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恰当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感情,写清楚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和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题: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总序第18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图片导入,欣赏美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板书课题) 师:一条河,因为有了青草、绿树、野花的点缀,变得更加美丽多姿。一座山,因为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课件出示图片)我们的生活,也因为各种美好的事物而变得更美好。你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生: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安全的网络购物,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生活的愉悦;而芬芳四溢的花儿,把我们的生活和心情装点得如此美丽。 师: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诚信、旅行、梦想、创意……是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还有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还有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习作学习,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板块二 补全题目,探究美好 1.读懂习作要求 师:首先,请你跟着月亮老师,一起来读读习作要求。你可以一边读,一边用笔把关键信息圈画出来。教材中的第一部分,用小花朵中的关键词,向我们提示了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些事物。第二部分用几个泡泡框和一个问题,启发我们这次习作可以写什么内容。第三部分提示了习作方法。第四部分提示写完习作后,我们该怎么做。进入习作前,我们就要像这样,先把要求读懂,这样才能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习作。 2.补全题目 师:“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信息呢? 生1:我们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旅行让生活更美好”等。 生2:写作的时候,要贴近生活实际。 师:月亮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关注一个字眼“更”。一个“更”字,提示我们,这次习作要写出这个事物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谁能说说“生活更美好”指的是什么? 生:“生活更美好”是指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师:现在,请大家静静回忆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哪些事物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生回忆) 师:教材中以八个词语为例,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提示:甜甜的微笑,难能可贵的品格——诚信,心中坚定的梦想,脑洞大开的创意,强身健体的运动,陶冶情操的集邮,美好的旅行,陶冶性情的种花,等等。习作中的提示,有没有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生1:我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去想,如读书、集邮、唱歌、看电影、运动健身等,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生2:我是从家庭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想,如家庭聚会、全家旅行、亲子活动等,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生3:也可以从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去想,如自己和同学最喜欢的某项活动、某个社团等,让生活更美好。 师:月亮老师还要补充一点,其实,我们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如做事认真、诚实守信、不怕困难、善于动脑等,也让生活更美好。前面三位同学说的都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形的,老师补充的是人的习惯、品质,是无形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感受最深的素材来写。现在,请你拿起笔,工工整整写下你心中的美好,把你的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生补充题目) 3.探究美好 师:确定了想写的事物,我们再来交流下,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生1:我想到的是音乐。听听音乐,唱唱歌,会让我放松、开心。 生2:旅行既让我看到了和家乡不一样的美景,又增长了我的见识。 生3:我的答案是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它们发芽,看它们慢慢长大,真有成就感。 师:听了三位小伙伴的分享,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4:这三位小伙伴的分享,都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欣赏音乐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养花种草给人带来培育生命的成就感;旅行让人看到别样的风景,增长见识。 生5:做这些事让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令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师: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进一步交流下,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份美好呢?请你静静想一想。 板块三 指导写作,书写美好 1.选择具体典型的事例 师:本次习作,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写这个事物带给生活的积极影响,还要写明影响的原因和过程。在我们刚学过的课文《竹节人》中,作者范锡林选择了“竹节人”这个具体的事物,先概述“我们”迷竹节人,再描写“我们”做竹节人,接着描写“我们”斗竹节人,最后写老师玩竹节人。通过对这些情景的描写,写出了竹节人给“我们”童年带来的欢乐和美好。(课件出示《竹节人》的片段) 2.情节一波三折 师:在老师玩竹节人的片段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我”和同桌上课玩竹节人,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去老师办公室的窗外找竹节人;“我”和同桌没有找到竹节人很不高兴,却意外发现老师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着竹节人,“我”的心情立刻转为开心。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事情的经过表现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本次习作,同学们可以通过列出简明扼要的提纲,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写出一波三折的情节。 3.融入自己的感情 师:同样还是以《竹节人》为例,为什么这篇文章这样引人入胜,打动人心?请你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第26~29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课件出示第26~29自然段) 生:作者抓住了老师的神态、动作,写出了玩竹节人的乐趣,还融入了“我”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文字很能打动人心。 师:大家读过林海音的《窃读记》吗?请你读读下面的文字,并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林海音《窃读记》 生:这段文字有许多细腻传神的心理活动。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师: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更好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叙事之中,以情感人。 板块四 赏析美好,自主写作 1.范文赏析 师:学语文,用语文。本次习作,我们可以选择具体典型的事例,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设置曲折的情节,在叙事中,运用多种细节描写,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书写自己心底的美好。写之前,要列一个简洁明了的提纲哟。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她的作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件出示习作《爱让生活更美好》) 爱让生活更美好 一阵阵鼾声奏成爱的旋律,因为有爱,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题记 随着秒针一圈圈地转动,窗外,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台灯下,我的笔不停地挥动着,睡意一阵阵袭来,堆在桌上的一沓卷子,愈发使我烦躁,而耳边传来的鼾声一声接着一声,使我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心里充满了烦躁。于是不由分说,我摇醒爸爸,冲着睡眼惺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我学习,你自己却睡着了!看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爸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气走出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到爸爸的鼾声,心里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了天黑才回家,开门时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推开门,一眼就看到爸爸倚在沙发上睡着了,桌子上摆着几碟可口的饭菜,一看就出自爸爸的手艺,而他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也随着呼噜声有节奏地起伏着。不难想象,爸爸在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辛勤地给我做晚餐。做完晚餐后,他疲惫地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小时候的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睡,而那鼾声也总会在我调皮的坏笑中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慈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慢流逝,我已经长大,已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放学回家以后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性和犟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人人都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我却说“父爱如海,宽容地包容我的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予我最深沉的爱”。 父亲的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的美好。 师:现在请同学来评价一下这篇作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1: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作者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爸爸的“鼾声”,并且以“我”对爸爸鼾声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而获得新的立意。 生2:本文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地传递出小作者真挚的情感。 2.修改要求 师:课后,请同学们用心完成自己的作文。月亮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四条小贴士,同学们写完作文以后,可以对照着修改自己的作文。 (1)习作是不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写的? (2)有没有把事情的经过、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写清楚? (3)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是否写具体了? (4)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 师:同学们还可以在班内开展“共享我的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名师课堂,助你学习进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用心完成这次习作。 2.写完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 成功之处: 这是一个半命题的习作,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的前半部分内容,探究了哪些事物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问题,拓宽了写作的思路。然后提示学生把题目填写完整,思考事物是如何将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随后学生围绕中心,借鉴《竹节人》这篇课文设置情节的方式,结合例文,确立中心,列好提纲。整个过程细化了写作的要求,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不足之处: 由于不同学生的写作功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文章的选材和详略把握不是很到位,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我引导得不够,还需要课后同学之间互评习作,老师再单个辅导。 教学建议: 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参照课本例句的写法,仔细揣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美好的回忆,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设计意图 紧扣主题进行开放式选题,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空间,又不背离单元习作的主旨。 设计意图 结合本单元课文“如何融入感情” 的写法,到学生学习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是一个迁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