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资源简介

9.1《生活需要法律》
一、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能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有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到法律,他们可能感觉神圣、威严,但很少能想到法律的规范、调节、保障作用,甚至有的学生违法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形成法律信仰。本课作为七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第一框,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产生、法治的进程,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体会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开启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之旅,同时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内容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部分组成。本课主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中“成长的我”中 “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道德修养: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责任意识:懂得法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进程。
(二)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初步树立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2023年2月7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侯口三村一对六旬的夫妇突遭多只大狗围攻,任凭二人极力反抗,无奈5条恶犬太过凶狠,二人被疯狂撕咬,其中被咬的女性已当场身亡,男性也被咬成了重伤,目前伤者还在医院进行治疗。
提问:视频中对恶狗主人的拘留是依据哪部法律?(民法典)
学生:《民法典》第1245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承担侵权责任; 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教师提问:六旬夫妇5只恶犬被包围一死一伤!依据《民法典》对恶狗主人拘留说明什么?
教师: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今天,我们将追随法律的脚步,一起进入法治课堂,一起来了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
教师提问:上课之前先采访一下大家我们一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从今天早上到现在,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这些日常可能涉及到哪些法律?
上学途中:《道路交通安全法》
学校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超市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堂吃饭:《食品安全法》
教师:跟家庭相关的:《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学校:《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社会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自己的每一天生活,精彩纷呈也好,平淡无奇也罢,我们能够幸福平安地度过每一天,离不开家人的关怀和呵护、朋友、老师的帮助与体贴、陌生人的温暖善良,还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默默的守护着我们,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教师: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庹[tuǒ]庆明:建议对犬只伤人饲养者追究刑责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是关于“犬只伤人”的。他表示,目前,我国对于犬只伤人一类案件仅在《民法典》中用侵权责任予以规定,并未对犬只伤人后犬只的饲养者或管理者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明确规定,在实践中不仅给司法人员裁判带来了极大困扰,也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对此,庹庆明建议,将犬只伤人的刑事责任写入刑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犬只伤人案件中的追责问题,更加公平、公正地解决犬只伤人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教师:该提案是应生活的需要而提出的,恶狗伤人主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希望早日成为现实。
教师过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原有的法律会不断的调整,原来没有的法律也会进一步出台,比如人们在就餐时浪费严重,社会上出现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为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提问:两部法律的产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吗?
学生分享:不赞成。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无处不在,它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教师总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P85第二段)
教师: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看一看我们这一生到底有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播放视频:视频:一生有多少法律保护你
提问:观看视频说一说,从出生到老去,人的一生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
教师: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出生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上学:《义务教育法》等;成人《宪法》等;工作后:《劳动合同法》等;结婚:《婚姻法》等;老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把下列内容与对应法律连接起来。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教师总结: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需要加以规范和调整
,甚至已经深深的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P85-P86)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P85第一段)
(2)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P85第一段)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P85第二段)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P85第二段)
教师过度: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那是不是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我们刚才提到宠物伤人事件,那我们想一想原始社会的人被狗咬了怎么办?可以依法维权吗?法律如此重要,那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播放视频:法律的产生
教师总结:原始社会,人们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借助神灵和道德的力量来判定是非善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材料: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它规定:任何一个去偷牛、绵羊、猪、山羊的人, 如果它属于神或者属于皇宫, 这个扒手将为此付赔上三十倍的代价; 如果他们属于国王的自由民, 他只需付十倍的代价; 如果这个扒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付款,他将被处以死刑。
公元前21世纪, 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一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2.法律的产生及其本质
(1)法律的产生: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P86
(2)法律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P87)
教师追问:我们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谁?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全力属于人民。所以我们国家的统治阶级是人民,因此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教师提问:有了法律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以唐朝为例,《唐律疏义》是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的法典,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唐律疏议》首篇,确定了“十恶”之罪,“谋反”为十恶之首。犯十恶罪者皆处以重刑,不享有赎、免等特权,所谓“十恶不赦”就是这个意思。八议制度:八议的对象主要指以下几种人,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总之不外乎皇帝的亲戚故旧,或者封建王朝的官僚贵族。这些人只要不是犯了十恶罪,其他罪行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或免于处罚。
从《唐律疏义》中可以看出法律的本质是?
教师:我们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律产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属于皇帝或君主说得算的人治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法治才取代了人治。那何为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P87第二段)
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对犬只伤人饲养者追究刑责。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该提案有何意义?
教师:有利于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有利于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P87第二段)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P88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P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