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法治国家课时安排本框建议1课时。基本思路:本课内容为法治国家,需要讲解的内容包括:第一,从含义和特征两个角度解读法治国家。第二,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框内容讲解素材包括对中国法治进程具有巨大推动意义的“孙志刚案”以及中国现在的法治建设特色成就。教学过程本框设计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何谓法治国家——以中国法治进程推动力量“孙志刚”案为分析切口。第一步,播放视频素材,介绍孙志刚案及其带来的巨大历史影响,向学生具体解读后续为什么收容遣送制度废止的法理依据。第二步,设置议题: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收容遣送办法》是“良法”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该法规最后被撤销的依据又是什么?请结合上述对孙志刚案的反思,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第三步,引导学生总结议题对应结论:议题1结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国家机关存在滥用权力的问题→解决措施: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议题2结论:不是良法;判断依据:该法规不符合良法标准(P84),具体表现为内容不合理,与上位法不协调统一,尤其违背了宪法;撤销依据: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并坚持良法之治。议题3结论:从内涵看:法治国家应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应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是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从特征看:法治国家应是坚持宪法法律之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国家。※议题3结论的得出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总结得出第四步,从内涵和特征两个角度对法治国家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特征时,注意详细解读具有相关特征的原因以及每个特征对应的具体要求等。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孙志刚案用生命敲响了我国法治化建设的警钟,那么这条路如何继续走稳、走好?由此引出下一部分的探讨。第二部分:探寻法治国家建设有效路径——以中国法治特色成就为分析切口第一步,由问题“你了解我国‘法律保护罩’的建设进度条吗?”引出视频介绍我国现阶段法治体系建设成果。由此引出议题:结合视频内容,请总结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成果及该体系所呈现的特点。你认为中国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何帮助?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第二步,总结议题结论:议题1结论:成果:中国构建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点:呈现出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特点。※此处需注意从内容和层级来拓展介绍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议题2结论:帮助: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中国构建的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中国的法治建设有法可依。启示:建设法治国家要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建设法治国家是否做到有法可依就足够了?更重要的一步是什么?那么,中国做到了吗?由此引出中国法治建设实施部分的成就。第四步,通过视频介绍中国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彰显根本法权威的。此处设置议题:请结合视频说明我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坚持推进了哪项工作?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你认为中国这一作为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第五步,总结议题结论:议题1结论:推进工作:推进宪法实施。具体开展工作: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议题2结论:理论依据: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启发:充分推进宪法实施。第六步,介绍中国的特色“民告官”的发展成就。此处设置议题:你认为“民告官” 成为常态化现象的背后离不开哪些主体的积极作为?彰显了什么机制的完善?这一现象有何积极意义?这给法治国家建设怎样的启示?(要健全什么机制?各政治主体应当如何担当?)第七步,总结议题结论:议题1结论:积极作为的主体:推进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使权利的公民;依法公正司法的司法机关。彰显了我国法律实施机制的完善。议题2结论:积极意义:让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有效实施(还可从对各主体的意义思考)启发: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第八步,结合上述分析,对如何建设法治国家进行总结。第九步,引导学生思考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此处设置议题:结合”习语“以及对我国法治建设特色成就的感悟,你认为建设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建议从多主体角度解读)第十步,从对国家机关、公民、整个国家多个主题角度分析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最后对知识进行总结(详见PP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