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业名称 教学章节 第五课教学学时 2课时 授课班级班级人数 授课地点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中职生与社会的接触、交往更为频繁,形象思维更为活跃,对社会认知和了解的需求比高中生更为迫切。知识结构 初中学过思想政治,对经济政治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资源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两大方面的问题。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这三点来理解。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旧三步走、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4.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境导入法、讨论法、案例法、练习法 情感教育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难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 学 活 动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程介绍 (5分钟)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回顾上节课内容新课导入 (3分钟) 第五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好日子》的歌声中,播放建国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同学们感觉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想不想吧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那我们该怎么办? 进入情景,感受新生活,激发学生激情。讲授新课 (65分钟)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2)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展示改革开放后30年的成就图片 讲解“小康”一词的由来 教师活动:播放西部落后教育的视频和图片 总结总体小康的特点,并对整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近年来自己的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 讨论问题:但是我国的小康社会,还存在那些缺陷?哪些不尽如意之处? 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小康只是一种总体上的小康,那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应该是什么?引出全面小康。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 (1)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师活动:观看案例1、案例2 教师总结: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我国的GDP增长了但是以过多的消耗来换来GDP的增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会造成资源的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师总结:在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然存在科学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 教师活动: 1.讲解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发展→集约型发展 2.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同时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课本42-43页教材 学生活动: 谈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学生实战训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辩论: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吗? 教师总结:经济发展要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并不是发展越快越好。 理解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内在含义;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越快与越好的关系;理解科学发展观。总结提炼 (2分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课后延伸 (1分钟) 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