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2 城镇化【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城镇化的概念、掌握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分析城镇化的意义。2、结合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尺度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3、结合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4、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城镇化的概念、掌握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分析城镇化的意义。难点:结合实例或资料,解释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知识梳理】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也称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 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 。① 是区域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②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2)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①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②______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③______ 。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④______ 。城镇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世界城镇化进程时间 表现18世纪中叶之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______,不到2%,且______。18世纪中叶之后 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______。19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9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为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______。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加快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化水平 高低 高 低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差异城镇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出现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世界城镇化进程及特点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如下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问题 产生原因 表现环境问题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 城镇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镇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2、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各国城镇化过程中都是难以避免的,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解决。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后来不断治理,大部分得到解决。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在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举例说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提供旅游景点、商业网点分布以及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查询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或某时段某路段的车流量城市防灾减灾 在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建立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等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多源环境信息包括大气、水、土地、植被、噪声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实现环境信息的共享【课堂探究1】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课本37页)(1)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课堂探究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课本37页)(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城镇化的意义城市化,城镇,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相互促进的,城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二、世界城镇化进程很低,增长缓慢,城镇化加快发展,比例迅速上升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课堂探究:一、1、(1)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群。(2)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扩散。(3)①复兴城市,提升城镇化的功能和内涵; ②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③避免对绿地、森林、农田过度开发; ④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2、(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镇化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不到20%发展到超过55%。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2)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原因有自然、社会两方面。自然原因: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适合城镇建设。社会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基础好,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二、(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3)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阻塞,需要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指挥距离交通堵塞处最近的巡警车疏通道路,或改经另一条路线到达事故地点,或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出事地点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的警员前往出事地点。(5)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