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名称 《快乐的do re mi》执教者 课时 第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快乐的do re mi》是一首欢快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旋律的大跳、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多次出现使歌曲更加明朗欢快。歌曲为四二拍,1=G,六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进入中年级,在前两年对音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把感性认识的经验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一些音乐知识和识读乐谱的学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和演唱唱名do re mi。学习歌曲《快乐的do re mi》。熟记这首歌的旋律,跟着录音哼唱歌曲。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听唱法演唱歌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歌唱和欣赏歌曲、音乐创编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识记do re mi三个音。难点 用do re mi三个音让学生进行创编音乐短句。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快乐的do re mi》是 一首欢快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旋律的大跳、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多次出现使歌曲更加明朗欢快。歌曲为四二拍,1=G,六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三年级阶段,五线谱主要让学生识读无升降号调的唱名位置(1=C)。教学中以学生先倾听音乐后演唱为主,演唱歌曲时要注意“i”的口型。歌曲唱完了,拓展延伸很重要。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可以举手提出自己不会的地方,共同解决。歌曲最后一句和结束句的区别也做了单独学习。我准备了响板、木鱼二种打击乐器,并一一向同学们做了介绍。总结了乐器的演奏姿势和发出的声音。为了防止学生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出现问题,我事先将创编好的歌词,展示在大屏幕上。 最后,在欢快、轻松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表演了出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5课堂小结2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幻灯片出示1 2 3 ?) 它们还有其它的名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合作探究,学唱歌曲。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1)教师:请同学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哪个音符?它出现了几次?学生说出来。(2)请同学们听一听,琴。跟着老师先唱一唱,再跟着琴唱一唱这三个音。(3)教师先范唱歌曲,然后教师先唱一句,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2、听唱法演唱歌曲(分角色、分段演唱)。(1)我们一起轻声读歌词第一段。(2)听老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同学们在心里默唱一遍,然后再轻声唱一遍。(3)在学生演唱第一段的时候,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是否跑调,并加以指导。(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全体演唱二、三段。(5)全体演唱全曲二到三遍。3、演唱展示。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变化演唱形式:先全体齐唱,再分小组轮唱,然后个人独唱等形式。创编歌词,拓展延伸,激发情感。小组合作创编,并展示本小组的作品。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和声音,即兴创编歌词四、总结点评,集体展示。 学生回答:认识。(用数学的术语来回答的。)聆听歌曲伴奏,感受着歌曲的情绪。欣赏范唱、教师范唱环节中,自己去感受:几种乐器在演奏?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怎么样的动作让这些乐器发出声音? 区分二种不同种类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学生特别好奇,很想走到活动中去。完成难点节奏训练并巩固了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和歌曲中演唱。引导学生唱出快乐的场景。感受do re mi的快乐。 感受木鱼、响板的演奏姿势和音色的区别五、教学评价设计。布置作业1分钟 回家给家长表演唱。板书设计 快乐的do re mi1 2 3四分休止符教学反思 《快乐的do re mi》教学反思 王月贤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班级学生和我配合的很默契。开始的情景导入,学生们伴随歌曲伴奏,轻轻地拍手,感受节拍的同时,感受着歌曲的情绪。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很想表现自己。 我首先将歌曲的难点解决,将含有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分角色加入到情景中,这样一来,歌曲的歌词便解决了一半了。 正式学习歌曲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以“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欣赏范唱、教师范唱环节中,自己去感受:两种乐器在演奏中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每种乐器怎样打击发出的声音。在分段学唱中,感受每个人的角色。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可以举手提出自己不会的地方,共同解决。歌曲最后一句和结束句的区别也做了单独学习。 歌曲演唱完了,拓展延伸很重要。我准备了响板、木鱼两种打击乐器,并一一向同学们做了介绍。总结了乐器的演奏姿势和发出的声音。为了防止学生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出现问题,我事先将创编好的歌词,展示在大屏幕上。 最后,在欢快、轻松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表演了出来。主要出现的问题: 1、学生开始不理解唱名是什么意思,乐理上的术语了解的少。2、歌曲的演唱没有把握好时间没进行当堂检测; 3、创编部分,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 4、教师说的较多,学生自己说的少; 5、教学预设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导致最后当堂检测没能完成。 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今后的课还很多。有些感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会给你很多的意想不到。同时,要清楚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认清目标,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管是演唱还是欣赏,一定要把快乐传递给学生,在歌声中去学习、感受美、感受生活。还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充实专业知识,立足课堂,做一名充满魅力的小学音乐教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