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原文呈现+思维导图+挖空训练+句式+情景默写+素材运用(含答案)-新高考新教材课内必备文言文全面复习与素材运用(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陈情表》原文呈现+思维导图+挖空训练+句式+情景默写+素材运用(含答案)-新高考新教材课内必备文言文全面复习与素材运用(统编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
一、思维导图
二、课文助记及重要注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早年便遭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死去了;年纪到了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
九岁时还非常柔弱,不会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
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守候和应接叩门的童仆,
茕(qióng)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我侍奉汤药,不曾离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到了晋朝建立,我又受到清明教化的润泽。从前太守名逵的推举我为孝廉,后来有刺史名荣的
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举荐我为秀才。我因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便都表示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国家的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以我这样微贱的身份,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表示辞谢,不能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厉,指责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层层逼迫,催我上路;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州官登门催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却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
臣想到晋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孤单贫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情况更为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一直做到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亡国的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恩命优厚,我怎敢犹疑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随时都可能离世。我如果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相依为命,因此,我的私心是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
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刘氏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而报答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祖母刘氏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我的辛酸悲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不单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长官看到并且了解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得以)终其余年。我将来要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章奏报陛下。
三、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
第1段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   )五尺之僮,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   )离。
答案①愍( 怜惜 )  ②鲜( 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  ③祚(福分) ④儿息(子嗣 )
⑤应门( 守候和应接叩门 ) ⑥茕茕( 孤单的样子 )⑦孑( 孤单 )
⑧吊( 安慰 ) ⑨婴( 缠绕 )⑩蓐(草垫子) 废(停止侍奉)
第2段逮(   )奉(   )圣朝,沐浴(   )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   )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   )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①逮( 及、至 )  ②奉( 承奉 )  ③沐浴( 这里指承受恩泽 ) ④清化( 清明的教化 )
⑤察( 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  ⑥举( 举荐 ) ⑦拜( 授官 )  ⑧除( 授官  )  
⑨猥( 谦辞,辱 ) ⑩当( 承担 )   陨首( 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 具( 详尽 )
闻( 使上闻、报告 )   切峻(急切严厉) 逋( 逃避 ) 慢( 怠慢、轻慢)
第3段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③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   )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答案①伏惟( 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词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 ②故老(元老,旧臣) 
③矜育( 怜惜养育 )④拔擢( 提拔、擢升 ) ⑤宠命( 加恩特赐的任命。对上司任命的敬辞 )
⑥优渥( 优厚 )⑦盘桓( 犹疑不决的样子 ) ⑧希冀( 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 ⑨危浅( 垂危 )
⑩无以( 没有……的办法 ) 更相( 相互 ) 区区( 自己的私情 )
第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以闻。
答案 ①辛苦( ①辛酸悲苦 ) ②牧伯( 州郡长官 ) ③鉴( 照察、审辨 ) ④拜表( 上表章 )
四、重点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积累识记
(1)察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_________________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精明,明智
答案 ①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②考察 ③观察,仔细看 ④看得清 ⑤了解,弄清楚
(2)当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
②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④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
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_________________
⑧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
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
⑩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承担 ②抵押 ③判处 ④应当,应该 ⑤表时间,值,在,正在 ⑥对着,向着 ⑦遮挡 ⑧对等,比得上 ⑨占据,把守 ⑩主持,掌握
(3)汤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淇水汤汤(《氓》):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药汤剂 ②热水,开水 ③水流盛大的样子
2.通假字
①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②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3.古今异义词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②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⑤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⑥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急于星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的火;流星的光,多用于比喻
⑧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答案 ①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②成人自立 ③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④报答 ⑤申诉(苦衷) ⑥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⑦流星 ⑧辛酸悲苦
4.多义实词
(1)薄 ①门衰祚薄:_________________
②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履薄冰:_________________
⑤厚古薄今:_________________
(2)寻 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___
②既窈窕以寻壑(《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
③轻舟泛月寻溪转(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_________________
④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_________________
⑤世间亦有千寻竹(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浅薄 ②迫近 ③作动词,变薄 ④与“厚”相对 ⑤轻视,看不起
(2)①不久 ②探寻 ③沿着,顺着 ④平常 ⑤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5.词类活用
①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
⑤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
⑦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_________________
⑧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做官、任职 ②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③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④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⑤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⑥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⑦使动用法,使……结束 ⑧使动用法,使……知道
6.特殊句式
①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判断句 无标志词,属意义判断 ②被动句 标志词:婴(被……缠绕) 
③被动句 标志词:许(被许可)
7.文化常识
(1)“表”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________、李密的《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指穿一年____________的亲族。“功”指穿________(九个月)、________(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①太守: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③刺史: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4)死当结草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此擒获杜回。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因此,后世用“结草”代指________。
答案 (1)奏章 《出师表》 (2)孝服 大功服 小功服 (3)①郡 ③州 (4)报恩
五、情景默写之真题篇
1.【2018年北京卷】“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六、情景默写之模拟篇
1.(2022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乌鸟作比,向皇帝提出奉养祖母的请求,情深意切,措词得体。
2.(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核心素养测评)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达了暂不赴命的请求,巧妙地解决了尽忠和尽孝的矛盾。
4.(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5.(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陈情表》中面对皇帝征召,李密进退两难: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________________”;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________________”。
7.(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5月(三模)语文试题)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8.(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
9.(江苏省淮安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陈情表》中写家庭“外无亲、内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七、作文素材积累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孝心创造了奇迹”、“亲情”、“美德”、“感恩”、“孝心”、“忠与孝”、“品德”、“敬老”、“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人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孝心是一种纯真的情感”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孝义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君主对祖母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化长河中,孝敬是国人—直恪守的道德准则,是中国社会伦道德的核心支撑。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淡忘“孝敬”父母的美德。到如今还有人把“孝”说成封建主义的东匹,完全加以排斥和否定。有的人有“孝”心,但是不知道如何行“孝”;有的人在金钱和私利的驱使下,不但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有的甚至杀害了父母。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屡见报端,有些事件真是触目惊心。现在,在全民中倡导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孝德,是刻不容缓了。
“孝”是我们的美德,是长辈心中温暖的花。从小就是孤儿的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成年之后,倚在祖母的病榻前,悉心照顾,极尽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长辈风烛残年,或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颗孝心去温暖长辈的心,做他们心中温暖的花朵。
角度二:忠与孝
“忠““孝”是一组矛盾体。古人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李密辞官的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一个“孝”字,先尽“孝”才能尽忠。在现代社会,忠孝依然有鲜鲜活的生命力。“忠”“孝”不是一组矛盾体,而是于国于家的两种责任。当然,现代意义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
【议论联想型】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期冀斩断。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抒情议论】
感恩之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联想议论】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
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用身体传递着孝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顺。“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
一、思维导图
二、课文助记及重要注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早年便遭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弃我而死去了;年纪到了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
九岁时还非常柔弱,不会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
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在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守候和应接叩门的童仆,
茕(qióng)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我侍奉汤药,不曾离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到了晋朝建立,我又受到清明教化的润泽。从前太守名逵的推举我为孝廉,后来有刺史名荣的
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举荐我为秀才。我因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便都表示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国家的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以我这样微贱的身份,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表示辞谢,不能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厉,指责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层层逼迫,催我上路;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州官登门催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却向上申诉不被许可: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
臣想到晋朝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孤单贫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情况更为严重。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一直做到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并不想顾惜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亡国的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恩命优厚,我怎敢犹疑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只因为祖母刘氏的寿命即将终了,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随时都可能离世。我如果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相依为命,因此,我的私心是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
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刘氏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对陛下尽忠的日子还长,而报答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祖母刘氏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我的辛酸悲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不单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长官看到并且了解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得以)终其余年。我将来要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章奏报陛下。
三、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
第1段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   )五尺之僮,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   )离。
第2段逮(   )奉(   )圣朝,沐浴(   )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   )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   )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3段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③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   )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第4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   )以闻。
四、重点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积累识记
(1)察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_________________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精明,明智
(2)当
①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
②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④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⑤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
⑦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_________________
⑧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
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
⑩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__
(3)汤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淇水汤汤(《氓》):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
①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词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②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⑤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⑥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急于星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的火;流星的光,多用于比喻
⑧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4.多义实词
(1)薄 ①门衰祚薄:_________________
②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履薄冰:_________________
⑤厚古薄今:_________________
(2)寻 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_________
②既窈窕以寻壑(《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
③轻舟泛月寻溪转(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_________________
④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_________________
⑤世间亦有千寻竹(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
①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
④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
⑤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
⑦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_________________
⑧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
①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_
7.文化常识
(1)“表”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________、李密的《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指穿一年____________的亲族。“功”指穿________(九个月)、________(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①太守: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③刺史: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4)死当结草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此擒获杜回。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因此,后世用“结草”代指________。
五、情景默写之真题篇
1.【2018年北京卷】“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六、情景默写之模拟篇
1.(2022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乌鸟作比,向皇帝提出奉养祖母的请求,情深意切,措词得体。
2.(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核心素养测评)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达了暂不赴命的请求,巧妙地解决了尽忠和尽孝的矛盾。
4.(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5.(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陈情表》中面对皇帝征召,李密进退两难: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________________”;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________________”。
7.(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5月(三模)语文试题)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8.(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
9.(江苏省淮安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陈情表》中写家庭“外无亲、内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素材积累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孝心创造了奇迹”、“亲情”、“美德”、“感恩”、“孝心”、“忠与孝”、“品德”、“敬老”、“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人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孝心是一种纯真的情感”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孝义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君主对祖母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化长河中,孝敬是国人—直恪守的道德准则,是中国社会伦道德的核心支撑。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淡忘“孝敬”父母的美德。到如今还有人把“孝”说成封建主义的东匹,完全加以排斥和否定。有的人有“孝”心,但是不知道如何行“孝”;有的人在金钱和私利的驱使下,不但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有的甚至杀害了父母。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屡见报端,有些事件真是触目惊心。现在,在全民中倡导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孝德,是刻不容缓了。
“孝”是我们的美德,是长辈心中温暖的花。从小就是孤儿的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成年之后,倚在祖母的病榻前,悉心照顾,极尽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长辈风烛残年,或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颗孝心去温暖长辈的心,做他们心中温暖的花朵。
角度二:忠与孝
“忠““孝”是一组矛盾体。古人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李密辞官的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一个“孝”字,先尽“孝”才能尽忠。在现代社会,忠孝依然有鲜鲜活的生命力。“忠”“孝”不是一组矛盾体,而是于国于家的两种责任。当然,现代意义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
【议论联想型】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期冀斩断。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抒情议论】
感恩之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联想议论】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
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用身体传递着孝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顺。“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