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小古文阅读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一日见①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②侍立③不去④。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解】①见:拜见 ②游酢:杨时的友人,程门四大才子之一。③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侍:服侍 ④去:离开。(1)下面与“幼颖异”中的“异”意思相同的意同的一项 A.异乡他国B.奇花异草C.异口同声D.异曲同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3)同学们,从杨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 2.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食盛数十莹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倦 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蒙火以照书。 (3)文中的车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4)再写出两个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 。(5)写一句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文中加点的“之”指的是 A.李太白B.老媪C.象耳山(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过是溪: (2)逢老媪方磨铁杵: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世 传 李 太 白 读 书 山 中 未 成 弃 去(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B.李白感受到了她的意思,于是完成了作业。C.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归还了作业。(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6)“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 、 。4.文言文阅读。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①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 A.它的,指母鸡的。B.别的,其他的。②若遇猫、犬,尽力护之。 A.它,指母鸡。B.它,指小鸡。(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 ”画出来。(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 ”圈出来。5.阅读《宋濂嗜学》,完成后面的练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注释】①嗜:爱好 ②假借:借。③弗之怠:不敢有所怠慢。(1)用组词的方式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①家贫 ②计日以还。 (2)请用横线画出宋濂刻苦读书的句子。 在《囊萤夜读》一文中描写车胤读书的句子是 。我想用格言:书山有路 , 来形容他们。6.小古文阅读。王冕(miǎn)好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③,辄④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⑤者。父怒,挞⑥之,已而⑦复如初。【注释】①陇(lǒng):田间小路。②窃:偷偷地。③已:完成。④辄(zhé):总是,就。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⑥挞(tà):用鞭、杖等物打人。⑦已而:不久。(1)结合短文理解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暮归,忘其牛 (a.难忘 b.忘记)②听已,辄默记 (a.默默地 b.沉默)③父怒,挞之 (a.王冕 b.牛)④已而复如初 (a.复习 b.又)(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B.或者牵着牛到别人家的田地,踩坏人家的庄稼。(3)我还知道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比如 、 。7.课外阅读。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①,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②也;黄雀延颈③,欲④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⑤,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注释】①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肢。②傍:同“旁”。③颈:头颈。④欲:一心想要。⑤前利:眼前的利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欲取蝉 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2)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事物。①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②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读完这篇短文,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阅读。凿壁偷光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 成大学 。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映:照耀。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⑥佣:雇佣。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⑥愿:希望。⑨得:得到。⑩资给:资助、供给。 遂:终于。 大学:大学问家。(1)凿壁偷光主要描写了匡衡的两件事情:一 ;二是 。(2)下列故事和《凿壁偷光》意思相近的是 A.程门立雪B.囊萤映雪C.叶公好龙D.孔融让梨(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中的偿意思最接近的是 A.赔偿B.偿还C.报酬D.如愿以偿(4)主人感叹的主要原因是 A.匡衡是个傻子,不要工钱。B.感叹匡衡家里真穷。C.被匡衡好学的精神感动。D.自己运气好,找到了不要工钱的佣人。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解答】(1)考查多义字。幼颖异:幼年时特别聪明。异:特别。A.异乡他国:多指国外或别的地方。异:不同的。B.奇花异草:原意是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异:特别。C.异口同声:不同的人同时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异:不同的。D.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异:不同的。“奇花异草”与“幼颖异”中“异”的意思相同,故选B。(2)见:拜访。颐:指程颐。偶:偶然。瞑坐:指闭目静坐。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去:离开。故句子翻译为: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静坐,杨时与游酢恭敬地站在门外一直没有离开。(3)考查情感主旨。短文主要讲的是杨时和游酢在下雪时为了不打扰程颢休息,站在外面等候直到程颢休息完为止。赞扬了杨时尊敬老师,诚恳求教的品质。据此作答,只要写出尊敬师长、求学心切等方面即可。即:从杨时身上我学到了谦虚好学和尊敬师长,谦虚好学和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这种美德。故答案为:(1)B;(2)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与游酢恭敬地站在门外一直没有离开。(3)从杨时身上我学到了谦虚好学和尊敬师长,谦虚好学和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这种美德。2.【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倦”是疲倦的意思。“通”是通晓,明白的意思。(2)考查了句子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蒙火以照书”的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3)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联系古文上下文可知,车胤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4)考查了成语积累。联系平日积累可知,与古人读书求学相关的成语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5)考查了名言警句。联系平日积累可知,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故答案为:(1)疲倦 通晓,明白;(2)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3)车胤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4)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上下文可知,“问之”意思是李白问她(老妇人)。之:代指老媪。故选B。(2)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1)是:这。(2)方:正在。(3)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句意:世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想放弃学业离开。根据意义划分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4)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故选A。(5)考查了情感主旨。结合译文梳理文意后可知,文章旨在启示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一定能学有所成。(6)考查了积累拓展。结合自身积累或借助工具书作答,其他与古人读书有关的故事有:闻鸡起舞、囊萤夜读等。故答案为:(1)B;(2)(1)这 (2)正在;(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4)A。(5)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一定能学有所成。(6)闻鸡起舞 囊萤夜读。4.【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意思是母鸡一旦找到食物,必定先呼唤它的小鸡。其:它的,指母鸡的。故选A。②“若遇猫、犬,尽力护之”意思是要是遇见猫、狗,母鸡会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小鸡。之:它,指小鸡。故选B。(2)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意后作答,文中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是:随母出行,未尝远离。(3)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意后作答,文中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是:尽力护之。故答案为:(1)①A②B;(2)随母出行,未尝远离。(3)尽力护之。5.【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①句意:家里贫穷。贫:贫穷。②句意: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计:计算。还:归还。(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名言警句。宋濂刻苦读书的句子为“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囊萤夜读》一文中描写车胤读书的句子是“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问道的方法在书读百遍(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为勤)。故答案为:(1)①贫穷。 ②计算。归还。(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6.【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①“暮归,忘其牛”的意思是: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忘”是忘记的意思。故选b。②“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默”是默默地意思。故选a。③“父怒,挞之”的意思是:王冕的父亲很生气,打了王冕一顿。“之”指的是王冕。故选a。④“已而复如初”的意思是:没过多久,他又和以前一样。“复”是又的意思。故选b。(2)考查了句子翻译。“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的意思是: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故选A。(3)考查了拓展延伸。联系日常积累可知,我还知道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比如凿壁借光、悬梁刺股。故答案为:(1)①b ②a ③a ④b;(2)A;(3)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7.【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①“欲取蝉”的意思是:想要去捕蝉。“取”是捕食的意思。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的意思是: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去啄食螳螂。“延”是伸长的意思。(2)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①联系古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这句可知,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②联系古文“黄雀延颈,欲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这句可知,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考查了补充成语。读完这篇短文,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考查了情感主旨。联系古文上下文可知,读了这篇古文: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故答案为:(1)①捕食 ②伸长;(2)①螳螂 螳螂 ②黄雀 黄雀;(3)黄雀在后;(4)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8.【解答】(1)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章内容后作答,文中主要描写了匡衡的两件事情:一是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可知,凿壁偷光;二是从“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可知的借书苦读。(2)考查了内容理解和拓展延伸。与《凿壁偷光》意思最相近的是“囊萤映雪”,都是家贫无光,一个是“穿壁引光”,一个是“练囊盛萤火以照书”,都是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3)考查了字词解释。“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是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偿:报酬、回报。故选C。(4)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章内容后作答,主人感叹的主要原因是被衡回答的“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而感动,被匡衡好学的精神感动。故答案为:(1)凿壁偷光 借书苦读;(2)B;(3)C;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