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归纳(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归纳(有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专题(一)
(一)课文文学与文化常识归纳
1《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3《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5《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6《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7《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8《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9《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魏晋间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出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10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例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例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2《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1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4古代的年龄称谓: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5《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6《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17《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18《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的指环》,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19《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郭沫若评价此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0《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21《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2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为古希腊作家。
23《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24《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道家学派列御寇所著。
25《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该书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文学与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1、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尊称,“家君”是谦称。此外,“令尊、令堂、舍弟”也是常见的尊称。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C、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樱花赞》等。
D、《《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观沧海》属于古体诗,《次北固山下》则是一首五言律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集中体现在作品《繁星》《春水》中。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但他一直在和病魔抗争。他戏言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
D《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其篇幅短小,富有情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B《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没有提到长妈妈的一篇文章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海伦·凯勒。
B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D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七言绝句。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该书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戏剧《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尚书》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一共四联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9、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观沧海》作者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B、《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C、《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曲牌名,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
10、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B《天上的街市》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乎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C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文中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D《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言故事集,伊索相传是古罗马人,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
11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合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B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他写的《狼》出自散文集《聊斋志异》。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20岁被称为“弱冠”,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安徒生是丹麦儿童文学家,《皇帝的新装》是他写的一篇童话。
12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大诗人郭沫若曾在蒲松龄故居题了这样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其代表作有《诫子书》《出师表》。
C《杞人忧天》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幼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送别时,唐太宗捻土入酒,叮嘱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七年级上学期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专题(二)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四书”包括《论语》《中庸》《________》及《________》。
2.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敬辞或谦辞。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辞。
示例: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可以说“鄙见”“愚见”。
①称对方父亲说“________”;
②请别人去家中做客“欢迎光临________”。
二、单选题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古代一种文体,用于述功记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炼。
B. 古代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表爱称,“大兄”表敬称。
C.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美国诗人普希金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 唐代诗人王湾借《次北固山下》描绘了青山绿水、旭日东升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情。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明代戏曲家、散曲家。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君”表示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谦辞和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 敬辞:令堂、垂爱、高就、舍妹 B. 谦辞:贤弟、家君、小女、鄙人
C. 敬辞:令郎、奉陪、劳驾、赐教 D. 谦辞:家慈、惠顾、愚兄、寒舍
6.可用“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进行评价的是________句中的人物事迹。( )
A. 孟子的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抚育孟子,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她煞费苦心,几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才。
B. 革命老兵张富清,退役后藏起满身军功章,主动到偏远地区,为当地的发展与建设默默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干就60年。
C.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与丈夫在难以想象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最终发现举世瞩目的元素“镭”。
7.下列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猫》选白《郑振铎选集》,郑振铎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 《狼》选自《聊斋志异》,其意在告诉人们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C. 《猫》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自责之情。
D.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
B.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 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
9.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抬》,作者鲁迅是我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还有《呐喊》《彷徨》。
B.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C.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10.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顺之年指70岁,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
B.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帝王自谦词有“孤”“寡”等。
C. 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D. 《资治通鉴》的得名由来是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1.关于下列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穿井得一人》即选自该书。
B. 《蚊子和狮子》这一则寓言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
D.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其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小说《务虚笔记》等。
12.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 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亲自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 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 “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13.下列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一文借助奇妙的想象,文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和母亲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一个慈祥、疼爱孩子的母亲,展现了泰戈尔作品“爱、欢乐、光明”这个永恒的主题。
B.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记录,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比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等;像我们这样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都可以叫“豆蔻年华”。
C. 古人在称谓上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所谓尊称即指对他人敬重的称呼,如:“尊君”指对方父亲,“令媛”指对方女儿;谦称即指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的谦虚的称呼,如:“犬子”指自己的儿子。
D. 用典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曾化用陶渊明闷坐菊花丛中,痛饮刺史王弘送来之酒,至醉而归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惆怅与凄凉。
1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
B. 通讯与消息相比,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但时效性不及消息。
C.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松。
D.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分别选自《列子》《山海经》。
15.下列诗句中用到典故的一项是( )
A.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向渝州。
B.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相见欢》依次是五言律诗、曲、七言绝句、词。
B. 《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小说、童话。
C. 《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等都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D. 《猎人笔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李汝珍的《镜花缘》,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17.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论语》, 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这个句子中的“唤醒”“希望"都是动词。
18.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写的一首词,天净沙是词牌名,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B.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D. “你能够听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话中的“能够”是动词。
1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B.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莎莉文老师最让人敬佩。
C.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的人。
D.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父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B.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他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喜欢搞点恶作剧,好胜心强。
C.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喝菊花酒等风俗。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一句中划线词都是形容词,其中“花枝招展”在这里是褒义词。
21.下面关于文化文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为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他是印度作家、诗人。
C.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D. 《论语》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写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抒情散文的共同特点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B.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C.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它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D.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诗,马致远的《秋思》属于宋词。
2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4.下列名号和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先生——蒲松龄 B. 放翁———杜甫 C. 谪仙人———李白 D. 曲状元——马致远
25.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金色花》中海伦凯勒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释义“升职”。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而“右迁”则为降职。
C. 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B.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散文集都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文章。
C. 古代的称谓很有讲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等。
D. “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以上文字摘自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
2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 老舍,字舍予,本名舒庆春,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 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2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代表作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陆游也是唐代诗人。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句中的“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
D.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冀中平原是沈从文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在《白洋淀纪事》中,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写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老乡亲。
D. 《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
3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体裁而言,《永远执著的美丽》属于通讯。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强。
B. 从古至今,贤德之人才有号,杜甫号香山居士,张岱号陶庵居士。
C. 古人一出生就有“名”和“字”,“字”是对“名”的解释的补充。
D. 古人称人以“字”,不能直呼其“名”。如李白,需称李太白。
31.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 《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3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者,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B.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
C. 康拉德·劳伦兹,匈牙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 蒲松龄是清朝著名小说家,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A 7A 8D 9D 10D 11B 12C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 大学;孟子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我国古代“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故答案为:大学;孟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答案: 令尊;寒舍
解析:令尊:敬辞,指对方的父亲。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故答案为: 令尊;寒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汉语在语言称谓上的辨析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文本中的人物称谓并且加以理解。
二、单选题
3.答案: D
解析:普希金是俄国诗人。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不是美国诗人。
4.答案: B
解析:A项,小说和话剧颠倒了;《龙须沟》是话剧,《四世同堂》是小说。
C项,马致远是元代的;
D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谦词的运用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5.答案: C
解析:A项中“舍妹”是谦词;B项中“贤弟”是敬辞;D项中“惠顾”是敬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谦词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对文中出现的谦词要理解。
6.答案: B
解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现多用来赞扬那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选项A是说孟母含辛茹苦抚育孟子,不能用此句诗来评价;
选项B写革命老兵张富清默默地无私奉献,用此句诗对其评价恰当;
选项C写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艰苦环境下工作,不能用此诗句对其评价。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清楚诗句的内容是答题关键。
7.答案: B
解析:“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表述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8.答案: C
解析:ABD.表述正确;C.有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主题,而《蚊子和狮子》则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主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意认真回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的主题、手法、艺术特色等展开判断。
9.答案: D
解析:ABC叙述正确。D.“尊君”是尊称,“家君”是谦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0.答案: A
解析:A耳顺之年指的是60岁。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答案: C
解析:C.《西游记》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的理解。
A项,《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说法正确。
B项, 《蚊子和狮子》 寓言中,狮子是强大的,但却被小人物愚弄,寓意深刻,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C项,“神魔小说”应该指《西游记》;鲁迅先生没有把《聊斋志异》归为神魔小说。选项C说法错误。
D项,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选项D说法正确。
12.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敬辞与谦辞的区别与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什么是敬、谦辞,然后结合句意去分析。
A项,“我换号了,敬请惠存”敬辞使用正确。
B项,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辞。使用对象错误。
C项,舍妹: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妹妹。谦辞。使用对象错误。
D留步:客人离去时请主人不要再送。敬辞。使用语境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13.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豆蔻是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4.答案: D
解析:D项,有误。《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5.答案: B
解析:B诗句中用到典故。“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出自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意思: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16.答案: B
解析:B项表述错误,《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狼》依次是抒情散文、童话、小说。
故答案为:B
【点评】重要作家作品的知识要识记。
17.答案: C
解析: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
B.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D.“希望”是名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8.答案: D
解析:A项,《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马致远写的一首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B项,“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基本的文化素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语文素养的培养,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9.答案: C
解析:C项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他还写过《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称谓要准确理解词义和适用对象,逐项辨析正误。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习俗词性词义的掌握。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和系丝带。 A、《故事新编》是小说集;C、喝菊花酒是重阳节习俗;D、“笑”是动词。C项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习俗词性词义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A、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D项“孔子写”错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所以D错误。
22.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马致远的《秋思》是元曲,不是宋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马致远的《秋思》,不是宋词。
2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C项有误,“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故答案为:C
【点评】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2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放翁是陆游。
故答案为:B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25.答案:C
解析:A应该是:《金色花》中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而不是“海伦凯勒”。B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释义应该是“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则为升职。D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应该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情况。学生学习时一定要狠下功夫,《金色花》是泰戈尔的代表作;古代“左迁”为降职;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比较多,文体也不同;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平时学习多积累,多记忆,特别是名家名篇。
2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此段文字选自清代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镜花缘》。
故答案为:D
【点评】要求学生不仅要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还要掌握作家相关信息及文体知识。对其他相关知识也要有所涉猎。能力层级为识记A。
27.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A项表述错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春秋》是“五经”之一。
故答案为:A
【点评】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是帮助学生“知人论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甚至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有误,陆游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点评】平时要注重常识积累。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写作背景、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项说法正确,
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
B项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C项《白洋淀纪事》作者是孙犁。
D项《湘行散记》是散文集。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识记文学常识,作者及作者简介、作品名、作品名、体裁、写作背景、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然后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加以判断。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A项表述错误,消息比通讯时效性强;
B项表述错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
C项表述错误,“字”是对“名”的补充、注解和延伸。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1.答案:A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3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C项“匈牙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错。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 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知识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和籍贯、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知识点: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