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和课程
2
0
2
3
日常生活中,一说到“心理学”,有人会把它当做“算命学”,以为学了心理学就能揣度别人的心事;有人会把它视为“伪科学”,认为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而有人会把它等同于“心理咨询”,认为它只与有心理问题的人有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都是建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作出回应的(例如: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可以推断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可见,心理现象是服从因果规律的,是可知的。
心理属于头脑内部的活动,是无法直接观察和度量的,要想研究心理关键在于从可见的东西去推断看不见的“心”。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人的言行去了解人的心理;其次,我们也可以根据心里引起的身体变化来推断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机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PART ONE
内容:全面落实,重点突出
一、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主要包括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自我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能自我确立值得追求且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目标,能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
1. 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自我评价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他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因此要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就要教学生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作出评价;还要教学生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
2.自我接纳,即个体能欣然接受现实中的自己,无论是自身的优点还是缺点。自我接纳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肯定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还是以消极的态度否定自己形成自卑的品质。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尊心和信心的培养。
3.自我控制,即个体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自我控制要求个体对自身的行为能主动掌握、创整,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符合预定的自标。为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的行为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变。
二、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举校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心理辅导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指导,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辅导内容: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智力优化。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可塑的,需要我们精心辅导。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除了对学习活动本身辅导之外,更要注意对影响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等进行辅导。
三、协调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途径
(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正在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及其成效,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人际关系教育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能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满足他们交往的心理需要,获得友谊和帮助。
内容:1.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助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它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应以教师为主,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 同伴关系,即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以平等为特征,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学生视为对方为朋友,彼此喜欢对方,并相互帮助、相互信赖。教师要着重教学生处理在同伴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教学生以及家长学会相互理解和尊重。
4. 异性关系,即男女生在学校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在学生进入青春期时显得异常特殊和敏感。
四、情绪感情教育
1. 情绪认知, 即学生会察觉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状态,并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如何科学地对情境客体进行主观评价,进而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具有良好情绪认识的基础。利用情感辨析技术,从情绪发生机制上来认识自我的情绪。
2. 情绪体验,即学生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利用情绪体验法可以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发生,并更好地觉察和理解情绪。
3. 情绪表达,即学生用来表达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是纾解情绪,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恰当的有效的表达情绪的方法。
4. 情绪管理,即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能够从消极的情绪中迅速恢复过来。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学会生活。良好的情绪管理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认知上。所以,教师辅导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认知。
五、生活与职业辅导
1.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追求生活的信仰、提升生命的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三个层次。
2. 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即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心态,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乐观、坦然的面对挫折的教育。
3. 休闲教育。休闲教育是指运用相关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4. 消费教育。 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态度,使学生获得消费知识与技能,学会保护自身的权利。
5. 职业辅导。增强学生的择业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职业兴趣、能力等特点,了解当代各种职业特点与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升学和择业的决策能力和技巧。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