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圈圈 教案(表格式)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快乐圈圈 教案(表格式)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资源简介

《快乐圈圈》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以游戏为教学主干线,让学生愉快地投入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从中体会灵敏、协调,以愉悦的心情投入课堂。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灵敏、协调,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情感目标:以游戏的模式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要提高学生成绩,针对性的素质练习必不可少。但素质练习往往最为鼓噪乏味,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是课堂的关键因素。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运动能力。传统、常规的体育课堂,让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游戏中,在快乐中忘记疲劳,训练效果将得到质的飞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游戏规则和练习方法,按要求完成
教学难点:
四肢和训练圈的协调,天气炎热,体能备受考验
五、课堂预测
全课练习密度:55%
平均心率:140±5
《快乐圈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素质练习,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2、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下肢力量 3、以游戏的模式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教学内容 游戏——听口令“频率跑” 游戏——串门过户 教学重点 理解游戏规则和练习方法,按要求完成
教学难点 四肢和训练圈的协调,天气炎热
教学顺序 开始部分—自编操(准备运动)—游戏(导入课堂)-串门过户等系列练习—-放松小结
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训练胶圈50个
顺序 强度 时间 教学内容和教法步骤 学生的活动内容、形式和要求 目标
课的准备 小 3分钟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检查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安排见习生; 3. 宣布本课教学内容与任务。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集合迅速,听从指挥; 2.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利用击掌加油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与热身 中 8分钟 一、教学内容 自编操(图1)+口令频率跑游戏 二、教法步骤 1.自编操: ①学生用头画出自己的名字 ②学生直臂握拳,写出自己班别 ③学生单脚在地上写出个人的英文名字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 ①教师口令:将每排同学编号,例如1、2、3、4 ②学生听口令按老师要求练习频率跑(例:1或2) 组织队形:(图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遵守规则,积极参与 快速反应,动用最快频率 学会遵守规则,提高兴奋性、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学习与体验 中 6分钟 一、手脚齐转动 讲解队形:(图1) 教法步骤 1.让学生分别运用手、脚转动训练圈、 2.节奏收放自如,动作稳定 3.挑选学生示范 练习队形:(图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 手、脚协调转动训练圈 节奏快、慢控制自如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顺序 强度 时间 教学内容和教法步骤 学生的活动内容、形式和要求 目标
学习与体验 小 7分钟 二、自抛自穿 教学步骤: 教师示范、讲解 优秀学生示范 教学内容: 学生按规定要求完成 引导学生判断切入时机,抛圈准确 练习队形:(图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认真听讲解,重点观察教师动作的示范 思考动作,抓准时机套进圈内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发展身体素质
学习与体验 大 6+5+7分钟 三、串门过户 (图3) 教学步骤: 1.要求学生每人一个胶圈作为自己的家 2.教师讲解、示范 3.教师提问:还有多少种移动方式? 教学内容: 1.学生按不同动作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活动方式——跑、单脚跳 四、碎步过圈(前后、左右方向) 教学步骤: 教师讲解、示范 教学内容: 学生按要求前后或左右方向碎步移动 注意协调和速度 五、圈内深蹲跳、高抬腿 教学内容: 深蹲跳 高抬腿 练习队形:(图3) 要求: 1.认真听讲解,重点观察教师动作的示范 2.快速反应,将不同动作做到位 3.按老师要求的移动方式换位置 要求: 1.左右脚进、出方向按顺序 2.节奏感强、速率高 要求: 深蹲跳或高抬腿时,脚不能踩到或越出圈外 调整好个人重心 换一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坚持,忘掉鼓噪乏味的练习 考验学生的灵敏反应,手脚协调能力
放松身心 小 3分钟 一、放松活动 1.放松操; 2.学生自我鼓励 二、小结、师生道别,收拾器材。 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学生认真做好放松操; 2、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得出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放松身心;树立努力的目标
强度与密度 平均心率约:140±5次/分 练习密度:55%
预计 运动 负荷
《快乐圈圈》课堂反思
要提高学生成绩,针对性的灵敏、协调练习必不可少,如何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训练,是新课改一直倡导的理念。至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这是广大体育一线教师永远值得探究的课题。
本堂课原是一些鼓噪乏味,并且运动量较大的练习内容,但我仔细思考,决定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便觉得充满新鲜感,从而忘记了常规体育课堂带来的苦闷,整个课堂效果良好,运动量充足,学生始终面带笑容。既然方法用对了,往后我该做的就是不断思考、探索、创新。路子走对了,课堂将事半功倍。
不足之处:运动量还可以适当提高,方式仍能多变灵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