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课标要求] 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科学分析意识活动的特点。2.公共参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新知导学】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 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和 。(2)运动是 的运动。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物质运动有其规律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①客观性:规律是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 、自觉选择性和 ,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易错提醒】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是规律。3.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4.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也能创新和改造规律。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被动的、无选择的。6.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合作探究一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和政治工作部、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会商核定,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07亿人次受灾,867人死亡失踪,16.2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1 7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 340.2亿元。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对此,有人认为:巨大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必然,与人类无关,人类也无能为力。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合作探究二两个不如意的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太痛苦了,是不是该辞掉工作?”师父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两人回去后,一个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没动。十年之后,回家种田的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成了经理。一天,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父给我们‘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嘛,何必在公司受气,所以我辞职了。”那经理笑道:“‘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少计较。”两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给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1)两人对师父的话理解不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两人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巩固提升】1.漫画《意外收获》针砭时弊,富含哲理。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A.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2.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比赛。秉持“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结合自然地形和赛道要求,中心建成了国内首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赛道如一条“飞龙”,盘旋舞动在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结合的载体。该中心的设计是( )①将预先目的与特定事物相统一的结果②按照美的规律对设计主题进行的表达③精神自身以某种特定形式进行的外化④受人主观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的展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启示我们(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知导学】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哲学依据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 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物质与 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充分发挥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把发挥 和尊重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和片面强调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易错提醒】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客观唯心主义。合作探究一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这一战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1)该地区是根据什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合作探究二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针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状况提出要“扎实促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021年一些行业被规范整顿,比如针对互联网大平台的反垄断、针对房地产的强调控,针对课外培训行业的疾风暴雨,还有对医疗美容、奶粉等众多行业的监督等都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无关系。(1)针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状况,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目标,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为实现“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构建了相关制度安排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巩固提升】1.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岁去弦吐箭”,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但丁说:“二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因为时间很宝贵,我们要抓紧时间,不要让它无端流逝。”鲁迅讲:“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抓”,要“挤”,其哲学依据是( )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间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运动的规律性导学案答案尊重客观规律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新知导学】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物质运动有其规律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易错提醒】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纠正:认为万物的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否认了运动的物质载体,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是规律。纠正: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都不是规律,它们都是主观的,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3.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纠正: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4.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也能创新和改造规律。纠正: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新规律,也不能改造规律。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被动的、无选择的。纠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6.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纠正: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合作探究一答案 (1)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地震等现象是自然规律运动的必然。(2)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的活动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像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有关,并不完全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3)但是,人类在自然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合作探究二答案 (1)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巩固提升】1.答案 D解析 漫画表明,某人通过对枯死的树浇水,出现了想要收获苹果,却意外收获了蘑菇的情况,这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排除。B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映,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D项符合题意。2.答案 A解析 ③夸大了精神自身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不选。该中心的设计受人主观因素影响,但并不是不确定性的展现,故④不选。①②符合题意。3.答案 A解析 由漫画可知,人生难免有波澜,有出乎意料,但要积极面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是正确的选择,①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外力之间的相互否定,②说法错误。虽然有些事情不可预料,但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通过“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③符合题意。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但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受人们实践水平的制约,并不是都能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人生往往出乎意料,④说法不科学。故本题选A。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知导学】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哲学依据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易错提醒】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纠正: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纠正: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或者幻想的世界。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客观唯心主义。纠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合作探究一答案 (1)①该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哲学依据: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该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该地区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合作探究二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在促进共同富裕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财经委员会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在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规划,符合我国社会现实。(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作出的科学规划,有助于党和政府在实践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巩固提升】1.答案 A解析 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正确。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排除B。坚持全面协调,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C。坚持调查研究,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D排除。2.答案 C解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价值仍然具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故①说法错误。“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表述错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各不相同的,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