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信息课程模块 政治与法治 对应章节 第六课第二框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0分钟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题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者对社会政治现象有较大兴趣,但在日常生活中对我国具体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关注和了解不多。 从知识储备看,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从能力来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进行比较,因此要充分调动、引导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通过材料归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地位本框题位于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与前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三、课程标准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本框题的表述:2.3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四、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 依法维护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公共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 1、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3分钟) 团结成钢绘锦绣,奋楫扬帆圆梦想!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指导,广西日报-广西云策划制作的原创歌曲《团结成钢》MV震撼发布,广西、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同声共振。 “团结成钢,乘风破浪向海洋,千锤百炼更硬朗,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广西、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等五自治区各民族人民踏歌而来,翩翩起舞,民族之花绚丽绽放,各族人民一家亲,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思考:视频体现了我国是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以视频片段作为导入,聚焦“五十六民族是一家”的主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教师通过问题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习。讲授新课 (25分钟) 探究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就有很大的不同,而每个民族也有一些特色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但在这些差异中,我们也发现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例如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这也恰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1、中华民族 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民族格局特点:多元一体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3、行政区域特色:既民主又集中 民主表现:我国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集中表现: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拓展: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教师提问:那我们之前也学习过关于“国家主权”的概念,同学们觉得这一概念和刚刚所学习的“地方性的自治权”是否相冲突呢? 教师总结:地方性的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探究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播放视频《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纪录片 今日西藏》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人民:从“当牛做马”到“当家作主” 思考:①你认为藏族人民能真正站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这一根本性变化助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③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侧面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怎样的方针? 4、我国的民族关系 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形成原因: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过渡语:西藏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展离不开新型的民族关系;离不开我国所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同样,还离不开一个中国特色的制度保障——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播放视频《秒懂百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3)内容: ① 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区) ②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双重权利) (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立法自治权: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经济自治权:①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②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文化管理自治权: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变通执行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今日西藏: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西藏的成就无疑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设计是成功的,那么,你知道我国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 ①必要性:(国情角度)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怎么做)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 ②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5)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你知道近年来外部反华势力通常以什么为切口挑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民族关系吗?这给我们处理好民族问题怎样的警示?——必须处理好宗教问题! 探究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观看视频,思考: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来,各宗教界和睦相处。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信与不信的自由 ◇信什么教的自由◇信什么教派的自由 ◇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注意:①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 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④不能去学校宣传有神论,不能去寺庙宣传无神论。 注意:邪教不是宗教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法轮功”呢?前面我们说到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那是不是像“法轮功”我们也可以信呢? 没错,“法轮功”是邪教而非宗教,宗教不是邪教。当今世界,邪教兴风作浪,已成为一大公害。邪教组织就是指利用冒用宗教、气功或者以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比如它们在很多地方制造集体自杀或暗杀、爆炸等事件,这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加以注意、辨识。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②公民享有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履行法律义务; ③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④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⑤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⑥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原则。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①宗教事务属于我国内政,不受任何外国势力支配; ②平等友好对外交往; ③严格禁止境外宗教渗透发展; ④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防范宗教极端行为。 注意: 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情感升华 (3分钟)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才能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正是由于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的民族工作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课堂测试 (5分钟)课堂总结 (2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整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深化认知。课后作业 (2分钟) 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讲话》原文,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切身体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笔记本上,大概300字左右,老师会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教学板书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舞蹈和音乐中感受少数民族就在身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了学生的地理历史知识去理解和运用政治材料,知识掌握变成了主动的接受知识。同时,让学生从事例中体验,主动探究,完成知识的迁移,由已知获取未知。存在的困惑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