度变化大小可能为20 m/s
D.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1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10m,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
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2min=F合sin 37°=6m.
所以当F1撤去后,合力的最小值为Fmin=6m,合力的取值范围为
6m≤F合,所以加速度的最小值为amin= =6 m/s2.故B、C正确.
考点三
单位制
1.单位制: 单位和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 、 、 ,单位分别是 、 、 .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 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梳理
必备知识
基本
导出
长度
质量
时间

千克

物理关系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ν)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 cd
例8 (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A.J       B.K       C.W       D.Wb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符号分别是kg、m、s、A、K、cd、mol,其余单位都属于导出单位,故选B.


课时精练
1.伽利略曾用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则下列选项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
B.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C.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
D.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础落实练
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这是事实,故A正确;
因为生活中没有无摩擦的轨道,所以小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为推理,故B错误;
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是在B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故C错误;
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这是在C项的基础上继续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2.(2020·浙江7月选考·7)如图所示,底部均有4个轮子的行李箱a竖立、b平卧放置在公交车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间.当公交车
A.缓慢启动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后运动
B.急刹车时,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
C.缓慢转弯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
D.急转弯时,行李箱b一定相对车子向内侧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4个轮子,而b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箱体平面.缓慢启动时,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两只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会向后运动,故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急刹车时,a、b行李箱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的摩擦力比较小,故a行李箱会向前运动,b行李箱可能静止不动,也可能向前运动,故B正确;
缓慢转弯时,向心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特别是b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足以提供向心力,则b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急转弯时,若行李箱b所受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时会发生离心运动,可能会向外侧运动,故D错误.
3.(2022·江苏卷·1)高铁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本书,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书不滑动,则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
A.2.0 m/s2 B.4.0 m/s2
C.6.0 m/s2 D.8.0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书相对于桌面不滑动,则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即有Ffm=μmg=mam,解得am=μg=4 m/s2,书相对高铁静止,故若书不滑动,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为4 m/s2,B正确,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如图,某飞行器在月球表面起飞后,一段时间内沿与月面夹角为θ的直线做加速运动.此段时间飞行器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可能沿
A.方向①
B.方向②
C.方向③
D.方向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飞行器在起飞后的某段时间内的飞行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速度在不断增大,说明飞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同向,飞行器受重力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喷气推力的作用,即重力与推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同,飞行器所受喷气的反冲力与喷气方向相反,由题图可知,只有推力在③的反方向时,合力才可能与速度同向,故C正确,A、B、D错误.
5.(2023·河北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高三检测)某人想测量地铁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他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电工胶布临时固定在地铁的竖直扶手上.在地铁启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情景的照片,
拍摄方向跟地铁前进方向垂直.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约为
30°角,此时地铁的加速度约为
A.6 m/s2 B.7.5 m/s2
C.10 m/s2 D.5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
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
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
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综上所述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2023·江苏省南师附中模拟)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的大小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  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P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202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月考)某同学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20 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 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5g
B.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g
C.5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2g
D.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匀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能力综合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在40 cm刻度处,有mg=F弹,则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B错误;
由分析可知,在30 cm刻度处,有F弹-mg=ma,有a=-0.5g,A正确;
由分析可知,在50 cm刻度处,有F弹-mg=ma,代入数据有a=0.5g,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多选)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满液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有a、b、c三个不同材质的物块,物块a、c均对容器壁有压力,物块b悬浮于容器内的液体中,忽略a、c与容器壁间的摩擦.现给容器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容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物块将保持图中位置不变,与容器一起
 向右加速运动
B.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右
 侧壁相互挤压
C.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D.物块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题意可知,c浮在上面对上壁有压力,可知c排开水的质量大于c本身的质量,同理b排开水的质量等于b本身的质量,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a本身的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则当容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左侧壁相互挤压;
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物块c因相等体积的水将向左运动,则导致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可将c想象为一个小气泡),故选C、D.
1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通过小物块压缩0.4 m后锁定,t=0时解除锁定,释放小物块.计算机通过小物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它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是t=0时图线的切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m=2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B.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75 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0 N/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小球O用1、2两根细绳连接并分别系于箱子上的A点和B点,O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水平,开始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
 力均增大
B.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
C.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
D.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箱子静止时,对小球,根据平衡条件得FOAsin θ=mg,FOB=FOAcos θ,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OA′sin θ=mg,
FOB′-FOA′cos θ=ma,所以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选项A错误,B正确;
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FOA″sin θ-mg=ma′,FOB″=FOA″cos θ,所以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也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
12.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A.0.35mg B.0.3mg
C.0.23mg D.0.2m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素养提升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将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f=max,
竖直方向:FN-mg=may,FN=1.15mg,
13.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上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
A.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增大
B.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变小
C.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合力也水平向右,根据几何关系得出:此时绳子的拉力F绳2>mg,所以绳中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
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
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小球受重力mg、绳的拉力F绳1,由于小球静止,所以F绳1=mg,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小球也向右匀加速运动.
小球受力如图,由于小球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整体在竖直方向无加速度,所以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仍然等于其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选C.考情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022·江苏卷·T1 2022·河北卷·T9 2021·北京卷·T13 2020·山东卷·T1 2020·海南卷·T12 2020·江苏卷·T5
牛顿第二定律与直线运动 2022·辽宁卷·T7 2022·浙江6月选考·T19 2021·辽宁卷·T13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021·北京卷·T15 2021·湖南卷·T11 2020·浙江7月选考·T17(1)
牛顿第二定律相关拓展创新实验 2021·福建卷·T12(阻力与速度的关系) 2020·山东卷·T13(测重力加速度)
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跳水、蹦床、蹦极、火箭发射、无人机、跳伞运动、电梯内的超重及失重
学习探究类 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探究加速度与受力、质量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目标要求 1.理解惯性的本质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3.了解单位制,并知道七个基本单位.会用国际单位制检查结果表达式是否正确.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理想实验:它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3.物理意义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强调: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改变,速度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
2.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
3.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
1.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无关.
2.惯性的表现形式
(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受到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例1 (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答案 BCD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故C正确;牛顿认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正确.
例2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用细绳悬挂和拴住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 A
解析 当容器突然向右运动时,同等体积的铁球和水比较,铁球的质量大,铁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水向左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同等体积的乒乓球和水比较,水的质量大,水相对于乒乓球向左偏移,因此乒乓球相对于水向右偏移,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故选A.
考点二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1.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 )
2.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 )
3.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电子的运动情况.( × )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就有加速度.
(2)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必然联系;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a∝.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考向1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B.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
C.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D.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答案 ACD
解析 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当力作用瞬间,物体会立即产生加速度,选项A正确;根据因果关系,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物体由于受合外力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选项B错误;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选项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如果物体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会增大,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会减小,选项D正确.
例4 某型号战斗机在某次起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关于起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所受合力不变,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B.飞机所受合力减小,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C.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
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答案 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合力逐渐减小至零时加速度a不断减小到零;飞机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考向2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5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进驻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如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需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如图所示,先对质量为m1=1.0 kg的标准物体P施加一水平恒力F,测得其在1 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是10 m/s,然后将标准物体与待测物体Q紧靠在一起,施加同一水平恒力F,测得它们1 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是2 m/s.则待测物体Q的质量m2为(  )
A.3.0 kg B.4.0 kg
C.5.0 kg D.6.0 kg
答案 B
解析 对P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1===10 m/s2,对P和Q整体施加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2 m/s2,联立解得m2=4.0 kg,故选B.
例6 (2022·全国乙卷·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设绳子拉力为FT,水平方向有2FTcos θ=F,解得FT=F,对任意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T=ma,解得a=,故A正确,B、C、D错误.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3)根据F合=ma求物体的加速度a.
例7 (多选)某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以1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某时刻撤去F1,此后该物体(sin 37°=0.6)(  )
A.加速度可能为5 m/s2
B.速度的变化率可能为6 m/s2
C.1秒内速度变化大小可能为20 m/s
D.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10 m/s2
答案 B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10m,F1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为37°,根据几何知识可知,F2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2min=F合sin 37°=6m.所以当F1撤去后,合力的最小值为Fmin=6m,合力的取值范围为6m≤F合,所以加速度的最小值为amin==6 m/s2.故B、C正确.
考点三 单位制
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ν)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 cd
例8 (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J B.K C.W D.Wb
答案 B
解析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分别是千克、米、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摩尔,符号分别是kg、m、s、A、K、cd、mol,其余单位都属于导出单位,故选B.
例9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已知空气阻力f=cρSv2,其中c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S为物体迎风面积,v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则空气阻力系数c的国际单位是(  )
A.常数,没有单位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f=cρSv2,可得c=,右边式子代入单位可得=2,即c为常数,没有单位,B、C、D错误,A正确.
课时精练
1.伽利略曾用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则下列选项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
B.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C.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
D.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
答案 A
解析 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冲”上对接的斜面,这是事实,故A正确;因为生活中没有无摩擦的轨道,所以小球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为推理,故B错误;减小斜面的倾角θ,小球仍然到达原来的高度是在B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故C错误;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θ,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这是在C项的基础上继续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2.(2020·浙江7月选考·7)如图所示,底部均有4个轮子的行李箱a竖立、b平卧放置在公交车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间.当公交车(  )
A.缓慢启动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后运动
B.急刹车时,行李箱a一定相对车子向前运动
C.缓慢转弯时,两只行李箱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
D.急转弯时,行李箱b一定相对车子向内侧运动
答案 B
解析 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4个轮子,而b行李箱与车厢底面接触的为箱体平面.缓慢启动时,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两只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会向后运动,故A错误;急刹车时,a、b行李箱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a行李箱与车厢底面的摩擦力比较小,故a行李箱会向前运动,b行李箱可能静止不动,也可能向前运动,故B正确;缓慢转弯时,向心加速度较小,两只行李箱特别是b行李箱所受静摩擦力可能足以提供向心力,则b行李箱可能相对公交车静止,不一定相对车子向外侧运动,故C错误;急转弯时,若行李箱b所受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时会发生离心运动,可能会向外侧运动,故D错误.
3.(2022·江苏卷·1)高铁车厢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本书,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书不滑动,则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  )
A.2.0 m/s2 B.4.0 m/s2
C.6.0 m/s2 D.8.0 m/s2
答案 B
解析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书相对于桌面不滑动,则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即有Ffm=μmg=mam,解得am=μg=4 m/s2,书相对高铁静止,故若书不滑动,高铁的最大加速度为4 m/s2,B正确,A、C、D错误.
4.如图,某飞行器在月球表面起飞后,一段时间内沿与月面夹角为θ的直线做加速运动.此段时间飞行器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可能沿(  )
A.方向① B.方向②
C.方向③ D.方向④
答案 C
解析 飞行器在起飞后的某段时间内的飞行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速度在不断增大,说明飞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同向,飞行器受重力和喷气推力的作用,即重力与推力的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同,飞行器所受喷气的反冲力与喷气方向相反,由题图可知,只有推力在③的反方向时,合力才可能与速度同向,故C正确,A、B、D错误.
5.(2023·河北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高三检测)某人想测量地铁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他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电工胶布临时固定在地铁的竖直扶手上.在地铁启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情景的照片,拍摄方向跟地铁前进方向垂直.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约为30°角,此时地铁的加速度约为(  )
A.6 m/s2 B.7.5 m/s2
C.10 m/s2 D.5 m/s2
答案 A
解析 对圆珠笔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ma,由图可分析出==tan 30°,解得a≈6 m/s2,故A正确,B、C、D错误.
6.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综上所述A正确.
7.(2023·江苏省南师附中模拟)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的大小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
A.N B.m C.N/m D.Pa
答案 D
解析 根据k=Y,可得Y=,则Y的单位是==Pa,故选D.
8.(202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月考)某同学使用轻弹簧、直尺、钢球等制作了一个“竖直加速度测量仪”.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弹簧旁沿弹簧长度方向固定一直尺.不挂钢球时,弹簧下端指针位于直尺20 cm刻度处;下端悬挂钢球,静止时指针位于直尺40 cm刻度处.将直尺不同刻度对应的加速度标在直尺上,就可用此装置直接测量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5g
B.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g
C.5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2g
D.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不均匀的
答案 A
解析 在40 cm刻度处,有mg=F弹,则40 cm刻度对应的加速度为0,B错误;由分析可知,在30 cm刻度处,有F弹-mg=ma,有a=-0.5g,A正确;由分析可知,在50 cm刻度处,有F弹-mg=ma,代入数据有a=0.5g,C错误;设某刻度对应值为x,结合分析可知=a,Δx=x-0.2 m(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经过计算有a=5gx-2g (m/s2)(x≥0.2 m)或a=-5gx (m/s2)(x<0.2 m),根据以上分析,加速度a与刻度对应值x成线性关系,则各刻度对应加速度的值是均匀的,D错误.
9.(多选)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满液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有a、b、c三个不同材质的物块,物块a、c均对容器壁有压力,物块b悬浮于容器内的液体中,忽略a、c与容器壁间的摩擦.现给容器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容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物块将保持图中位置不变,与容器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B.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C.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D.物块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答案 CD
解析 由题意可知,c浮在上面对上壁有压力,可知c排开水的质量大于c本身的质量,同理b排开水的质量等于b本身的质量,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a本身的质量;则当容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左侧壁相互挤压;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c因相等体积的水将向左运动,则导致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可将c想象为一个小气泡),故选C、D.
10.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通过小物块压缩0.4 m后锁定,t=0时解除锁定,释放小物块.计算机通过小物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它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是t=0时图线的切线,已知小物块的质量为m=2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B.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75 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0 N/m
答案 C
解析 根据v-t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题图乙知,物块脱离弹簧后的加速度大小a== m/s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所以μ==0.5,A、B错误;刚释放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30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μmg=ma′,代入数据解得k=175 N/m,C正确,D错误.
11.(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小球O用1、2两根细绳连接并分别系于箱子上的A点和B点,O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OB水平,开始时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
B.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
C.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2的张力均增大
D.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不变
答案 BC
解析 箱子静止时,对小球,根据平衡条件得FOAsin θ=mg,FOB=FOAcos θ,若使箱子水平向右加速运动,则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OA′sin θ=mg,FOB′-FOA′cos θ=ma,所以绳1的张力不变,绳2的张力增大,选项A错误,B正确;若使箱子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则FOA″sin θ-mg=ma′,FOB″=FOA″cos θ,所以绳1的张力增大,绳2的张力也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
12.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35mg B.0.3mg
C.0.23mg D.0.2mg
答案 D
解析 将a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对货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水平方向:Ff=max,
竖直方向:FN-mg=may,FN=1.15mg,
又=,联立解得Ff=0.2mg,故D正确.
13.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上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  )
A.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增大
B.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变小
C.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弹簧测力计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答案 C
解析 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小球受重力mg、绳的拉力F绳1,由于小球静止,所以F绳1=mg,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小球也向右匀加速运动.小球受力如图,由于小球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合力也水平向右,根据几何关系得出:此时绳子的拉力F绳2>mg,所以绳中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稳定时,整体在竖直方向无加速度,所以整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仍然等于其重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