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亲爱的回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欢快、自然地歌声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第一段,通过合适的力度,在强弱对比中准确地表现人声与回声之间的音响效果。在演唱中感受歌曲六八拍的韵律,唱好最后两句旋律中的同音反复、弱起节奏。师生之间进行简单地二声部合作,在配合中唱好歌曲末句最后三个音程。过程与方法:本课通过动作的模仿逐步过渡到对声音的模仿,引出回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根据生活经验发现总结回声的特点。歌曲教唱部分,我先让学生从模唱开始,解决歌曲出现的六个“哈罗”回声,同时要求他们注意原声与回声之间的力度对比。在难点的处理中,尾句三个音的二声部演唱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我选择先从骨干音的演唱逐层递进,让学生在自主聆听与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教师演唱的旋律与他们演唱的不同之处,进而再学习。歌曲的弱起部分,我用了“荡秋千”游戏,以力量的积攒与爆发对应弱拍与强拍,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在欢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与自然、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用欢快、自然地歌声演唱歌曲《亲爱的回声》第一段,通过合适的力度,在强弱对比中准确地表现人声与回声之间的音响效果。三、教学难点:1、在演唱中感受歌曲六八拍的韵律,唱好最后两句旋律中的同音反复与弱起节奏。2、师生之间进行简单地二声部合作,在配合中唱好歌曲末句最后三个音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照镜子游戏{设计意图:用照镜子游戏进行动作模仿,为声音模仿铺垫}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我是照镜子的人,你们是镜子中的我。(播放音乐,师生在音乐中通过照镜子的游戏进行动作模仿)(二)新授部分:一、声音模仿 引出回声1、师:不仅动作可以模仿,还有声音也可以模仿,咱们试一试。(师生互动进行声音模仿:喂—喂—、你好 你好、哈 罗 哈 罗)师:同学们,在哪里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揭题)山谷中的回声有什么特点?生答{设计意图:用声音模仿游戏让学生自己发现回声的特点,为歌曲中的力度对比铺垫}二、感知音高 唱好回声(解决重点)3、师:既然回声那么有意思,李老师准备了一首歌曲,想和同学们划着进入山谷中。当你听到我唱“哈罗”的时候,你们来做我的回声好吗?第二遍:数一数我们做了几次回声?{设计意图:在对音高的模唱中,感知歌曲中出现的几次“哈罗”不同的旋律位置,既考验学生的聆听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抓住回声比原声弱的特点}三、师生配合 进行二声部(解决难点)4、师:你们的回声吸引了住在山中的孩子,听听他们怎么用歌声欢迎你们的?(出示末句骨干音旋律字母谱:d’、t、l、s、f、s、m)5、师:我们也来唱一唱。6、师:山中孩子听到你们的演唱,把歌声唱得更优美了。(变换节奏唱骨干音旋律字母谱:六八拍d’、t、l、s、f、s、m)7、学生完整演唱骨干音旋律,而后教师加入末句旋律并提问学生,我唱得和你们唱得一样吗?哪一个音符更密集?8、出示乐谱,学习末句旋律。9、师生配合,完整地演唱末句二声部旋律。四、秋千游戏 处理弱起(解决难点)10、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山上的孩子喜欢休息时,边荡秋千边哼小曲儿。要想秋千荡得高,时机很重要。李老师教你们一个小妙招儿,找准时机。当你听到55的时候边吸一口气边踮起脚,听到d’的时候一股力量荡出去。(聆听音乐旋律,用动作感受弱起)11、师:这个最佳时机,到底是什么音?(出示乐谱,边唱谱边做荡秋千的动作)12、师生配合,完整演唱第二部分旋律五、完整聆听 加入歌词13、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看着歌谱,在心中跟着李老师默唱。从歌谱中找一找你们唱得回声。(老师范唱歌曲)14、师:现在,李老师唱原声,同学们唱回声。歌曲的第二部分,咱们一起来完成。15、分男女声演唱。六、拓展部分 “回声”对比16、聆听拉索《回声》七、作业17、预习歌曲第二段,加入歌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