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学习目标01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0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0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0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面的努力和积极贡献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壹·困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新中国外交政策XIN ZHONG GUO WAI JIAO ZHENG CE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和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思考:近代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是什么?《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约》基本特征 主要区别近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国家是否独立;社会性质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苏联美国第一个承认中国,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封锁建国初期与苏联的友好关系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占多数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有利局势)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建国初的外交形势(不利局势)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 1949 1950建交国家 10 91951 1952 19531 0 0——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我们应怎样破局?外交陷入困局贰·破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缅甸1953年7月,朝鲜战争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领土争端中国的强大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过程:中印边界问题: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我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2内容,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要点。内 容提 出意 义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①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③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确立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以其指导两国关系核心和基础保证目标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快速记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周恩来总理与吴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叁·拓局——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日内瓦会议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954年日内瓦会议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目的周恩来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是印度支那人民争取独立的里程碑。目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特点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RI NEI WA HUI YI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1955年时间印度尼西亚-万隆地点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参与国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特点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背景万隆会议初中历史WAN LONG HUI YI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贡献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意义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主题结合材料分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同异遭遇相同: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的侵略问题相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周恩来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初中历史ZHOU EN LAI DE ZHOGN DA GONG XIAN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周边国家的联系;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等;周总理外交故事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RI NEI WA HUI YI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周总理的外交评价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RI NEI WA HUI YI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外交对比带来的启示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两幅外交图的对比,你得到什么启示 国家利益的实现不仅依靠外交方针与策略,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弱国无外交!知识小结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RI NEI WA HUI YI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意义: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知识小结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特点: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意义: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主题: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讨论保卫世界和平、民族独立和亚非国家发展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扩展:“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成功随堂练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求同存异原则B.互不侵犯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抗美援朝的胜利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D.与苏联建交随堂练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3.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一带一路”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