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7张PPT)第9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课标要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内容索引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课时精练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科学家及实验过程 结论及分析 胚芽鞘的 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 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向光弯曲生长不生长直立生长尖端伸长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对侧不均匀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 ;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 (PAA)、 (IBA)等,都属于生长素不生长不弯曲 对侧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苯乙酸吲哚丁酸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两侧生长不均匀单侧光照射背光向光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产生部位作用部位(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 分布不均匀造成的。(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抑制生长的物质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 运输、 运输和 运输 随血液循环( )运输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 、氨基酸衍生物等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极性非极性横向体液类固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进行拓展思考:(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 ,无法排除 的结论。(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单一变量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1.(不定性)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受到光照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错误;实验二不能证明“影响”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B错误;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2.(2023·山东东营高三学情调研)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向光性的原理归纳总结考点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色氨酸叶种子胚芽鞘上端下端主动运输输导组织进行生长旺盛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下列问题: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提示 不能。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1)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为什么?(2)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实验更具说服力?提示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否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体内没有产生激素的专门器官,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的;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4.科学家曾经在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B.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C.合成生长素的腺体分布于幼嫩的芽、叶等部位D.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长素√人体内没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A错误;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不是腺体,C错误;吲哚丁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考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1)作用方式:给细胞 ,调节细胞生命活动。(2)作用表现①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 、诱导 等。②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 发生,影响 等。(3)作用实质: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 ,从而产生效应。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传达信息伸长生长细胞分化侧根和不定根花、叶和果实发育特定基因的表达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 时则会抑制生长。(2)细胞的成熟程度: 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 细胞比较迟钝。(3)器官的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4)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过高幼嫩衰老3.典型实例: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的现象。(2)形成原因侧芽的发育受抑制(3)解除方法: 。去除顶芽抑制顶芽促进侧芽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不同吗?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不一定,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产生相同的促进效果一定如图所示为三幅与生长素浓度有关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1)图1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则:①a、c、e、f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 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c点促进作用最强,e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f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②b、d两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 。相同(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则:①图中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 。根、芽、茎三种器最适浓度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②当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依次为_____。③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根、芽、茎来说,“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界限依次是图中的_______。根、芽、茎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a′、b′、c′(3)图3中曲线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则:①图示说明 植物比 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②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最适宜浓度为 点对应的浓度。双子叶单子叶c5.(不定项)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A错误;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则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内侧,B错误;无法通过对比“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来判断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的分布情况,C错误。6.如图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胞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根据图示,曲线Ⅱ表示的长度与IAA作用时间呈正相关B.图乙BC段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CD段表明生长素抑制生长C.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D.在生长素作用下细胞膜外排H+,使细胞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胞伸长√图乙BC段和CD段生长速率都大于IAA为0时的生长速率,所以BC段和CD段生长素都促进生长,B错误;由图甲、乙可知,在pH近中性时,玉米胚芽鞘生长缓慢,随pH降低,生长速率增大,可判断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由图甲可知,加入生长素以后pH逐渐变小,推知在生长素作用下细胞膜外排H+,使细胞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胞伸长,D正确。关于生长素作用特点的3点提醒归纳提升(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速率慢于对照组。(2)浓度的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特点,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四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1.(2021·全国甲,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1234√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12342.(2021·福建,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1234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1234√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有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12343.(2020·江苏,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 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如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 mg/L1234√一般来说,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10 mol/L,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等,相对分子质量不足200,故800 mg/L的浓度远高于10-10 mol/L,若新生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高于800 mg/L,则会抑制不定根生长,D错误。12344.(2019·江苏,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1234√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由题图可知,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其胚芽鞘能直立生长但不弯曲,B错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能感受光刺激也没有生长素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单侧光处理会使IAA先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D错误。12341.判断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叙述(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吲哚乙酸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3)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不均匀造成的( )五分钟 查落实×××2.判断关于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的叙述(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2)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3.判断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1)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2)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的作用有关( )(3)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实现的( )√××√×√√4.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作为 ,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4)(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信息分子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5)(选择性必修1 P93)极性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6)(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 ,如促进发生,影响 等。(7)(选择性必修1 P94)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8)(选择性必修1 P94)幼嫩的细胞对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器官的生长、发育侧根和不定根花、叶和果实发育促进生长抑制生长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五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生长素的发现源于对植物向光性的观察,下列有关生长素研究过程中相关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吲哚乙酸影响了尖端下部的弯曲生长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C.拜尔的实验确定了尖端产生某种“影响”的合成不需要光照D.温特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1234567891011121314达尔文并未提出吲哚乙酸,他只推测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使尖端下面生长不均匀,A错误;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B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2023·湖南湘潭高三检测)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1234567891011121314√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A正确;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实验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感光,故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正确;温特未能提取、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①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4.如图实验所示,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枝条不切除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123456789101112131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有关√甲中无尖端,也无外源生长素,故主枝不生长;乙和丁有顶芽且均含有生长素,单侧光照射两者均可弯向光源生长;丙无尖端,但有外源生长素,故可直立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5.(2023·辽宁鞍山一中高三模拟)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如图所示,植物嫩叶的一部分经常会被其他叶片遮挡,嫩叶的遮挡部分与光照部分的叶肉细胞都会输出生长素并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从而促进该侧叶柄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植物嫩叶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图中被遮挡的嫩叶叶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向右弯曲生长C.嫩叶叶柄弯曲生长会减少叶片受光面积,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与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现象原理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不在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经过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故植物叶柄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B正确;图示叶片的生理意义在于可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抑制作用,D错误。6.(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模拟)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1234567891011121314√由题意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7.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析可知,外源IAA能减轻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本实验结果中,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C.乙组可在5~20 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D.甲组中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的萌发率,说明20 mg·L-1的外源IAA能抑制种子萌发√1234567891011121314甲组中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的萌发率,但与不加外源IAA组相比,20 mg·L-1的外源IAA仍然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8.(2023·湖南怀化高三质检)近年,新疆棉花生产继续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产量达512.9万吨,占全国的89.5%。新疆棉因品质优良受到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如图是棉花植株的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表示顶芽和侧芽,③表示已成熟即将脱落的棉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棉花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甲端运输到乙端B.在生产上常通过摘心去除①来增加棉花产量C.棉花植株中,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D.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棉花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生长素从甲端运输到乙端属于极性运输,除此之外还有横向运输等非极性运输,A错误;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去除①,去除顶端优势,从而增加棉花产量,B正确;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C错误;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生长,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9.观察甲、乙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C.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D.图乙中Ⅳ处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此处生长是因为促进细胞数量增多而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A正确;Ⅰ处生长比Ⅱ处快,且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所以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如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B.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C.IAA浓度高于10-4 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D.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的伸长生长与对照组相同,并不是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A错误;据图分析,IAA浓度在10-5~10-3 mol/L之间时,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减弱,IAA浓度大于10-3 mol/L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加,B、C错误。11.(2023·山东青岛高三模拟)取某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A)和幼根(B)并切除尖端,保持两者的形态学上端在上,实验处理见图甲;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物芽和根的影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的下端都能检测到生长素B.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b点对应的浓度,A和B均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C.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d点对应的浓度,A和B的弯曲方向相反,体现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用含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处理A时,其弯曲生长的程度均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图乙b点对应的浓度对于根和芽均为促进作用,故在A、B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右侧生长快,A和B均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1234567891011121314抑制生长的特性,图中A、B分别为胚芽鞘和幼根,其不同的弯曲方向不能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C错误;依据生长素浓度的作用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两侧,可能有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的促进效果相同,故用含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处理A时,其弯曲生长的程度可能相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1234567891011121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半边茎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的弯曲角度B.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C.半边茎向内弯曲生长可能是因为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内侧细胞中的高,所以外侧细胞生长较快D.半边茎向内弯曲生长可能是因为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该浓度更有利于外侧细胞的生长1234567891011121314√√√图中数据只能显示生长素具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其抑制作用,所以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三、非选择题13.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去雄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1234567891011121314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1234567891011121314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中的_______。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2、3组的不同在于是否在子房上涂抹IAA,比较2、3组实验结果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4组涂抹的部位为花柄,果实平均重量为0,故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从花柄运输到子房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1234567891011121314(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的____(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填“1”“2”或“3”)处施加NPA。1234567891011121314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12芽产生的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根据实验模型图,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1处施加3H-IAA,在2处施加NPA。1234567891011121314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施加不施加与Ⅰ组形成对照,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施加、不施加。③请在表中填写a、b段的预期结果:a段___________;b段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14.(2023·辽宁本溪高三模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绿萝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植物插条生根”实验的探究,得到如下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组别(株) 空白对照组 绿萝水培液处理组第1组(绿萝) 编号1 编号1′ 平均数 编号2 编号2′ 平均数生根数(条) 23 29 26 37 34 35.5根长(m) 24 21.5 23 29.7 25.2 27.41234567891011121314第2组(红掌) 编号A 编号A′ 平均数 编号B 编号B′ 平均数生根数(条) 1 0 0.5 3 5 2.5根长(m) 0.8 0 0.8 1.2 1.58 1.4第3组(富贵竹) 编号a 编号a′ 平均数 编号b 编号b′ 平均数生根数(条) 2 5 3.5 7 5 6根长(m) 1.8 1.63 1.7 2.45 2.16 2.3(1)绿萝体内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等,在这些部位,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在绿萝芽、幼嫩的叶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色氨酸非极性运输植物种类(绿萝、红掌、富贵竹)、是否加入绿萝水培液绿萝产生的生长素对同种或异种的植物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生根作用(合理即可)(5)比较表格中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根长数据,请推测根长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或“细胞伸长”)的结果。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验证该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细胞伸长取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同种植物的根尖,制作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比较相同区域细胞的数目和大小第9课时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科学家及实验过程 结论及分析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 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进行拓展思考:(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3)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1.(不定项)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答案 CD解析 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受到光照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错误;实验二不能证明“影响”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B错误;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2.(2023·山东东营高三学情调研)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 D解析 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归纳总结 向光性的原理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请思考下列问题:(1)本实验能否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一结论?为什么?提示 不能。因为仅就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可以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2)欲得出上述结论应怎样改进实验更具说服力?提示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否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不能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答案 C解析 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中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体内没有产生激素的专门器官,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的;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子果实。4.科学家曾经在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B.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C.合成生长素的腺体分布于幼嫩的芽、叶等部位D.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长素答案 B解析 人体内没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A错误;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不是腺体,C错误;吲哚丁酸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方式、作用表现及作用实质(1)作用方式:给细胞传达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2)作用表现①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②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3)作用实质: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2)细胞的成熟程度: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比较迟钝。(3)器官的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4)植物的种类: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3.典型实例: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发育受抑制的现象。(2)形成原因(3)解除方法:去除顶芽。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不一定,在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产生相同的促进效果。(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不同吗?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如图所示为三幅与生长素浓度有关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则:①a、c、e、f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 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c点促进作用最强,e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f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②b、d两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则:①图中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②当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对根、芽、茎生长的作用依次为抑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③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根、芽、茎来说,“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界限依次是图中的a′、b′、c′。(3)图3中曲线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则:①图示说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②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来杀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最适宜浓度为c点对应的浓度。5.(不定项)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的形成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B.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C.“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分布多D.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的形成答案 D解析 破土前,“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A错误;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则破土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小于内侧,B错误;无法通过对比“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来判断拟南芥“弯钩”内侧生长素的分布情况,C错误。6.如图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胞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根据图示,曲线Ⅱ表示的长度与IAA作用时间呈正相关B.图乙BC段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CD段表明生长素抑制生长C.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D.在生长素作用下细胞膜外排H+,使细胞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胞伸长答案 B解析 图乙BC段和CD段生长速率都大于IAA为0时的生长速率,所以BC段和CD段生长素都促进生长,B错误;由图甲、乙可知,在pH近中性时,玉米胚芽鞘生长缓慢,随pH降低,生长速率增大,可判断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由图甲可知,加入生长素以后pH逐渐变小,推知在生长素作用下细胞膜外排H+,使细胞壁变得疏松,有利于细胞伸长,D正确。归纳提升 关于生长素作用特点的3点提醒(1)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速率慢于对照组。(2)浓度的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抑制和促进的浓度范围而言的。(3)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浓度较低时促进,浓度过高时抑制的特点,因此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并且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1.(2021·全国甲,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答案 D解析 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2.(2021·福建,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有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3.(2020·江苏,11)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 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如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B.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 mg/L答案 D解析 一般来说,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10 mol/L,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等,相对分子质量不足200,故800 mg/L的浓度远高于10-10 mol/L,若新生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高于800 mg/L,则会抑制不定根生长,D错误。4.(2019·江苏,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答案 C解析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由题图可知,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其胚芽鞘能直立生长但不弯曲,B错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能感受光刺激也没有生长素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单侧光处理会使IAA先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D错误。1.判断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叙述(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2)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吲哚乙酸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 )(3)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下部生长素产生不均匀造成的( × )2.判断关于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的叙述(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 )(2)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 )(4)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 )3.判断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1)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 )(2)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的作用有关( √ )(3)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实现的( √ )4.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3)(选择性必修1 P92)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4)(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5)(选择性必修1 P93)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6)(选择性必修1 P93)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7)(选择性必修1 P94)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8)(选择性必修1 P94)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生长素的发现源于对植物向光性的观察,下列有关生长素研究过程中相关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吲哚乙酸影响了尖端下部的弯曲生长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C.拜尔的实验确定了尖端产生某种“影响”的合成不需要光照D.温特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答案 D解析 达尔文并未提出吲哚乙酸,他只推测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使尖端下面生长不均匀,A错误;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B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C错误。2.(2023·湖南湘潭高三检测)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答案 D解析 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A正确;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实验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感光,故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正确;温特未能提取、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答案 D解析 ①a、b琼脂块中含有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4.如图实验所示,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枝条不切除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有关答案 C解析 甲中无尖端,也无外源生长素,故主枝不生长;乙和丁有顶芽且均含有生长素,单侧光照射两者均可弯向光源生长;丙无尖端,但有外源生长素,故可直立生长。5.(2023·辽宁鞍山一中高三模拟)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如图所示,植物嫩叶的一部分经常会被其他叶片遮挡,嫩叶的遮挡部分与光照部分的叶肉细胞都会输出生长素并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从而促进该侧叶柄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嫩叶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图中被遮挡的嫩叶叶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向右弯曲生长C.嫩叶叶柄弯曲生长会减少叶片受光面积,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与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现象原理相同答案 B解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不在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经过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故植物叶柄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B正确;图示叶片的生理意义在于可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抑制作用,D错误。6.(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模拟)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D.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C错误。7.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可知,外源IAA能减轻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本实验结果中,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C.乙组可在5~20 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D.甲组中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的萌发率,说明20 mg·L-1的外源IAA能抑制种子萌发答案 D解析 甲组中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的萌发率,但与不加外源IAA组相比,20 mg·L-1的外源IAA仍然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8.(2023·湖南怀化高三质检)近年,新疆棉花生产继续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产量达512.9万吨,占全国的89.5%。新疆棉因品质优良受到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如图是棉花植株的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表示顶芽和侧芽,③表示已成熟即将脱落的棉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棉花植株中,生长素只能由甲端运输到乙端B.在生产上常通过摘心去除①来增加棉花产量C.棉花植株中,只有①②部位能合成生长素D.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棉花生长答案 B解析 生长素从甲端运输到乙端属于极性运输,除此之外还有横向运输等非极性运输,A错误;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去除①,去除顶端优势,从而增加棉花产量,B正确;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C错误;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生长,D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9.观察甲、乙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若图乙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C.若图乙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D.图乙中Ⅳ处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此处生长是因为促进细胞数量增多而生长答案 A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生长素对Ⅰ、Ⅲ、Ⅳ处的生长都起促进作用,A正确;Ⅰ处生长比Ⅱ处快,且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所以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B正确。10.如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B.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C.IAA浓度高于10-4 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D.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答案 D解析 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的伸长生长与对照组相同,并不是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A错误;据图分析,IAA浓度在10-5~10-3 mol/L之间时,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减弱,IAA浓度大于10-3 mol/L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加,B、C错误。11.(2023·山东青岛高三模拟)取某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A)和幼根(B)并切除尖端,保持两者的形态学上端在上,实验处理见图甲;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物芽和根的影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的下端都能检测到生长素B.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b点对应的浓度,A和B均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C.若琼脂块内生长素含量为图乙d点对应的浓度,A和B的弯曲方向相反,体现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用含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处理A时,其弯曲生长的程度均不相同答案 AB解析 图乙b点对应的浓度对于根和芽均为促进作用,故在A、B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右侧生长快,A和B均表现为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图中A、B分别为胚芽鞘和幼根,其不同的弯曲方向不能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C错误;依据生长素浓度的作用曲线可知,在最适浓度两侧,可能有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的促进效果相同,故用含不同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处理A时,其弯曲生长的程度可能相同,D错误。12.(2023·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半边茎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的弯曲角度B.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C.半边茎向内弯曲生长可能是因为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内侧细胞中的高,所以外侧细胞生长较快D.半边茎向内弯曲生长可能是因为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该浓度更有利于外侧细胞的生长答案 ACD解析 图中数据只能显示生长素具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其抑制作用,所以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B错误。三、非选择题13.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去雄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涂抹IAA 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中的______________。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项目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Ⅱ组 ?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①表中Ⅰ组应在图的________(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填“1”“2”或“3”)处施加NPA。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③请在表中填写a、b段的预期结果:a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段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种子 ②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从花柄运输到子房 (2)①1 2 ②施加 不施加 ③Ⅰ组>Ⅱ组 Ⅰ组<Ⅱ组解析 (1)②2、3组的不同在于是否在子房上涂抹IAA,比较2、3组实验结果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4组涂抹的部位为花柄,果实平均重量为0,故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2)①芽产生的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根据实验模型图,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1处施加3H-IAA,在2处施加NPA。②与Ⅰ组形成对照,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施加、不施加。14.(2023·辽宁本溪高三模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绿萝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植物插条生根”实验的探究,得到如下结果。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株) 空白对照组 绿萝水培液处理组第1组(绿萝) 编号1 编号1′ 平均数 编号2 编号2′ 平均数生根数(条) 23 29 26 37 34 35.5根长(m) 24 21.5 23 29.7 25.2 27.4第2组(红掌) 编号A 编号A′ 平均数 编号B 编号B′ 平均数生根数(条) 1 0 0.5 3 5 2.5根长(m) 0.8 0 0.8 1.2 1.58 1.4第3组(富贵竹) 编号a 编号a′ 平均数 编号b 编号b′ 平均数生根数(条) 2 5 3.5 7 5 6根长(m) 1.8 1.63 1.7 2.45 2.16 2.3(1)绿萝体内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等,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在绿萝芽、幼嫩的叶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表格中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根长数据,请推测根长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或“细胞伸长”)的结果。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验证该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色氨酸 (2)非极性运输 (3)植物种类(绿萝、红掌、富贵竹)、是否加入绿萝水培液 (4)绿萝产生的生长素对同种或异种的植物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生根作用(合理即可) (5)细胞伸长 取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同种植物的根尖,制作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比较相同区域细胞的数目和大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9课时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学案(含解析).docx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新人教版鲁湘辽)第八单元 第9课时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课件(97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