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情景剧剧本创作 课件(共29张PPT)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舞台情景剧剧本创作 课件(共29张PPT)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舞台情景剧剧本创作
1、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呼唤舞台剧(小品)创作的平民化
2、舞台剧创作的门坎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认识舞台情景剧
戏剧:故事
舞台剧(小品):小篇幅的故事(时长一般5到20分钟)
一、舞台剧的概念
1、释义
舞台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
2、创作来源
舞台剧的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根据小说、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改编而来。舞台剧基本上采用“演唱+舞蹈+对白”这样的形式,再加上是现场演出,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另外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音乐、剧本、造型、舞台设计、灯光等专业技能,所以一台成功的舞台剧所具备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3、分类
舞台剧按内容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偶发剧、木偶剧等。
4、舞台情景剧
舞台情景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舞台剧类型。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凑简短的情节、贴近生活的故事、引人深思的主题成为发展最快、传播最广的舞台剧。
二、舞台情景剧的特点
1、喜剧性
情景剧的发展来源于美国的肥皂剧,以打发时间为主。情景剧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情景对话上,主要以幽默的语言打动人。因为其场地及制作经费限制,所以只能从情节和语言上出彩。这就要求演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和形体表达能力
2、贴近性
情景剧的话题,一定是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关心和关注的,与其说在演戏,不如说在演绎百姓自己的生活。所以情景剧是一种真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
3、地域性
情景剧以语言体现其个性,传播的是小众文化。
创作情景剧,一定要立足本土,注意语言形式、话题表达等方面的地域适应性。
但这种较强的本土文化的区域特点也就相对束缚了其向域外传播。
创 作 程 序
定主题
舞台剧一定要有主题,两种来源:
1、有话要说(素材来源于生活)
2、命题创作
设计事件
1、有利于表现主题的事件
2、有观赏性的事件
3、有冲突的事件
设计核心问题
1、舞台剧必需有一个核心问题
2、主题是通过解决核心问题显现出来的
3、所有冲突都是因为核心问题引起的
4、核心问题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是舞台剧创作的关键
设计背景
1、故事是发生在一定背景之下的
2、背景是一个广义概念,不单指时空
3、背景应该对故事发展提供逻辑支持
4、背景要有利于形成冲突
设计人物
1、有利于故事发展
2、有利于形成和解决核心问题
3、有利于形成冲突
4、宁缺勿滥
设计冲突
1、无冲突不成戏
2、冲突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3、对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冲突应分为“动力”和“阻力”两方面
设计结构
1、结构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冲突的节奏
2、线性结构一般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并顺序进行
3、分别对应着关于核心问题的提出、强调、激化、解决。
寻找切入点
1、从哪里开始讲这个故事
2、切入点必需抓人
3、切入点不能成为故事表述的障碍
可以加条副线
1、不是所有故事都需要副线
2、副线的作用要么是对主线形成压迫,要么是烘托主线,要么是与主线形成对比
3、于彰显主题或发展故事无益的副线大胆割爱
创 作 实 例
《手机》
案例简介
周末傍晚,公车站。一群等公交车的人,其中有一女学生,还有一个在此乞讨的盲人乞丐,不时唱几句打油诗,感慨一下人心不古。有人将手机遗失在公交车站。手机响,其它成年人避之不及,学生接通了电话,是失主打来的,希望学生开个价,不谙世事的学生不肯开价。一场关于信任的拉剧战就此展开。夜幕降临,其它乘客都走光了,归心似箭的学生已经被疑神疑鬼的失主折磨得身心俱疲,在最后一次回拨遭遇关机后,将手机扔在乞丐盆中。学生离去,乞丐撕下伪装,欲将这意外之财据为己有。看着学生近乎绝望的背影,乞丐突然良心发现,重新放下已经收拾好的行头,坐等手机失主的到来。铃声突然响起……(剧终)
主题
1、对于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和信任危机有话要说
2、所以主题定位是:诚信与信任
3、目的在于表现诚信与信任现状及引发的后果,希望引起更多的思考
事件
1、事件:捡到手机
2、拾主与失主的对抗能彰显诚信与信任这个主题
3、特别生活化的事件容易引起人的围观
4、一个熟悉的事件也方便我们去设计其背景、人物、核心问题以及冲突
核心问题
1、核心问题:失主会回来认领吗?
2、该核心问题成了信与不信的关键
3、所有冲突都围绕该核心问题展开
4、观众从始至终关心着这个核心问题的解决
背景
1、傍晚、公车站、着急回家的学生(其归心似箭与单纯是故事背景的一部分)
2、此背景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3、着急回家的学生拿到一个烫手的山芋,容易形成了冲突与张力
人物
1、一个疑神疑鬼的失主,一个拾金不昧的学生,一个职业乞丐,一群冷漠的等车人
2、使故事发展有了可能,也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3、世俗的失主与单纯的学生很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冲突
4、乘客作为背景,也给了一段强化主题的表演
冲突
1、冲突围绕着失主会不会来这个核心问题展开
2、冲突动力的一方是学生想还手机给失主早点回家的欲望
3、阻力的一方是疑神疑鬼的失主由于本能的不信任迟迟不敢来拿
结构
1、起:学生在公车站捡到了一个手机
2、承:学生为让失主放心来拿所作的各种努力
3、转:无奈的学生把手机扔给她认为不可能是骗子的乞丐
4、合:骗子乞丐受到学生感染决定守候失主到来
5、可以把乞丐的守候作为结局看。故事结束在手机响,也可以说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失主到底会不会来呢?
切入点
1、切入点:学生捡到手机
2、一部遗失的手机,成人不理,学生却捡了起来,世故的观众们一下子就觉得学生可能是摊上事儿了,心马上悬了起来。
副线
1、乞丐的说唱一直是作为一条副线出现的。他的唱词与乘客们的争先恐后、失主的疑神疑鬼形成对比
2、经验丰富的乞丐的说唱也指导了学生对事件的处理,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帮助
3、最后,副线与主线合并了(或者说变成了主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