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运动的描述第1讲目标要求1.了解质点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2.了解参考系的作用,会在实例中选择合适的参考系. 3.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体会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内容索引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位移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考点三 加速度课时精练考点一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 的点,是一种 模型.(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 和 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 的物体叫作参考系,通常以 为参考系.具有质量理想化形状大小参考地面梳理必备知识3.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物体 的长度,它是标量.(2)位移是由 指向 的有向线段,它是 量.(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 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 路程.运动轨迹初位置末位置矢等于小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3.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例1 (2022·浙江1月选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C.研究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研究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C错误,B正确;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例3 (2022·辽宁卷·1)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 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 m.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A.6 m B.8 mC.10 m D.14 m√根据位移概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x==10 m,故选C.考点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 =____,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 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 或经过 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 方向.3.速率: 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位移位移某一时刻某一位置切线瞬时速度路程梳理必备知识不一定1.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3.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也一定为0.(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公式v= 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提升关键能力2.两个公式的比较例4 (2023·浙江衢州市模拟)如图是高速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和90 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全长66 km表示位移B.通过起点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时速度C.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该汽车没有超速考向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全长66 km表示路程,故A错误;通过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正确;因位移未知,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错误;例5 2021年9月17日8:00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在陕西省汉中市正式开赛.选手们依次进行了1.5 km游泳、40 km自行车和10 km跑步三项不间断比赛,最终某选手以01:52:24的成绩揽获男子个人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0 km是指位移B.8:00整是指时间间隔C.01:52:24是指时刻D.研究该选手10 km跑步的时间时,可以将该选手看作质点√40 km自行车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40 km是指路程,故A错误;8:00整对应某一瞬间,即为时刻,故B错误;01:52:24对应一段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故C错误;研究该选手10 km跑步的时间时,由于该选手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将其看成质点,故D正确.例6 (2023·浙江舟山市模拟)教练员分析运动员400 m比赛的全程录像.如图所示,外道的运动员从起点逆时针开始跑,测得他在第1 s内跑了8 m,前10 s跑了90 m,最后80 m在直道上冲刺,跑完全程一共用了5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道运动员在第1 s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B.外道运动员在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C.外道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D.外道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率与第1 s内的平均速率相等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第1 s内运动员做曲线运动,根据已知条件,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不可求,故A错误;前10 s内运动员的位移未知,所以平均速度不可求,故B错误;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和时间都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由平均速度 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微小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方法点拨考点三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 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 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定义式:a=____,单位:m/s2.3.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由 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填“有关”或“无关”),是矢量.变化快慢速度的变化量Δv合力无关梳理必备知识1.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2.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4.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提升关键能力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的改变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公式 v= Δv=v-v0决定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 知,a由F、m决定,与v、Δv、Δt无关2.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例7 (2023·河南商丘市模拟)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就为零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D.物体速度在逐渐减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渐减小√考向1 对加速度的理解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也可能不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故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确;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和这一变化所用时间有关,故C错误;当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反向时,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错误.例8 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2.0 m/s2,竖直向下B.8.0 m/s2,竖直向上C.10.0 m/s2,竖直向下D.18.0 m/s2,竖直向上考向2 加速度的计算√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1方向与正方向相同,v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a= =-18.0 m/s2,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故选D.例9 (2023·浙江湖州市测试)我国的某新型潜航器在某次试航中,测试垂直急速下潜、上浮性能,水面舰艇上的测试员发现仪表上显示潜航器在某时刻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也是负值且大小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则该潜航器的运动情况为A.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考向3 物体“加速”“减速”的判断速度和加速度均为负值,两者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在加速度大小减为零的过程中,位移一直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为零,位移仍在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四课时精练1.(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2022年4月16日,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地面.下列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关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研究航天员在舱外的姿态时,航天员可以视为质点B.乙图中,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飞船可以视为质点C.丙图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可以视为质点D.丁图中,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12345678910111213√基础落实练研究航天员在舱外的姿态时,航天员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航天员不可以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飞船可以视为质点,故B正确;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视为质点,故C错误;12345678910111213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相对飞船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因飞船相对地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2.(202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很多手机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记录跑步、骑行等锻炼的时间、路程等运动信息,如图所示是某手机软件记录的某次跑步者的运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刻B.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运动的总位移C.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D.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度约为2.2 m/s√12345678910111213题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间,故A错误;题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运动的路程,故B错误;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故C正确;12345678910111213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位移未知,平均速度不可求,平均速率约为 ≈2.2 m/s,故D错误.3.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一组是A.路程、时间、速度B.重力、质量、加速度C.平均速率、温度、加速度D.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12345678910111213路程、时间、质量、平均速率、温度是标量,所以A、B、C错误,D正确.4.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速行驶的赛车,加速度可能为零B.汽车启动的一瞬间,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汽车启动得越快,加速度越大D.汽车的加速度为-5 m/s2,表明汽车在做减速运动12345678910111213√由a= 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高速行驶的赛车,加速度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A正确,不符合题意;汽车启动的一瞬间,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汽车的速度一定产生变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正确,不符合题意;汽车启动得越快,说明汽车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汽车的加速度为-5 m/s2,加速度中的正、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若汽车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加速运动,若不同,汽车做减速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5.(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12345678910111213√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Δv=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12345678910111213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Δv′=0-30 m/s=-30 m/s,选项B正确;123456789101112136.(2021·福建卷·1)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M点和玉女峰附近的N点,如图所示.已知该游客从M点漂流到N点的路程为5.4 km,用时1 h,M、N间的直线距离为1.8 km,则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5.4 kmB.该游客的平均速率为5.4 m/sC.该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D.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12345678910111213根据位移的定义,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x=1.8 k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大小v=m/s=0.5 m/s,选项A错误,C正确;12345678910111213平均速率v′= =5.4 km/h,选项B错误;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选项D错误.7.(多选)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12345678910111213t/s 0 1 2 3 4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v2/(m·s-1) 9.8 11.0 12.2 13.4 14.6√12345678910111213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都在增加,C错误,D正确.t/s 0 1 2 3 4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v2/(m·s-1) 9.8 11.0 12.2 13.4 14.68.如图,车轮半径为0.6 m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位移大小约为A.1.2 m B.1.8 mC.2.2 m D.3.6 m√12345678910111213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水平方向位移为x=πR=0.6π m,竖直方向位移为y=2R=1.2 m,故位移大小约为s=≈2.2 m,故选C.9.某国产车型启用全新动力标识,新的命名方式直接与车辆的加速性能联系起来,如图,TFSI前面的那组数字称为G值,单位为m/s2,计算公式为“G= ×10”,式中Δv为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变化量,Δt为不同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变化量越大B.G值越大,车辆的动力越强劲C.100公里每小时是指车辆百公里加速的平均速度D.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7.3 s123456789101112√13能力综合练由题设所给的G值公式可知,G值越大,该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车辆的动力越强劲,故A错误,B正确;题中100公里每小时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00 km/h≈27.8 m/s,根据题设所给的G值公式可得Δt≈ ×10 s≈6.2 s,故D错误.10.(202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测试)小李打算从A地走路到B地,她得到如下两个方案.若她按方案出行,则A.“推荐方案”与“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相同B.推荐方案的位移较小C.“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约为4.29 km/hD.小李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为0√12345678910111213因初、末位置相同,则“推荐方案”与“方案二”的位移相同,但是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选项A、B错误;12345678910111213小李运动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她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为0,选项D正确.11.(2023·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联考)将一条长为L的纸带扭转180°后连接两端就构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不考虑连接纸带时的长度损失.一只蚂蚁以恒定的速率v从P点沿纸带中线向前爬行,当其再一次来到P点的整个过程中,蚂蚁的A.路程为L B.位移的大小为LC.加速度始终为零 D.平均速度为零√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从P点出发到再次来到P点,路程为2L,位移为零,A、B错误;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即速度在变化,故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12.(多选)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时,t可能为A.3 s B.5 sC.7 s D.9 s12345678910111213√√1234567891011121313.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沿水平方向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 s,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 m/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A.1 200 m/s B.900 m/sC.500 m/s D.300 m/s12345678910111213√素养提升练12345678910111213设该段时间内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为s2,则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12345678910111213考情分析 运动的描述 2022·辽宁卷·T1 2021·浙江6月选考·T2 2021·福建卷·T1运动的图像 2022·河北卷·T1 2021·广东卷·T8 2019·浙江4月选考·T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22·湖北卷·T6 2018·浙江4月选考·T10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022·浙江6月选考·T17 2021·天津卷·T9 2018·北京卷·T21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 2022·江苏卷·T11 2021·湖北卷·T12 2020·江苏卷·T11 2020·山东卷·T13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安全行车,生活娱乐,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如汽车刹车,飞机起飞,电梯运行,无人机升空)学习探究类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速度的测量,加速度的测量,追及相遇问题第1讲 运动的描述目标要求 1.了解质点和位移的概念,知道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2.了解参考系的作用,会在实例中选择合适的参考系.3.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体会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作参考系,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3.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2)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量.(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视为质点.( × )3.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例1 (2022·浙江1月选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C.研究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答案 B解析 研究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C错误,B正确;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答案 C解析 “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例3 (2022·辽宁卷·1)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 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 m.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A.6 m B.8 m C.10 m D.14 m答案 C解析 根据位移概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x== m=10 m,故选C.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1.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 )3.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也一定为0.( ×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公式v=中,当Δt→0时,v是瞬时速度.2.两个公式的比较=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求解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而=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考向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例4 (2023·浙江衢州市模拟)如图是高速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和90 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长66 km表示位移B.通过起点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时速度C.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该汽车没有超速答案 B解析 全长66 km表示路程,故A错误;通过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正确;因位移未知,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错误;由v=可知,平均速率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该汽车超速,故D错误.例5 2021年9月17日8:00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在陕西省汉中市正式开赛.选手们依次进行了1.5 km游泳、40 km自行车和10 km跑步三项不间断比赛,最终某选手以01:52:24的成绩揽获男子个人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 km是指位移B.8:00整是指时间间隔C.01:52:24是指时刻D.研究该选手10 km跑步的时间时,可以将该选手看作质点答案 D解析 40 km自行车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40 km是指路程,故A错误;8:00整对应某一瞬间,即为时刻,故B错误;01:52:24对应一段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故C错误;研究该选手10 km跑步的时间时,由于该选手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所以可以将其看成质点,故D正确.考向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例6 (2023·浙江舟山市模拟)教练员分析运动员400 m比赛的全程录像.如图所示,外道的运动员从起点逆时针开始跑,测得他在第1 s内跑了8 m,前10 s跑了90 m,最后80 m在直道上冲刺,跑完全程一共用了5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道运动员在第1 s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B.外道运动员在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 m/sC.外道运动员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D.外道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率与第1 s内的平均速率相等答案 D解析 第1 s内运动员做曲线运动,根据已知条件,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不可求,故A错误;前10 s内运动员的位移未知,所以平均速度不可求,故B错误;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和时间都不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率v1== m/s= 8 m/s,第1 s内的平均速率v2==8 m/s,故D正确.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微小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考点三 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定义式:a=,单位:m/s2.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填“有关”或“无关”),是矢量.1.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 )2.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 √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3 m/s2,a甲>a乙.( × )4.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 )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描述物体速度的改变 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公式 v= Δv=v-v0 a==决定因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v0+at知,v的大小由v0、a、t决定 由Δv=aΔt知,Δv由a与Δt决定 由a=知,a由F、m决定,与v、Δv、Δt无关2.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1)a和v同向―→ 2 a和v反向―→考向1 对加速度的理解例7 (2023·河南商丘市模拟)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就为零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D.物体速度在逐渐减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渐减小答案 B解析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也可能不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故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确;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和这一变化所用时间有关,故C错误;当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反向时,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错误.考向2 加速度的计算例8 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Δt=1.0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2.0 m/s2,竖直向下B.8.0 m/s2,竖直向上C.10.0 m/s2,竖直向下D.18.0 m/s2,竖直向上答案 D解析 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v1方向与正方向相同,v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a= m/s2=-18.0 m/s2,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故选D.考向3 物体“加速”“减速”的判断例9 (2023·浙江湖州市测试)我国的某新型潜航器在某次试航中,测试垂直急速下潜、上浮性能,水面舰艇上的测试员发现仪表上显示潜航器在某时刻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也是负值且大小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则该潜航器的运动情况为( )A.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答案 D解析 速度和加速度均为负值,两者方向相同,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在加速度大小减为零的过程中,位移一直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为零,位移仍在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课时精练1.(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2022年4月16日,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地面.下列与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关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研究航天员在舱外的姿态时,航天员可以视为质点B.乙图中,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飞船可以视为质点C.丙图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可以视为质点D.丁图中,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B解析 研究航天员在舱外的姿态时,航天员的体积和形状不能忽略,航天员不可以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时,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可以忽略,飞船可以视为质点,故B正确;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对接过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体积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可以视为质点,故C错误;王亚平在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相对飞船冰墩墩做匀速直线运动,因飞船相对地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地面为参考系,冰墩墩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2.(202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很多手机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记录跑步、骑行等锻炼的时间、路程等运动信息,如图所示是某手机软件记录的某次跑步者的运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刻B.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运动的总位移C.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D.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度约为2.2 m/s答案 C解析 题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间,故A错误;题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运动的路程,故B错误;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故C正确;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位移未知,平均速度不可求,平均速率约为=≈2.2 m/s,故D错误.3.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全部都是矢量的一组是( )A.路程、时间、速度B.重力、质量、加速度C.平均速率、温度、加速度D.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答案 D解析 路程、时间、质量、平均速率、温度是标量,所以A、B、C错误,D正确.4.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速行驶的赛车,加速度可能为零B.汽车启动的一瞬间,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汽车启动得越快,加速度越大D.汽车的加速度为-5 m/s2,表明汽车在做减速运动答案 D解析 由a=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高速行驶的赛车,加速度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A正确,不符合题意;汽车启动的一瞬间,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汽车的速度一定产生变化,所以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正确,不符合题意;汽车启动得越快,说明汽车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汽车的加速度为-5 m/s2,加速度中的正、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若汽车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加速运动,若不同,汽车做减速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5.(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答案 BD解析 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Δv=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Δv′=0-30 m/s=-30 m/s,选项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错误,D正确.6.(2021·福建卷·1)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M点和玉女峰附近的N点,如图所示.已知该游客从M点漂流到N点的路程为5.4 km,用时1 h,M、N间的直线距离为1.8 km,则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 )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5.4 kmB.该游客的平均速率为5.4 m/sC.该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D.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答案 C解析 根据位移的定义,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x=1.8 k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大小v== m/s=0.5 m/s,选项A错误,C正确;平均速率v′==5.4 km/h,选项B错误;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选项D错误.7.(多选)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t/s 0 1 2 3 4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v2/(m·s-1) 9.8 11.0 12.2 13.4 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增加答案 AD解析 从表格中可得0~4 s内火车加速度a火== m/s2=-0.5 m/s2,汽车的加速度a汽== m/s2=1.2 m/s2,故火车的加速度较小,速度变化比较慢,A正确,B错误;由于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都在增加,C错误,D正确.8.如图,车轮半径为0.6 m的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不打滑并沿直线运动.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位移大小约为( )A.1.2 m B.1.8 mC.2.2 m D.3.6 m答案 C解析 气门芯从最高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中,水平方向位移为x=πR=0.6π m,竖直方向位移为y=2R=1.2 m,故位移大小约为s=≈2.2 m,故选C.9.某国产车型启用全新动力标识,新的命名方式直接与车辆的加速性能联系起来,如图,TFSI前面的那组数字称为G值,单位为m/s2,计算公式为“G=×10”,式中Δv为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变化量,Δt为不同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变化量越大B.G值越大,车辆的动力越强劲C.100公里每小时是指车辆百公里加速的平均速度D.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7.3 s答案 B解析 由题设所给的G值公式可知,G值越大,该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车辆的动力越强劲,故A错误,B正确;题中100公里每小时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100 km/h≈27.8 m/s,根据题设所给的G值公式可得Δt≈×10 s≈6.2 s,故D错误.10.(202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测试)小李打算从A地走路到B地,她得到如下两个方案.若她按方案出行,则( )A.“推荐方案”与“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相同B.推荐方案的位移较小C.“方案二”的平均速度约为4.29 km/hD.小李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为0答案 D解析 因初、末位置相同,则“推荐方案”与“方案二”的位移相同,但是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不同,选项A、B错误;“方案二”的路程为2.5 km,时间为35 min,则平均速率约为== km/h≈4.29 km/h,不是平均速度,选项C错误;小李运动过程中不可能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她的加速度不可能一直为0,选项D正确.11.(2023·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联考)将一条长为L的纸带扭转180°后连接两端就构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不考虑连接纸带时的长度损失.一只蚂蚁以恒定的速率v从P点沿纸带中线向前爬行,当其再一次来到P点的整个过程中,蚂蚁的( )A.路程为L B.位移的大小为LC.加速度始终为零 D.平均速度为零答案 D解析 从P点出发到再次来到P点,路程为2L,位移为零,A、B错误;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即速度在变化,故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由=可知,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D正确.12.(多选)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时,t可能为( )A.3 s B.5 s C.7 s D.9 s答案 BC解析 取向东为正方向,加速度a==-2 m/s2;若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东,则t1==5 s;若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西,则t2==7 s,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13.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沿水平方向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 s,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 m/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A.1 200 m/s B.900 m/sC.500 m/s D.300 m/s答案 D解析 由题图甲知,雷达第一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距离为s1=ct1=×3×108×4×10-4 m=6×104 m,由题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竖直距离为h=ct2=×3×108×2×10-4 m=3×104 m.设该段时间内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为s2,则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数学关系得s2==3×104 m,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为v=≈300 m/s,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新人教版浙江专用)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学案(含答案).doc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新人教版浙江专用)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课件(63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