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黄继光》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黄继光》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 题 23.黄继光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认识“役、屡”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射、弹”等6个生字。 能够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能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视死如归的英勇品质。 4.运用本单元品味人物品质的方法,拓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
学习 重难点 1.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勇品质。 2.运用本单元品味人物品质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拓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
学情分析 战争年代对于学生们比较久远,如果单单直接导入课文,学生们对于背景不是很了解,就无法深刻的体会人物品质,播放视频增加故事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阅读时关注单元阅读要素,找出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结合阅读连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故事导入 致敬英雄
【设计意图:战争年代对于学生们比较久远,如果单单直接导入课文,学生们对于背景不是很了解,就无法深刻的体会人物品质,视频导入对于故事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体会人物精神。】
一、电影《上甘岭》,导入课题
1.看视频,感受战争的激烈
2.教师引导: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10月,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在这场战役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他用年仅21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赞歌,他就是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
3.板书:黄继光
带着崇敬的心情,跟我读出他的名字:黄继光。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他的英雄事迹。
4.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感动的地方做标记。
二、感受战争的激烈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读句子,找关键词: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激烈)
3.阵地战:是敌我双方,依靠相对固定的阵地,通过周密组织的进攻与防守,进行战斗。特点是阵地坚固、火力凶猛。
三、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描写战争激烈的词语。
四天四夜 大炮轰鸣 597.9高地 屡次突击 用尽力气 惊天动地
1.学生读词语,用一句话叙述故事内容。
2.学生练说,(预设):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战斗进行了四天四夜,大炮轰鸣,战士们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黄继光用尽全身力气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战士们的喊杀声惊天动地,最后消灭了全部敌人,拿下了597.9高地。
学习任务二:预学检查,学习会认字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词语的能力。读通以及理解了这些词语,对接下来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很大帮助。】
一、检查预习:
1.学生跟随小老师读,带拼音自由读、同桌互读。
2.出示词语。
战役 屡次 匍匐 启明星 摧毁 胸膛 冰雹 晕倒
引导:“晕”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一声“yūn”,它还有一个读音是”yùn”,可以组词“日晕、晕车”。
二、 指名读词语,结合资料和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战役:根据战略需要,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屡次:表示动作、行为多次重复。
句子: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匍匐:爬行;身体贴近地面。
句子:炮弹在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启明星:肉眼能看到的在日出前升起的金星。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
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随暴雨降下。也称雹子。
晕倒:昏迷倒下。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小组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指导书写。
射:“身”的末笔撇,左侧不出头。
弹:左窄右宽,“单”的长竖在竖中线右侧,悬针竖。
启:“户”的撇长,包住里面的“口”,“口”宽而扁。
荣:“冖”稍宽,“木”的竖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爆:左窄右宽,“火”小而靠上,末笔捺变点,“暴”笔画紧凑,注意距离。右部下边的笔画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水”。 组词:爆破 爆发 爆裂
学习任务三:初读课文,尝试概括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我们学习过的概括文章的方法,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课文。找出关键词进行串联和起小标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故事内容概括,既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也是对旧知识的扎实运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梳理课文的能力。】
一、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要求提示:①自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
②提炼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③关注人物言行句子,做批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二、引导梳理课文
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在朝鲜战场打响了。这是最激烈的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命令要夺下597.9高地。(起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压了回来,为尽快摧毁火力点,黄继光和战友匍匐前进,站起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经过),最终占领了597.9高地。(结果)
2.列小标题
(1)《小英雄雨来》《芦花鞋》课文中,我学会了添加小标题概括课文的方法。
(2)分段,概括小标题:
1、2自然段 ——接到命令,
3到6自然段 ——主动请战,
7到11自然段——勇堵枪口,
12自然段 ——战斗胜利。
学习任务四:关注言行,感受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关注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找出对于黄继光的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
落实阅读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方法引导:《囊萤夜读》中“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动作描写中感受到车胤勤勉好学的可贵品质。
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对黄继光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批注从中体会到怎样的英雄气概?
学生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二、分享交流:
1.自由汇报,引导感悟
句子一: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交流一: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番话的?请结合第1-4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
所在的营坚持了四天四夜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任务交给我吧!”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枪弹压了回来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任务交给我吧!”
已经夺得的山头有可能会丢失 的情况下,黄继光坚定地说:“参谋长,请把任务交给我吧!”
交流二:这句话中有对黄继光神态、语言的描写,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完成任务的决心。
“愤怒”“坚定”等词语,体现黄继光对敌人的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信心,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
句子二:“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从黄继光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必胜的决心、自我牺牲的精神)
不仅体现出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决心,还包含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2.学生小组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朝鲜战场上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仅仅只有21岁呀,后来他被评为特级英雄,从此刻在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里,之后他的连队以黄继光名字命名,2008年汶川地震时15名黄继光连队的空降兵,首先到达灾区,如同他一样视死如归,这就是英雄力量的传递,是我们中国生生不息、力量传承。
【板书设计】
黄继光
接受命令 顽强战斗 堵住枪口 战斗胜利
热爱祖国 意志坚定 不怕牺牲
【作业设计】
1.收集英雄故事
2.观看抗美援朝影片《长津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