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历史模拟练习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历史模拟练习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孟子 滕文公上》方里而井,进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请问商周实行的土地制度( )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 C.井田制 D.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
2.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是( )
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
C.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 D.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3.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将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下列改革举措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迁都洛阳 B.通婚姻 C.建立县制 D.实行均田制
4.《唐律疏议》之“杂律”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匹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该规定旨在( )
A.明确财产关系 B.稳定经济秩序 C.树立诚信观念 D.维护社会公平
5.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
6.在民族危机日趋加深,时代风云剧烈变换的历史条件下,梁启超以“具有魔力之健笔,撰声情激越之文字”,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吾中国数千年来,惟有狭义的革命,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醉心狭义的革命。”康有为则向全国同胞大声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上述言论旨在( )
A.以彻底的民主革命来挽救民族危机
B.考订不同的革命方式,找到最佳的革命道路
C.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以政治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
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平型关大捷
8.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这次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这次会议中国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
9.1954年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但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
A.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C.出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 D.依据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
10.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造成了一些国家的灭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 )
A.贵霜帝国的建立 B.赫梯帝国的建立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花剌子模国被灭
11.据图1和图2可知(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12.某一启蒙思想家认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该启蒙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3.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14.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在( )
A.16--19世纪 B.1848年到1855年
C.工业革命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5.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这直接反映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
16.历史学习可以多样化,漫画可以拓宽学习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如图所示漫画揭示了(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勾结与争夺
B.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C.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的扩张野心
17.如图中阴影所示为某国际机构的创始会员国(地区),该机构最有可能是( )
A.二十国集团 B.上海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8.1996年第8期《文物》杂志上,第一次全文公开发表了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博物馆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下图)的释文。该考古发现可以为以下史实佐证的是( )
A.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B.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
C.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13个州,设刺史
D.隋朝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
19.鲁迅在其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进行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被其划入元明之讲史的作品有( )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近代欧洲某诗人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诠释古典著作。他的代表作《秘密》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据此判断,这位诗人生活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1.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A.联合国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
22.近代中国在文化反思上,经历了“文化自卑”向“文化自强”的转变,从认为“技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到认为“制不如人”,搞“戊戌变法”,再到认为“文化不如人”,开启“新文化运动”,“古今”“中西”之争异常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衰落、蜕变与新生并存的历史阶段。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
A.本土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多样性
二、材料分析题
23.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妹羯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立唐蕃会盟碑于今天的西藏拉萨,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含时代精神及作用。秦汉“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政治、经济与汉朝在文化上的措施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有关史志记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现象:“八分桑柘二分禾,万顷池塘错犬牙。白手生涯人自给,缎丝采叶捕鱼虾”;“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
塘泥是桑基的主要肥源,每年冬季塘鱼起捕,干塘后把塘泥运上桑基作肥料。栽桑养蚕,蚕沙(粪)施入鱼塘后,既起肥料作用,又可作为鱼的直接饲料。“桑基鱼塘”造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很快在太湖地区推广开来。
——摘编自邢湘臣《从“桑争稻田”看明清发展“桑基渔塘”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 江苏吴江县历来是我国著名的湖丝产地,蚕丝收入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1929年,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弦弓村组织村民成立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村民共入股集资753股(每股20元)。合作社社厂合一,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生产技术由女蚕校师生负责。丝厂生产分剥茧、煮茧、缫丝等8个职能部门,共有坐缫车32台,招募本村女工80余人。女工采取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原料茧由社员提供,据合作社章程按质论价收茧。丝厂经营以自缫自销为主,年终结算时社员获得丰厚的红利。
——摘编自周德华《中国首家农村股份制合作企业——开弦弓丝厂》
材料三 1929年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将弦弓村(江村)丝厂的创办称为“中国农村工业中大改革方案的先驱”,是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设想,是将现代机械引入农村的伟大变革。他认为,“国内许多轻工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到都市中去,才能提高技术,把加工业放到原料生产地,有着很多便宜”。1981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江村的家庭工业开始复苏,家庭副业的收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1983年底,费孝通以此写出《小城镇再探索》首次提出“苏南模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成长模式之一。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江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弦弓村丝厂的生产经营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高度评价的江村模式的历史意义。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材料二 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为利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起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过渡机构”。
——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材料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试卷第11页,共33页
试卷第11页,共3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方里而井,进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C项正确;地主土地私有制所以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均田制是北魏到唐前期封建政府实行的土地制度,排除B项;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是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魏惠王和齐威王都是诸侯,他们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的做法是破坏了传统的政治秩序,严重削弱了周王的权威,是对传统礼法体制和秩序的践踏,故选C;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做法并不是在提高诸侯国的政治地位,排除A;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做法只涉及两国之间的关系,B项说法过于夸张;各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并未因此而发生变化,排除D。
3.B
【详解】根据材料“胡汉统治阶级……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可得出体现的是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一个利益群体,结合所学知识,通婚姻指的是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样通过婚姻关系,形成“一个统治集团”,B项正确;迁都洛阳不能体现“胡汉统治集团的结合”,排除A项;建立县制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排除C项;实行均田制不能体现“胡汉统治集团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可知,唐律对欠债违约行为施以重惩,其主要目的旨在稳定经济秩序,B项正确;明确财产关系、树立诚信观念、维护社会公平不是该规定的主要目的,该规定旨在稳定经济秩序,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可知,明代中后期商路知识涉及到了全国的交通路线信息,说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国内市场的信息,体现不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理学知识进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梁启超反对“狭义的革命”,康有为主张“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是唤起民众开展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联系所学可知,维新派是提倡以政治改良的方式开展斗争,故答案为D项;康梁没有主张民主革命,排除A项;康梁不主张暴力革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康梁启发人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C项。
7.B
【详解】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史实。只有会宁会师发生在 1936 年 10 月,处于作者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段内,1935年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12月,平型关大捷时间是1938年,都不在题干要求的时间段内,正确选项为 C。
8.B
【分析】此次会议上由于周恩来的努力,挫败了美国孤立中国的阴谋,应该是1954年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B正确;A是1955年万隆会议,没有美国参加;C是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与美国无关;D是上合组织宗旨,与美国无关。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9.B
【详解】根据材料“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遵循回族人口的分布特点,符合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原则,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自治区的建立遵循回族人口分布情况,不是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结合材料所给时间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结合所学知识,3-6世纪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C项正确;贵霜帝国的建立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排除A项;赫梯帝国的建立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B项;花剌子模国被灭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图1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山多地少的地理环境影响,古希腊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国家;优越的航海条件,使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根据材料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 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臣下,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由此可知,材料中图1、图2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了文明的形态,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A项;“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只与图1的主旨相符,排除B项;图2反映的是分封制,不是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提倡理性,D项正确;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所学可知,①是世贸组织;②是亚太经合组织;③是世界银行;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战后,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地位,千方百计的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C正确;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①、②与材料不符,A、B、D错误。
14.B
【详解】根据材料图示中的内容可知,人口迁徙方向主要是从亚洲(特别是中国)等地迁往美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发生在1848年到1855年间,中国大量华工到此开采金矿,B项正确;16--19世纪,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人口迁徙方向主要是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期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居多,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的提升,目前已高于世界人均寿命,说明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B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漫画中涉及的国家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俄国、德国、法国等信息以及各国之间的串联结构可知,这一漫画揭示的是塞尔维亚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正确;漫画主旨是一战前的国际关系,A项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一战前的国际关系而非巴尔干半岛的地位,排除B项;奥匈帝国在一战后解体,而绥靖政策是在二战前英法采取的举措,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某国际机构的创始会员国(地区)......”可知,此机构创始国分布广泛,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都有其创始国,以亚洲和欧洲最多,结合所学知识,此机构最有可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中有美国,而图中阴影部分没有美国,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在美洲和大洋洲没有参与国家,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地方政府向朝廷汇报一年来当地社会经济与财政收支基本情况的制度称上计制度,上计制度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主要办法。材料图中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的《集簿》,是汉朝郡县向上级汇报的报告书,能够佐证“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B项正确;秦朝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目的是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与官员考核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刺史是为了监察地方诸侯王和高官,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集簿》出土于汉墓,与隋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各类小说进行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及所学知识可得,《水浒传》、《三国演义》属元明之讲史,与三国、北宋历史密切相关,B项正确;①西游记属神魔小说,③红楼梦属人情小说,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由材料“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诠释古典著作”“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征,故A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时期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逐渐盛行,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C
【详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因此,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是苏联对美国的威胁,C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成立,与美苏关系的转变无关,排除A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不是美国电影主题转变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2.B
【详解】根据材料“从认为‘技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到认为‘制不如人’,搞‘戊戌变法’,再到认为‘文化不如人’,开启‘新文化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衰落、蜕变与新生并存的历史阶段。”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B项正确;本土性是指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排除A项;连续性是指中华文化绵延不息,传承至今,排除C项;多样性是指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排除D项。故选B项。
23.(1)时代精神:“大一统”。作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措施:秦朝政治上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汉朝文化上尊崇儒术。
(2)民族观:民族平等。措施: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和亲;加强与各民族文化交流;册封;会盟。
【详解】(1)精神和作用:根据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可得出“大一统”的时代精神。作用:根据“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政治上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汉朝文化上尊崇儒术。
(2)民族观: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唐朝的民族观是民族平等,天下(华夷)一家。
措施:根据材料“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可知,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根据材料“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可知,和亲、加强与各民族文化交流(通婚或传播文化技术);根据材料“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可知,实行册封,据材料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立唐唐蕃会盟碑于今天的西藏拉萨,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可知措施为会盟等。
24.(1)现象:“改稻为桑”或者“改田为塘”的现象。
原因: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丝织业发展对原材料的需要;桑基鱼塘比粮食种植获利更多: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桑基鱼塘模式发展;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尖锐。(任答4点)
(2)特点:采用村民集资的股份制形式,合作社集体所有;采用机器生产和现代管理方式;村社合一,自缫自销。
(3)意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探索不同于西方大工业化的途径;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详解】(1)新现象:根据材料一“八分桑柘二分禾,万顷池塘错犬牙。白手生涯人自给,缎丝采叶捕鱼虾”“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可知“改稻为桑”或者“改田为塘”的现象。原因:结合所学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丝织业发展对原材料的需要;桑基鱼塘比粮食种植获利更多: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桑基鱼塘模式发展;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尖锐等角度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二“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村民共入股集资753股(每股20元)”可知,采用村民集资的股份制形式,合作社集体所有;根据材料二“合作社社厂合一”“丝厂经营以自缫自销为主”可知村社合一,自缫自销;根据材料二“丝厂生产分剥茧、煮茧、缫丝等8个职能部门,共有坐缫车32台,招募本村女工80余人”“女工采取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年终结算时社员获得丰厚的红利”可知,采用机器生产和现代管理方式。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国农村工业中大改革方案的先驱”“江村的家庭工业开始复苏,家庭副业的收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成长模式之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探索不同于西方大工业化的途径;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25.(1)措施: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政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开展民主选举活动。(任写三点即可)
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任写两点即可)
(2)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原因:解放战争的发展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加强中央权力,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毛泽东对政权建设的设想;巩固新兴人民政权;和平解放的需要(解决和平解放后地方管理的需要)(任答四点即可)
(3)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
【详解】(1)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政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根据材料“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可知开展民主选举活动。
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三制”原则以及其他民主制度,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有利于团结各个阶层参与抗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措施:根据材料“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可分析得出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原因:根据材料“ 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可分析得出加强中央权力,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先后解放了华北、东北以及南方的其他地区,由此可分析得出解放战争的发展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这些观点都是毛泽东先后提出的,由此可分析得出毛泽东对政权建设的设想;根据材料“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为利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起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过渡机构”可分析得出和平解放的需要(解决和平解放后地方管理的需要);综上所述可知,这些都是为了巩固新兴人民政权。
(3)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大优势: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答案第11页,共22页
答案第11页,共2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