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矗立”“苍劲”“目眩神迷”等易考词语。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4.品味作品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特点,领会作者对丽江深厚的感情、浓郁的热爱。语言运用: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技巧。思维能力:梳理一滴水的游历路线,筛选、提取、整理、综合、归纳文本信息。审美创造:通过理解、欣赏文章中的语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作者简介】【阿来】藏族诗人,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驿道】我国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矗立】高耸地立着。【闸口】闸门处的水流通道。【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翡翠】一种玉石,一般是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也有红色、紫色或无色的,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范读】播放视频【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第二部分(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故事。【整体感知】1.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一滴水”的游踪。4.“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并点明写作顺序。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写作顺序(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新课讲解】第一部分(1~5)1.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2.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那几个过程?3.“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马帮来往的驿道。◎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4.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历史渊源)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名声传播)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写出了对四方街的向往)5.读一读,想一想,一滴水去四方街的路是一帆风顺的吗?请找出相关句子。跌入落水洞,陷入沉睡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作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路途坎坷,困难重重)第二部分(6~16)1.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3)看见了花与树(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对比 写出了四方街的变化。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2.“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它为什么会犹豫呢?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爱,让它无法选择。)3.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读课文,找找看。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民俗图——热闹、勤奋)4.一滴水离开中河后又看见了什么?请简要概括一下。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5.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动作描写,写出了木府建筑的奇特与非凡,令众游客如痴如醉。】6.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7.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四方街“名扬世界”,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8.“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品味语言】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排比 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拟人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比喻 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合作探究】1.这一滴水在文中出现的形态有哪些?这滴水完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揭示了什么?这滴水完成了一个轮回过程,启发人们从这个自然的轮回里去思考人生内涵。2.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2)“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3)用“一滴水”贯串全文,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4)“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3.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风景美 丽江古城作为画卷的中心, 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建筑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的闸口,放水洗净街道;这里的大水车,在高处览括古城的美景;这里的房屋重重,依山而起;这里的老街蜿蜒,顺水而去。种种建筑融合,构成丽江古城悠久而别致的美景。民俗美 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了丽江独特的民俗画。4.如何理解这句话?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在远方,即使是寂静的夜晚,人们内心也是喧哗的;而在丽江,古城是平静、淳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这是将人们在远方的心态与在丽江的心态进行对比,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表现了丽江的美好。5.本单元的四篇游记所写的景物各有特点,写法更是各具特色,试分析其异同之处。【板书设计】【总结】本文描写玉龙雪山顶上的一片雪,经过漫长的岁月,终于融化成水后,欣赏了以四方街为主的丽江古城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民风民俗、时代风貌等,最终汇入金沙江的经过,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生命的丽江,赞美了丽江优美、绿色的自然风光和沉静、开放、和谐的社会生活。【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生动,艺术魅力浓郁。文章语言简洁优美,作者以自己喻水,是文章一大亮点,丰富了整个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结构严谨,构思新颖。作者全方位的展示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以行踪为线索,讲述了浏览丽江古城的全过程,以第一人称展示,使感受客观真实,构思新颖独特。3.角度多样,视角独特。从各种角度来描写丽江的优美繁华的景色,悠闲恬淡的生活,视角独特,笔法新颖有魅力,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课后作业】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跨越时空,全面多角度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