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业名称 教学章节 第六课教学学时 2 授课班级班级人数 授课地点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中职生与社会的接触、交往更为频繁,形象思维更为活跃,对社会认知和了解的需求比高中生更为迫切。知识结构 初中学过思想政治,对经济政治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二是适应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要阐明“引进来”和“走出去”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和重要渠道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经济贸易。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认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用户党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情感教育 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双重渠道。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 (5分钟) 1.小康社会的提出 2.“三步走”及“新三步走” 3.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上节课内容新课导入 (2分钟) 小故事—30年前的中国外汇储备余额 30年前的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巨大。 思考: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怎样? 30年前的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巨大讲授新课 (65分钟)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一)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活动一:阅读案例一并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日益扩大的开放已经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好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 思考三个问题 1.许小姐的车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2.许小姐的生活涉及到了哪几个国家? 3.对于许小姐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意识到: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使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三)“引进来”和“走出去” 活动二:阅读案例并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无论哪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开放。中国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中国于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3.有了经验教训,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二.适应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增强风险意识 教师活动: 经济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教师活动: 提问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学生实战训练(15分钟) 阅读教材49的知识链接 讨论: 怎样看待入世的“利”与“弊”总结提炼 (2分钟)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课后延伸 (1分钟) 布置作业—指导练习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