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信息
课程模块 政治与法治 对应章节 第六课第一框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题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基础良好,思维上敏锐活跃,大都表示初中有学习过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但是主要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整合,对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刻。 本框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拓展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结合中西政党制度对比、依托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知识的理解,坚定制度自信。
二、教材地位
本框题位于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与前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课程标准依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本框题的表述: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探究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以及协商民主的意义和价值;搜集八个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认识;查阅我国和西方政党制度的资料,以及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等比喻,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优势;走访本地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对本地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对有争议的公共问题的立场以及应对措施,加以评析,理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四、核心素养目标
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节课主要达成以下四个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认同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作用。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内容、创新性和优越性,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和职能,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理解协商民主。 法治意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共参与: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配合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国家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新性和优越性;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难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多党合作制度使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
六、教学方法
合作研学、探究式学习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3分钟) 观看视频《2023聚焦两会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聚焦重大问题 进行政党协商》 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之前要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呢?这说明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政党制度? 设计意图:结合时事,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25分钟) 探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探究:政党都是以获取或参与政权为目的的,那么今天的民主党派是不是也是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呢? 2、民主党派的性质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探究与分享(P55)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政党制度就像拳击赛,一定要把对方打倒;而我们的政党制度则好比“大合唱”,大家齐心协力干成一项事业。大合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大合唱要有旋律,这个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拳击赛和大合唱这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西方政党制度“轮流执政”“相互反对”“竞争冲突”与我国政党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协商民主”之间的差异。) 思考:——分析多党合作的“交响乐” 1、指挥和乐手作为朋友,他们该如何相处呢? 2、怎样避免乐手各行其是从而做到有效合作? 3、在多党合作中,谁是指挥?谁是乐手? 4、指挥是不是可以随意指挥,有没有一个乐队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呢?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观看美国两党制驴象之争的视频,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特色:(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在当今世界独具特色。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新在哪里? (1)人民利益: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2)政党关系: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3)决策科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有关西方政党与我国政党制度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与探究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过渡语: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要求我们就不断坚持完善,那该以谁作为载体去推进呢?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第二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内容的学习。 探究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探究与分享:国务院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请人大代表“审议”的同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人民政协的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注意: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不享有国家权力。政协不能决策,不具体执行管理国家的事务,只是提意见和建议。 观看视频《三分钟了解政协》,请同学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出人民政协的组成、主题和职能。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的组成 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3、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 (1)政治协商: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形式:座谈会、协商会等) (2)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3)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示习语: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及要求 (1)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情感升华 (3分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习近平2018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时的讲话 设计意图:通过治国理政金句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课堂测试 (5分钟) 例题: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致力于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对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开展协商调研,提出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等重要建议;举行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有关方面专题研究采纳议政成果;调研并协商就业、医疗、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协商建言、开展监督性调研;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释人民政协在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依据。 答题: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前提。 ②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③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开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总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整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
课后作业 (2分钟) 假设你要准备参加2022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请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提案,提交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
八、教学板书
九、教学反思
1、得: 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高,课程完成度较好,习题检测结果良好,学生认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作用。 2、失: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仍需教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课程容量大,教师语速较快;各板块街接不够自然流畅。 3、改: 充分运用好小组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对比中理解并认同我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调整授课顺序,力求各板块之间衔接流畅自然,引导学生思考,展开探究,做到详略得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