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要求改写句子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要求改写句子过关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按要求改写句子过关练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改为陈述句)
   。
(2)通过学习《军神》这一课,使我受到了教育。(修改病句)
   。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用加点词仿写)
   。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此去离县治还远。(改为反问句)
   。
(2)用一两句话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
(3)上课铃响了,立刻跑进教室。(修改病句)
   。
(4)毛主席没说话。(扩句,至少扩两处)
   。
(5)刘伯承是一块儿会说话的钢板。(改为感叹句)
   。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
(2)祖父的院子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修改病句)
   。
(3)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
(4)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用加点字造句)
   。
(5)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改为双重否定句)
   。
(6)春风中,柳枝随风飘荡。(改为拟人句)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照样子,运用对比仿写)
   。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写一写”静”)
深夜,真的太安静了。
   。
(3)细节描写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你用上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几句话,来表现你受到表扬后的心理。
   。
(4)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照样子,写一写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
   。
5.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起先是多么幸运。(修改病句)
   。
(3)我用以前未曾有过的温情和愧疚抚摸着珍珠鸟。(缩写句子)
   。
(4)你能把下面的情景说得更具体吗?
弟弟在公园里玩得非常高兴。
   。
6.按要求写句子。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
(2)整个会场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改为夸张句)
   。
(3)白云从祖父的头上飘过。(改为拟人句)
   。
(4)祖父多次反复要求我区分谷子和狗尾巴草。(修改病句)
   。
(5)月是故乡明,我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改为反问句)
   。
7.按要求写一写。
(1)那一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2)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改成双重否定句)
   。
(3)请依次写出下条有趣的校规中三个“别”字的意思。
学校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A别B别C别的。
A    。
B    。
C    。
(4)仿照下面神态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例: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她走到窗台边,   。
8.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缩写句子)
   。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
   。
(3)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他人转述句)
   。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病人平静地回答:”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改为转述句)
   。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照样子,写句子)
运动会上,同学们跑得真快呀,   
(3)请从下列情景中选择一种写句子,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①焦急地等人
②与朋友久别重逢
   。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听到军需处长牺牲的消息,使军长非常悲痛。他愣住了,怔怔地伫立了大概足有一分钟。雪花轰隆隆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成转述句)
   。
(3)(武松)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照样子,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
   。
(4)读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黑 急 笑 怕 冷 辣
   。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铲的那块地里还留着一片狗尾草。(缩句)
   。
(2)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
(4)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写一写“静”的情景。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
1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
(2)爸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照顾自己。(改为双重否定句)
   。
(3)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缩写为10个字以内的句子)
   。
按要求改写句子过关练习-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1)考查句子改写。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怎么”和“呢”“的”,加“不”,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原句成分残缺,删去“使”或“通过”。
(3)考查句子仿写。用“愿意……就……,愿意……就……”写句子。
故答案为:
(1)十万只箭,三天造不成。
(2)通过学习《军神》这一课,我受到了教育。或:学习《军神》这一课,使我受到了教育。
(3)你愿意吃饭就去吃饭,愿意睡觉就去睡觉。
2.【解答】(1)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原句中将“还”改为“难道不”,句尾加“吗”,句号变问号。
(2)写句子,表现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即前后表现出先对比,可使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前后的不同。如: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3)句子成分残缺。 ①句子主干“跑进教室”。②弄清成分关系。缺少主语。 ③“立即跑进教室”的主语应该是“孩子们”。
(4)考查扩句。要求至少扩写两处。原句中将“毛主席”前加修饰语“敬爱的”,“没”前加修饰语“
默默地”,据此可写出句子。
(5)考查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可在句尾加“啊”,句号变感叹号。
故答案为:
(1)此去离县治难道不远吗?
(2)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3)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立刻跑进教室。
(4)敬爱的毛主席默默地没说话。
(5)刘伯承真是一块儿会说话的钢板啊!
3.【解答】(1)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吗”去掉,在“能”前添加“不”,结尾用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前后矛盾,去掉“大红”。
(3)考查了用关联词连接句子。两个句子间是因果关系,故添加“因为……所以……”相连,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
(4)考查仿写排比句。用加点的字几个“在“连用仿写排比句,如:在水天相接的江面上,在万籁俱寂的黑暗中,在雾霭沉沉的大漠里,在灯火阑珊的古塔上,我都看到过星星。
(5)考查改双重否定句。把“未免”改为“不可能不”即可。
(6)考查改拟人句。赋予“柳枝”以人的特点。如:春风中,柳枝随风舞蹈。
故答案为:
(1)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祖父的院子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3)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所以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4)在水天相接的江面上,在万籁俱寂的黑暗中,在雾霭沉沉的大漠里,在灯火阑珊的古塔上,我都看到过星星。
(5)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不可能不显得有点儿孤单。
(6)春风中,柳枝随风舞蹈。
4.【解答】(1)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中,将“外地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相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据此用对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2)考查了仿写句子。用具体事物的反应突出“静”,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3)考查了情景写话。根据要求,用上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几句话,来表现受到表扬后开心的心理即可。
(4)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中写出了“沃克医生”做手术时,与以往不同的表现。仿写时写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注意要体现出人物前后的变化。
故答案为:
(1)饭店里的饭再好吃,也比上妈妈做的饭好吃。
(2)静得能听见蟋蟀的叫声,静得能听到黄狗的呼噜声,静得能听到露珠从叶子上掉落下来的声音。
(3)我受到老师表扬时,脸上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高兴得蹦了起来。
(4)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如果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我会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5.【解答】(1)考查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删去“难道”“还不”“吗”,变问号为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当初”和“起先”重复,去掉一个。
(3)考查缩句。把修饰语“用以前未曾有过的温情和愧疚”去掉,留下主干。
(4)考查情景写话。要把弟弟玩的具体情景写出来。
故答案为:
(1)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3)我抚摸着珍珠鸟。
(4)弟弟在公园里玩得非常高兴。一会儿玩滑梯,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看金鱼。
6.【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把冒号该为逗号,删掉引号;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名字。
(2)考查改写句子、夸张。改为夸张句,把“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形容为“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3)考查了改为拟人句。将“白云”赋予人的行为特点。
(4)考查修改病句。“多次”和“反复”重复,留下一个。
(5)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肯定为否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
故答案为: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比不上诸葛亮!
(2)整个会场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3)白云从祖父的头上悠然走过。
(4)祖父多次要求我区分谷子和狗尾巴草。
(5)月是故乡明,我难道不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吗?
7.【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将否定改肯定,删除“不”、疑问词“吗”,句末问号改句号。
(2)考查句式转换。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加双重否定词“不能不”
(3)考出知识百科。①分离:别离。别情。别绪(离别时离别后的情感)。分别。告别。久别重逢。分门别类。②差别:霄壤之别。 ③分类:类别。性别。职别。级别。派别。 ④另外的:别人。别号。别字。别墅。别论。别开生面。⑤卡住,插住,绷住:别针。别花。⑥不要,不准:别动。结合语境选择意思。
(4)考查了补充句子,例句含有多个动词,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2)不能不说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3)A.不要。B.卡住,插住,绷住。C.另外的。
(4)我推开窗户,闭上眼睛,感受这阳光的温暖,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8.【解答】(1)缩句,删去“在他身上”“无限的”即可。
(2)改成反问句,把“正式”改为“难道不是”,句末加“吗”,叹号改为问号。
(3)改为他人转述句,删去引号,冒号改为逗号,“我”改为“他”。
故答案为:
(1)毛主席倾注了父爱。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3)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9.【解答】(1)考查了句式转换。注意标点符号和人称的转换。去掉“引号”,把“冒号”改为“逗号”,把“我”改为“他”。
(2)考查了修辞手法及句子仿写。例句是一个排比句,仿写时注意。
(3)考查了考查了情景写话。选择一个情景,根据句子的表达特点,发挥想象来进行描写。如:①焦急地等人:天都快黑了,妈妈还没来接我,我焦急地皱着眉头四处张望,嘴里不住地念叨着:“怎么还不来呀!”
(4)考查了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去掉“使”;前后矛盾,去掉“大概”;用词不当,把“轰隆隆”改为“扑簌簌”;重复,去掉“眼”。
故答案为:
(1)病人平静地回答,他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2)同学们跑得真快,快得像一支离弦的箭,快得像一匹骏马,快得像一头猎豹。
(3)①焦急地等人:天都快黑了,妈妈还没来接我,我焦急地皱着眉头四处张望,嘴里不住地念叨着:“怎么还不来呀!”
(4)听到军需处长牺牲的消息,军长非常悲痛。他愣住了,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扑簌簌地落在他的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
10.【解答】(1)缩句,删去“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即可。
(2)改成转述句,删去引号,冒号改为逗号,“我”改为“他”即可。
(3)照样子,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即可。例如:妈妈下班回家,放下包,换上拖鞋,走进厨房,就开始做饭了。
(4)选择一种情景仿写句子即可。例如选择:辣。这菜真辣,辣得我说不出话,辣得我马上要喝水,辣得我要喷出一团火来。
故答案为:
(1)风撩乱了银发。
(2)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3)妈妈下班回家,放下包,换上拖鞋,走进厨房,就开始做饭了。
(4)辣。这菜真辣,辣得我说不出话,辣得我马上要喝水,辣得我要喷出一团火来。
11.【解答】(1)考查缩句。要根据缩写的步骤,先把句子分成“什么”“怎么样”,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部分。缩为:地里还留着狗尾草。
(2)考查关联词。要求用关联词合并句子。原句前半句“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与后面句子“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是转折关系,前半句是已成的事实,后面转折,不是顺着前半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与前半句句意思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上去。用关联词“虽然 …… 但……”。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3)考查改写句子。反问句改写陈述句。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造得成”改为否定词“造不成”,第二步去掉反问语气词“怎么”呢”,第三步将问号改为句号。故改为:十万只箭,三天造不成。
(4)考查情景写话。仿照例句,描写“静”的情景。答题时先找出例句格式再进行仿写。注意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写出“静”的特点即可。
故答案为:
(1)地里还留着狗尾草。
(2)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3)十万只箭,三天造不成。
(4)月凉如水,周围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虫子的歌声,静得能听见风在耳边吹过的声音,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12.【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将句中的反问词“哪里会”删除,将肯定“追得上”改为否定“追不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2)考查改写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原句中把“只好”改为“不得不”。即:爸妈都不在家,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
(3)考查缩句。删除句中的修饰语“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即:写字台上放着电报。
故答案为:
(1)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2)爸妈都不在家,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
(3)写字台上放着电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