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5张PPT)第5课时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课标要求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考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考点三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内容索引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课时精练考点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 的控制。②实验步骤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神经调节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血液③实验现象:胰腺能够分泌胰液的是 ;不能分泌胰液的是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①实验假设:在 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 ,这种物质进入 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A组、C组B组神经调节盐酸化学物质血液②实验验证过程提取液③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 的调节。化学物质选择性必修1 P45“思考·讨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 。使小肠黏膜研磨更充分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3.激素研究的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①实验者:加拿大的班廷和贝斯特。内分泌器官或细胞②实验过程胰岛胰岛实验性糖尿病恢复正常 ③进一步实验:抑制 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 ,治疗糖尿病。④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 ,可以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实验过程胰蛋白酶②实验结论:动物 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胰岛素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睾丸选择性必修1 P47“讨论4”:在研究激素的方法中,常用到“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1)“ ”: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2)“ ”:如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加法原理减法原理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 :由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2)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如在小肠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3) 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内分泌腺下丘脑5.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下丘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 作用于 ,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激素垂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别调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的分泌活动;②分泌生长激素,调节 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生长发育甲状腺 ____________ 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②促进生长和 ;③提高______________肾上腺 ______ 醛固酮、皮质醇等 调节 和有机物代谢髓质 __________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胰腺 胰岛B细胞 ________ ___________胰岛A细胞 ___________ _________甲状腺激素发育神经的兴奋性皮质水盐代谢肾上腺素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性腺 卵巢 和孕激素等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卵细胞的生成;③激发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 ) 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精子细胞的生成;③激发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雌激素睾酮选择性必修1 P48“相关信息”: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1)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补充方式: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补充方式: 。(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补充方式: 。既可口服,也可注射既可口服,也可注射不宜口服,需注射6.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维持 的稳定。(2)调节 代谢。(3)调控 和生殖等。内环境物质和能量生长发育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模拟沃泰默和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把稀盐酸注入小鼠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刮下小肠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只小鼠的静脉中,胰腺仍能分泌胰液。据此分析下列问题:(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原因是什么?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提示 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传送至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2)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的是什么激素?提示 促胰液素。(3)该激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的机理是什么?提示 作为信号分子,与胰腺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胰腺细胞合成并分泌胰液。1.(2023·山东临沂高三期末)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与③对比,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错误。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作用表现为相抗衡,D错误。归纳总结(1)激素间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图所示。②作用相抗衡:胰岛素降低血糖,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升糖效应相抗衡。归纳总结(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①研究思路: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病理症状→施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②实验设计注意事项a.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b.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归纳总结c.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切除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饲喂法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使用饲喂法;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考点二血糖平衡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肝糖原脂肪肝糖原、肌糖原(1)食物中的糖类经 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________进入血液,是 时血糖的重要来源。(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2.血糖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 调节。(2)调节中枢: 的相关区域。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空腹神经调节和体液下丘脑(3)调节途径胰岛B细胞血糖进入氧化分解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胰岛A细胞肝糖原(4)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3.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1)反馈调节定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2)反馈调节的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 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维持稳态归纳提升反馈类型的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含义 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图解 归纳提升实例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意义 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平衡处于稳定状态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提示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 不都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 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作用。3.(不定项)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4.(2023·辽宁鞍山高三调研)最近有研究发现,FGF1是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在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若使用FGF1提高PDE4D酶的活性,激活PDE4D通路,仍可调节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血糖不能有效降低,而脂肪分解较多B.FGF1和胰岛素分别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相同的作用C.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体内PDE4D酶活性较高D.这一发现可能为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疗渠道√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体内PDE4D酶活性较低,C错误;据题中信息可知,FGF1是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所以可能为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疗渠道,D正确。考点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1)三级腺体:a. 、b. 、c. 。(2)三种激素:甲—— 、乙—— 、甲状腺激素。(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抑制2.分级调节(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 ,称为分级调节。(2)其他分级调节: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 和 分泌活动的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3)意义:分级调节可以 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分层调控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放大3.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 进行运输。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 流到全身。(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____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体液血液特异性受体提醒 ①一般情况下,多肽、蛋白质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等含氮类激素(甲状腺激素除外)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膜内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②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③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根本原因是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 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微量和高效。失活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据此分析以下问题: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代偿性的甲状腺肿大。(2)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其中原因。提示 摘除大鼠的垂体后,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3)类比上述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提示 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5.如图所示为人体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HRH为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IH为生长激素抑制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H过少时促进下丘脑分泌GHRH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B.GH弥散到血液中后定向运输至骨骼等细胞处发挥作用C.G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其释放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D.GHIH与GHRH共同维持内环境中GH含量的相对稳定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GH过少时会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促进下丘脑分泌GHRH,使垂体合成更多的GH,体现了反馈调节,A正确;GH等激素运输无定向性,作用时具有定向性,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或靶器官,B错误;GH是一种蛋白质类的分泌物,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正确;下丘脑分泌的GHRH能促进腺垂体分泌GH,而下丘脑分泌的GHIH能抑制腺垂体分泌GH,因此GHIH与GHRH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GH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6.(不定项)(2023·江苏扬州高三调研)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分泌活动。醛固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B.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的表达D.醛固酮可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醛固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醛固酮不能直接进入细胞核,C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正确。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区别归纳总结比较项目 激素 酶 抗体 神经递质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NO等产生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活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作用部位 靶细胞或靶器官 细胞内外 内环境 突触后膜作用后变化 被灭活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 被降解或移走四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1.(2021·河北,10)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1234√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12342.(2020·山东,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1234√长期缺碘会导致机体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A错误;抑制钠-钾泵活性会导致膜外Na+浓度降低,影响钠-碘同向转运体转运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B正确;碘只有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才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该酶活性被抑制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12343.(2020·江苏,1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234√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A正确;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B正确;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进入细胞内,C错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会使血糖升高,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12344.(2021·辽宁,21)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右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34(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兴奋,再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体温调节中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234寒冷刺激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正常情况下,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由于此时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则能量转化方式为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234(2)当血液中的TH浓度增高时,会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TRH和TH的特异性受体1234当血液中的TH浓度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维持TH含量的稳定,这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由于垂体细胞含有TRH和TH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则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1234(3)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TH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_______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降低TSH的合成降低1.判断关于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胰液分泌不受神经控制,并从小肠黏膜提取液中分离出了促胰液素( )(3)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4)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5)激素可以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都必须由内分泌腺分泌( )五分钟 查落实×√×××2.判断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直接或间接提高或降低血糖浓度( )(2)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3)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4)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3.判断关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叙述(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率(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少时,就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3)下丘脑也能分泌促肾上腺髓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4)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5)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4.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1 P51)血糖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补充血糖。(2)(选择性必修1 P51)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 ;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_____储存起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可将 ,如甘油三酯等。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肝糖原和肌糖原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3)(选择性必修1 P51)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_____________,进入肝、肌肉并 ,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另一方面又能抑制 的分解和 转变成葡萄糖。(4)(选择性必修1 P51)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促进 ,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5)(选择性必修1 P52)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 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甘油三酯肝糖原非糖物质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甲状腺和肾上腺(6)(选择性必修1 P54)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 ;作用于;作为 ; 。(7)(选择性必修1 P54)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相互识别,并发生 实现的。体液进行运输靶器官、靶细胞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特异性受体特异性结合五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的激素,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内分泌物作用的靶器官C.胰腺也不含有导管,但能分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负反馈抑制下丘脑1234567891011121314√垂体可以作为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也能作为激素的靶器官,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垂体,B正确;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含有导管,属于内分泌腺,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下丘脑,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然后向小肠注入稀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这一结果的科学解释是A.稀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B.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D.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1234567891011121314√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后来被人们证实是促胰液素促进了胰液的分泌,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3.(2023·福建南平高三期末)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B.激素B不直接进入细胞就能起作用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机理,受两种激素的调节D.由题图可知,激素只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启动和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1234567891011121314√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直接进入细胞,A可能为性激素(固醇类),能够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A错误;由图可知,激素B与细胞膜受体b结合后,传递相关信息给靶细胞,从而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由图可知,该靶细胞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机理,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C正确;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其与受体结合后启动和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本身并不参与反应,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4.(2023·辽宁丹东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激素甲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细胞内肝糖原分解C.调节激素乙合成分泌过程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D.激素甲和激素乙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1234567891011121314√据图分析,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在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体液调节(激素甲的参与)共同作用下调节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A正确;激素甲是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B错误;图中显示调节激素乙(胰高血糖素)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浓度低)和神经递质,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5.(2023·山东潍坊高三质检)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CaSR表达下降,PTH高水平分泌,并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P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D.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1234567891011121314√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是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以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摘除甲状腺,C错误;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建,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6.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NA上的某些片段结合,抑制A蛋白基因(指导合成A蛋白)的表达。当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会解除该受体对A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增加之后,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B.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减弱C.TSH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加强D.体内TSH含量与A蛋白的含量成反比1234567891011121314√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A正确;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B错误;TSH对下丘脑分泌活动没有抑制作用,C错误;体内TSH含量与A蛋白的含量成正比,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7.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灌胃,每天1次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1234567891011121314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丙组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灌胃,每天1次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1234567891011121314为减小实验误差,除了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外,还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可通过测定耗氧量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若用甲状腺激素给丙组小鼠灌胃,则丙组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小鼠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应低于乙组,D错误。8.(2023·徐州高三期末)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B.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C.某人长期熬夜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可能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D.熬夜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导致人体免疫力升高1234567891011121314√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9.(2023·江苏泰州高三模拟)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注: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1234567891011121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样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C.与人体肾上腺素类似,酪胺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酪胺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1234567891011121314√√√胰岛素样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缺乏该受体不会凋亡,据此推测某些糖尿病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给这种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新研制的“智能”胰岛素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小鼠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缓解症状B.高浓度血糖促进胰岛B细胞中CD95L受体基因的表达,在翻译中参与糖链的合成C.正常小鼠在注射普通胰岛素后的2~3 h内,肝糖原的分解比注射IA的更快D.使用IA的缺点是血糖浓度在正常小鼠体内下降慢,在患病小鼠体内上升慢1234567891011121314√√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膜上没有CD95L的受体,而高血糖出现可能是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1234567891011121314表达,在翻译中参与肽链的合成,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IA降血糖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故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比外源普通胰岛素更具优势,D错误。12.(2023·辽宁抚顺一中高三模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T3在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图示细胞应是下丘脑细胞C.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和分泌D.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据题图分析可知,T3的受体TRs在细胞核内,A正确;题图所示细胞能合成TSH(促甲状腺激素),应是垂体细胞,B错误;“×”表示抑制,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与分泌,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由于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D正确。三、非选择题13.甲状腺位于颈部,除了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还能分泌降钙素,调节血钙的浓度。甲状旁腺附在甲状腺上,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能增加小肠对钙、磷、镁的吸收。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受激素调节。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PTH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_____作用。这是因为PTH能作用于小肠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血钙浓度。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至少需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1234567891011121314抗衡将Ca2+吸收进入血液8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增加血液中钙的含量,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抗衡作用,前者能够作用于小肠细胞,将Ca2+吸收进入血液;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需要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因此至少需要通过8层磷脂分子。1234567891011121314(2)降钙素能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结合,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性受体特异上升降钙素具有降低血钙浓度的作用,能够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肾脏排出钙,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3)切除甲状腺的病人往往需要定期服用“优甲乐”,来替代甲状腺激素起作用。甲状腺激素可提高_______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234567891011121314细胞代谢的速率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23456789101112131414.肾上腺包括中央部的髓质和周围部的皮质两个部分,两者在发生、结构与功能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种内分泌腺。如图是有关肾上腺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图中,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激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肾上腺素、GC和ACTH1234567891011121314图中,肾上腺素以下丘脑为靶器官,促进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另外血液中ACTH和GC含量增多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维持了ACTH和GC含量的稳定,显然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肾上腺素、GC和ACTH。该过程显示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正常的生命活动。(2)人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会形成“生物钟”,与该节律性控制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若午休时突然惊醒,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立刻大量增加,此过程为______调节,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下丘脑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3)CRH兴奋实验是通过检查CRH分泌是否正常,进而判断被检查的人是否患有下丘脑病变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的一种方法,检查过程为:①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查ACTH和皮质1234567891011121314醇(GC中的一种)的含量,然后给予CRH 1 μg/kg体重静脉注射;②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和注射前对比,即可做出判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患有下丘脑病变;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ACTH逐渐上升,随之皮质醇的含量也逐渐上升ACTH含量增加,皮质醇的含量无明显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若病人患有下丘脑病变,则注射CRH后,分别在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与注射前对比,ACTH逐渐上升,随之皮质醇的含量也逐渐上升;若病人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则注射CRH后,分别在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与注射前对比,ACTH含量增加,皮质醇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第5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课标要求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考点一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的控制。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胰腺能够分泌胰液的是A组、C组;不能分泌胰液的是B组。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选择性必修1 P45“思考·讨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肠黏膜研磨更充分。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3.激素研究的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①实验者:加拿大的班廷和贝斯特。②实验过程③进一步实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④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实验过程公鸡雄性性征消失雄性性征恢复②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选择性必修1 P47“讨论4”:在研究激素的方法中,常用到“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1)“加法原理”: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2)“减法原理”:如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内分泌腺:由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2)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如在小肠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5.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激素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①分别调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的分泌活动;②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②促进生长和发育;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肾上腺 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等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髓质 肾上腺素 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胰腺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性腺 卵巢 雌激素和孕激素等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卵细胞的生成;③激发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睾丸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精子细胞的生成;③激发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选择性必修1 P48“相关信息”: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1)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补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6.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3)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模拟沃泰默和斯他林、贝利斯的实验。把稀盐酸注入小鼠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刮下小肠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只小鼠的静脉中,胰腺仍能分泌胰液。据此分析下列问题:(1)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传送至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2)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的是什么激素?提示 促胰液素。(3)该激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的机理是什么?提示 作为信号分子,与胰腺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胰腺细胞合成并分泌胰液。1.(2023·山东临沂高三期末)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答案 B解析 ①与③对比,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有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错误。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答案 D解析 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作用表现为相抗衡,D错误。归纳总结 (1)激素间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图所示。②作用相抗衡:胰岛素降低血糖,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升糖效应相抗衡。(2)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①研究思路: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病理症状→施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②实验设计注意事项a.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b.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单一变量。c.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切除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饲喂法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使用饲喂法;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考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1)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2.血糖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3)调节途径(4)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3.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1)反馈调节定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2)反馈调节的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提升 反馈类型的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含义 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图解实例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意义 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平衡处于稳定状态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提示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提示 不都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提示 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作用。3.(不定项)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答案 B解析 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4.(2023·辽宁鞍山高三调研)最近有研究发现,FGF1是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在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若使用FGF1提高PDE4D酶的活性,激活PDE4D通路,仍可调节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血糖不能有效降低,而脂肪分解较多B.FGF1和胰岛素分别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相同的作用C.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体内PDE4D酶活性较高D.这一发现可能为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疗渠道答案 C解析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体内PDE4D酶活性较低,C错误;据题中信息可知,FGF1是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所以可能为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替代性治疗渠道,D正确。考点三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三级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2.分级调节(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2)其他分级调节: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也存在分级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3)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3.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提醒 ①一般情况下,多肽、蛋白质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等含氮类激素(甲状腺激素除外)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固醇类激素与靶细胞膜内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引发调节效应。②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③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只有靶细胞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根本原因是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微量和高效。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据此分析以下问题:(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代偿性的甲状腺肿大。(2)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其中原因。提示 摘除大鼠的垂体后,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3)类比上述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提示 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所以缺乏促性腺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5.如图所示为人体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HRH为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IH为生长激素抑制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H过少时促进下丘脑分泌GHRH体现了反馈调节机制B.GH弥散到血液中后定向运输至骨骼等细胞处发挥作用C.G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其释放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D.GHIH与GHRH共同维持内环境中GH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 GH过少时会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促进下丘脑分泌GHRH,使垂体合成更多的GH,体现了反馈调节,A正确;GH等激素运输无定向性,作用时具有定向性,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或靶器官,B错误;GH是一种蛋白质类的分泌物,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正确;下丘脑分泌的GHRH能促进腺垂体分泌GH,而下丘脑分泌的GHIH能抑制腺垂体分泌GH,因此GHIH与GHRH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GH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6.(不定项)(2023·江苏扬州高三调研)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分泌活动。醛固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B.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的表达D.醛固酮可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答案 AD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醛固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不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醛固酮不能直接进入细胞核,C错误;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正确。归纳总结 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区别比较项目 激素 酶 抗体 神经递质化学本质 蛋白质、多肽、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NO等产生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活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作用部位 靶细胞或靶器官 细胞内外 内环境 突触后膜作用后变化 被灭活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 被降解或移走1.(2021·河北,10)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 C解析 ②是兴奋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也是通过神经递质与胃肠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行调节的,二者都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体液调节,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此时血糖水平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防止血糖过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故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2.(2020·山东,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 B解析 长期缺碘会导致机体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A错误;抑制钠-钾泵活性会导致膜外Na+浓度降低,影响钠-碘同向转运体转运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B正确;碘只有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才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该酶活性被抑制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3.(2020·江苏,1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答案 C解析 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A正确;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B正确;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进入细胞内,C错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会使血糖升高,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4.(2021·辽宁,21)甲状腺激素(TH)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能使靶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氧气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下图为TH分泌的调节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进而引起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再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作用,TH分泌增加,TH作用于某些靶细胞后,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此时线粒体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2)当血液中的TH浓度增高时,会__________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TH含量维持正常生理水平。该过程中,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H对垂体的反馈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TH进入垂体细胞内,抑制TSH基因的表达,从而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降低垂体细胞对TRH的敏感性,从而________________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答案 (1)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 体温调节中枢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抑制 TRH和TH的特异性受体 (3)降低TSH的合成 降低解析 (1)寒冷刺激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正常情况下,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由于此时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则能量转化方式为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当血液中的TH浓度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维持TH含量的稳定,这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由于垂体细胞含有TRH和TH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则垂体分泌TSH可受到TRH和TH的调节。1.判断关于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 )(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胰液分泌不受神经控制,并从小肠黏膜提取液中分离出了促胰液素( × )(3)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 )(4)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5)激素可以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都必须由内分泌腺分泌( × )2.判断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直接或间接提高或降低血糖浓度( × )(2)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 )(3)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 )(4)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 )3.判断关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叙述(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率( √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少时,就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 )(3)下丘脑也能分泌促肾上腺髓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 )(4)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 )(5)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 )4.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1 P51)血糖的主要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2)(选择性必修1 P51)血糖的去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等。(3)(选择性必修1 P51)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4)(选择性必修1 P51)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5)(选择性必修1 P52)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6)(选择性必修1 P54)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7)(选择性必修1 P54)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的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内分泌物作用的靶器官C.胰腺也不含有导管,但能分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负反馈抑制下丘脑答案 B解析 垂体可以作为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也能作为激素的靶器官,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垂体,B正确;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含有导管,属于内分泌腺,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下丘脑,D错误。2.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然后向小肠注入稀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这一结果的科学解释是( )A.稀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B.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D.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答案 C解析 分泌胰液的原因是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后来被人们证实是促胰液素促进了胰液的分泌,C正确。3.(2023·福建南平高三期末)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B.激素B不直接进入细胞就能起作用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机理,受两种激素的调节D.由题图可知,激素只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启动和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答案 A解析 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直接进入细胞,A可能为性激素(固醇类),能够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A错误;由图可知,激素B与细胞膜受体b结合后,传递相关信息给靶细胞,从而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B正确;由图可知,该靶细胞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机理,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C正确;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其与受体结合后启动和调节相应的生理过程,本身并不参与反应,D正确。4.(2023·辽宁丹东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激素甲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细胞内肝糖原分解C.调节激素乙合成分泌过程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和神经递质D.激素甲和激素乙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答案 B解析 据图分析,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在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体液调节(激素甲的参与)共同作用下调节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A正确;激素甲是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B错误;图中显示调节激素乙(胰高血糖素)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浓度低)和神经递质,C正确;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血糖水平,D正确。5.(2023·山东潍坊高三质检)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CaSR表达下降,PTH高水平分泌,并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P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B.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D.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答案 C解析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是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以选择摘除甲状旁腺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摘除甲状腺,C错误;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建,D正确。6.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NA上的某些片段结合,抑制A蛋白基因(指导合成A蛋白)的表达。当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会解除该受体对A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增加之后,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B.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减弱C.TSH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加强D.体内TSH含量与A蛋白的含量成反比答案 A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A正确;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B错误;TSH对下丘脑分泌活动没有抑制作用,C错误;体内TSH含量与A蛋白的含量成正比,D错误。7.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灌胃,每天1次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低于丙组答案 D解析 为减小实验误差,除了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外,还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可通过测定耗氧量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若用甲状腺激素给丙组小鼠灌胃,则丙组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从而抑制小鼠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应低于乙组,D错误。8.(2023·徐州高三期末)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随着日照周期变化,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研究发现,切除雌鼠的松果体会引起卵巢增生肥大,注射褪黑素会导致卵巢重量减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鼠B.褪黑素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抑制卵巢的发育C.某人长期熬夜玩电脑扰乱了生物钟,这可能与光线刺激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相关D.熬夜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导致人体免疫力升高答案 D解析 褪黑素白天分泌减少,晚上分泌增多,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熬夜可能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D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9.(2023·江苏泰州高三模拟)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A.胰岛素样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C.与人体肾上腺素类似,酪胺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酪胺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 BCD解析 胰岛素样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10.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答案 ABC解析 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11.(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缺乏该受体不会凋亡,据此推测某些糖尿病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给这种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新研制的“智能”胰岛素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小鼠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缓解症状B.高浓度血糖促进胰岛B细胞中CD95L受体基因的表达,在翻译中参与糖链的合成C.正常小鼠在注射普通胰岛素后的2~3 h内,肝糖原的分解比注射IA的更快D.使用IA的缺点是血糖浓度在正常小鼠体内下降慢,在患病小鼠体内上升慢答案 AC解析 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膜上没有CD95L的受体,而高血糖出现可能是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在翻译中参与肽链的合成,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IA降血糖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故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比外源普通胰岛素更具优势,D错误。12.(2023·辽宁抚顺一中高三模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3在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图示细胞应是下丘脑细胞C.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和分泌D.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答案 B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T3的受体TRs在细胞核内,A正确;题图所示细胞能合成TSH(促甲状腺激素),应是垂体细胞,B错误;“×”表示抑制,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与分泌,C正确;由于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D正确。三、非选择题13.甲状腺位于颈部,除了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还能分泌降钙素,调节血钙的浓度。甲状旁腺附在甲状腺上,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能增加小肠对钙、磷、镁的吸收。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受激素调节。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PTH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是因为PTH能作用于小肠细胞,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血钙浓度。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2)降钙素能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__________。(3)切除甲状腺的病人往往需要定期服用“优甲乐”,来替代甲状腺激素起作用。甲状腺激素可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答案 (1)抗衡 将Ca2+吸收进入血液 8 (2)特异性受体 上升 (3)细胞代谢的速率 发育和功能解析 (1)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以增加血液中钙的含量,与降钙素在血钙调节上起抗衡作用,前者能够作用于小肠细胞,将Ca2+吸收进入血液;钙离子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过程中,需要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因此至少需要通过8层磷脂分子。(2)降钙素具有降低血钙浓度的作用,能够与肾小管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肾脏排出钙,引起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3)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4.肾上腺包括中央部的髓质和周围部的皮质两个部分,两者在发生、结构与功能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种内分泌腺。如图是有关肾上腺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的激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会形成“生物钟”,与该节律性控制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若午休时突然惊醒,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立刻大量增加,此过程为________调节,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RH兴奋实验是通过检查CRH分泌是否正常,进而判断被检查的人是否患有下丘脑病变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的一种方法,检查过程为:①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GC中的一种)的含量,然后给予CRH 1 μg/kg体重静脉注射;②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和注射前对比,即可做出判断。若_______________,则患有下丘脑病变;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答案 (1)肾上腺素、GC和ACTH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下丘脑 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 (3)ACTH逐渐上升,随之皮质醇的含量也逐渐上升 ACTH含量增加,皮质醇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解析 (1)图中,肾上腺素以下丘脑为靶器官,促进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另外血液中ACTH和GC含量增多时,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维持了ACTH和GC含量的稳定,显然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肾上腺素、GC和ACTH。该过程显示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正常的生命活动。(3)若病人患有下丘脑病变,则注射CRH后,分别在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与注射前对比,ACTH逐渐上升,随之皮质醇的含量也逐渐上升;若病人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则注射CRH后,分别在注射后15、30、60和90分钟抽血查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与注射前对比,ACTH含量增加,皮质醇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5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5课时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件(115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