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过程和方法目标2.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献身精神。【教学重点】借助小标题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提炼主要信息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重点语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2、积累字词(1)字音字形弧hú 炽chì热 轮廓kuò 俯瞰kàn 模拟mó nǐ遨áo游 严谨jǐn 稠chóu 密 概率gài lǜ灼zhuó 烧 五脏六腑 fǔ 千钧jūn负重zhòng耐nài人寻味xún 惊心动魄pò(2)字词释义【释然】当疑虑、嫌隙等消失后心中平静、愉快的样子。【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屏息凝神】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3、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点拨】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的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4、概括内容主旨【点拨】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叙述了“我”在飞行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第2课时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点拨】(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才放心。2、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点拨】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我没有看到长城。【点拨】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3)“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点拨】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杨利伟没有因为时间之长而敷衍了事,特别这些词语足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4)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6时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点拨】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5)“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有何作用?【点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3、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杨利伟是个怎样的人?【点拨】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实事求是的中国优秀航天员。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点拨】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2)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点拨】体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生怕杨利伟出了安全事故。(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点拨】从侧面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及对其凯旋的高兴、激动的心情。五.赏读课文,写法探究【点拨】1.小标题使行文条理清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使行文条理清晰。吸引读者,让读者更快更准确把握文章内容。2.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如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做好了随时为祖国航天事业牺牲的准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一部分还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3.在叙述中穿插说明。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六.拓展延伸,提升能力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写颁奖词。【点拨】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板书设计(2)(共24张PPT)23 太空一日部编版 七年级下新知讲解新知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合作探究新知讲解作者简介【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kuòchìzhuóáochóujǐnyúxiánhèbǐnɡzáokàn轮廓炽热遨游严谨稠密无虞舷窗赫兹屏息烧灼确凿俯瞰弧模拟概率húmólǜ字词积累新知讲解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应付自如】【本末倒置】【耐人寻味】【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形容处事得从容、轻松。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新知讲解【惊心动魄】【遨游】【屏息凝神】【无虞】不用忧虑。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漫游;游历。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新知讲解合作探究新知讲解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的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合作探究新知讲解内容主旨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叙述了“我”在飞行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新知导入合作探究研读探究1、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合作探究(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才放心。合作探究2、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2)“我没有看到长城。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合作探究(3)“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准确地再现过。”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杨利伟没有因为时间之长而敷衍了事,特别这些词语足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合作探究(4)在“归途如此惊心动魄”中有5时35分、5时58分、6时4分、6时14分、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通过这一系列的时间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5)“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这句有何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我”经历生死攸关后内心的平静、沉着。合作探究3、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杨利伟是个怎样的人?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优秀航天员。合作探究(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品读语言合作探究(2)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生怕杨利伟出了安全事故。合作探究(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从侧面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及对其凯旋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合作探究1.小标题使行文条理清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使行文条理清晰。吸引读者,让读者更快更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2.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如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做好了随时为祖国航天事业牺牲的准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一部分还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新知导入合作探究3.在叙述中穿插说明。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太空一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首都北京、祖国各省区没有看到长城“本末倒置”的错觉神秘的敲击声飞船舷窗出现裂纹开伞时飞船晃荡厉害沉着冷静敢于探索求实严谨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合作探究新知导入课堂练习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写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太空一日.doc 23 太空一日.ppt 中国航天成就(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